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读题质疑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小动物过冬"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2.谁来把这个故事的题目读一读?3.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如有哪些小动物,它们什么时候开始过冬的,用什么方式过冬,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课文学的都是有关规则的文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们继续围绕规则这一个话题