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正采取纸质与电子两种载体形式并行的"双轨制"和"双套制"文档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正逐步转向以电子文件管理为主的"单轨化",本文以澳大利亚政府数字转型政策为参照,从这一政策的支撑、核心、地位、实施主体和影响五个方面进行整理、介绍,并以此为启示,对我国文件档案"双轨制"管理模式转型的目标设定、转型模式、保障体系、实施主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所谓人事档案的双套制是指人事档案管理在原来以纸质档案为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子技术,在档案收集、整理、存储、检索等环节实行纸质与电子手段并重,从而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自动化水平的一种档案管理方法。当前实行双套制管理主要表现为电子文档应用及做好与纸介档案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事档案的双套制是指人事档案管理在原来以纸质档案为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子技术,在档案收集、整理、存储、检索等环节实行纸质与电子手段并重,从而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自动化水平的一种档案管理方法.当前实行双套制管理主要表现为电子文档应用及做好与纸介档案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段波 《四川档案》2020,(1):37-38
档案"双套制",是指同一内容的纸质载体档案和电子载体档案双套收集归档,其目的是使同一份文件的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共同处于保存及可利用状态,可以是对具有重要作用和长远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拷贝,也可以是对有长久保存价值的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复制。泸县在档案"双套制"工作中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国家制定并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了社会各方面、全方位的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进程,越来越多的电子文档应运而生。过去,企业档案资源,大多以纸质文档为主,而随着电子文档的大量产生和广泛应用,电子档案成为档案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存在;如何有效管理和服务,成为档案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实行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企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采购活动正面临数字化转型,采购过程中形成的文件也逐渐从传统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转变。现阶段,对政府采购活动中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单套制归档,存在一定难点。论文基于实践视角,分析了政府采购的业务特点和政府采购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有效管理政府采购电子文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梳理中国电子文件归档发展脉络,展望单套制管理和档案数据治理前景是推动电子文件管理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研究基础。通过文献量化分析和政策文本编码,明确中国电子文件归档先后经历了依赖传统纸质文件管理模式的双套制确立、双套制发展和数据转型背景下单套制发展趋势逐渐上升三大阶段,并总结各阶段突出特征。电子文件归档由“双套制”向“单套制”演进的过程中,在机制、技术、方法、应用方面分别呈现出多维度可信归档机制逐步建立、归档范围逐渐拓展、业务数据归档方式不断创新和档案工作与业务活动协同发展态势日益增强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王辉凯 《兰台世界》2023,(S1):89-91
<正>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单轨单套制管理在有效降低档案管理成本、提升档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传统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变革档案管理方式,从容应对管理对象的巨变,是近30年来档案研究工作的主基调。《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在有条件的部门开展电子档案单套制(即电子设备生成的档案仅以电子方式保存)、单轨制(即不再生成纸质档案)管理试点”,标志着我国档案保管模式正式迈入电子文件单套制、单轨制时代。冯惠玲教授在《走向单轨制电子文件管理》一文中指出:“在人类义无反顾地走向数字生存的道路上,用数字方式完整地保留并强化文件、档案功能是一场没有选择的战役,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的任务,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成为目前主线。2018年国家档案局14号令指出,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电子文件可实行单套制归档。2019年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发布《推进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政策与步骤》,提出实行电子档案的单套管理。近年来,我国建设工程领域顺应信息技术与电子档案的深度融合,档案管理机构实施“四位一体”(纸质、电子、声像、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在线接收机制,实行在线接收管理工程档案新模式。由于建设工程档案是工程质量控制、责任追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嘉兴 《兰台世界》2019,(z1):11-12
<正>一、数字档案的特点数字档案是针对传统的纸质档案提出来的,是将实体档案信息以字节的形式表示并且在网络上流动和访问的一种资源,其具有一定的原始记录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纸质档案的缩微、扫描和数字化而形成的数字档案;一种是由新式的管理系统而产生的数字化档案,如电子学籍文档、电子车辆、电子户籍等电子信息档案。目前,电子档案主要采用的存贮介质是磁盘,磁带和光盘。电子档案的主要特点有信息的非人工  相似文献   

11.
郭丽萍 《山西档案》2005,(Z1):74-75
一、企业档案信息的前提条件1、企业档案信息数字化。企业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利用数据库技术,通过对纸质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的扫描录入、数码处理、实现数字化,达到对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的高效、准确的目的,有利于馆藏各类档案的完好保存。2、电子文档管理一体化。电子文档管理一体化就是通过网络,使用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来完成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前先,收、发文单位要对电子文件进行  相似文献   

12.
安芳 《湖南档案》2013,(10):16-18
随着双套制、双轨制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单位通过电子扫描、数码照相、缩微转换等手段实现了纸质文件原文原貌的数字化利用,纸质文件的数字化文本数量不断增加。虽然多数人认为电子文件可以分为直接生成的原始文件和传统文件经数模转化而成的电子文件两类,但是对于纸质文件的数字化文本是否属于电子文件这一问题,档案界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纸质文件的数字化文本与电子文件之间的关系复杂,不能笼统地判定数字化的纸质文件是否属于电子文件,应先根据数字化文本的类别进行具体分析,再对纸质文件的数字化文本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3.
正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归档和加工,从而使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以供使用者利用的过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对档案馆(室)现藏档案文件通过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使纸质档案文件转化为数字信息,从而在计算机系统上提供利用服务;二是将各种需要形成档案的活动进行数字信息收集如电子文档、数码照片拍摄等,并把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和收集,从而形  相似文献   

14.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为数字化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与此同时,我们档案馆也制定了相应的具体办法和长远实施目标,将馆藏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档。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存在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有,机构自行分散管理模式和档案馆集中管理模式两种,但应用范围有所不同,机构自行分散管理模式大多被企业所采用,档案馆集中管理模式主要面向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一、上述两种管理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双套制电子档案管理方式就是将具有重要凭证作用和长远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时归档保存,保持两种载体的文件同处于储存状态,并存管理。具体做法是:现行机关将电子档案以纸张和数字化载体(如磁盘、磁带、光盘等)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档案学界就开始对"双套制"管理模式进行了讨论,进入90年代,随着现代化办公模式(OA系统)的发展普及、缩微技术的应用以及当前在对传统纸质档案逐渐数字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电子档案、胶质缩微品档案,针对同一内容存在两种不同载体的档案文件是否都要同时保存的问题即档案双套制管理问题就愈发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档案"双套制"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各具优劣 ,互为补充 ,不能相互取代 ,而应该有机结合 ,扬长避短 ,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本文主张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双套制”管理  相似文献   

18.
魏欣 《兰台世界》2023,(5):48-51
数字转型时代,信息技术的成熟为档案界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电子文件的管理由双套制转向单套制势在必行。本研究以单套制背景下电子文件数据面临风险为切入点,基于档案安全保管和长期可用的要求,对单套制背景下如何依托信息技术来保障电子文件“四性”进行阐述,从保障“四性”的角度出发为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模式的顶层设计添砖加瓦,推动档案事业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罗庸生 《兰台世界》2012,(23):29-30
"数字化"技术在当代考试当中的应用,代替了原有的纸质档案,完全由数据构成的电子文档其管理工作可以包括电子文档的策划、形成以及相关数据库内容的存储、维护、提取等活动,是一种利大于弊的档案形式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电子文件双套归档是中国特色归档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作为数字化转型时期的一种制度设计,双套归档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在电子文件归档走向单套制的过程中,双套归档的制度设计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需要不断被改善修正并最终废止。近年来档案界常把双套归档这一过渡性的制度看作阻碍电子文件单套归档的绊脚石,但事实上这一制度设计正是通向更好制度的阶梯或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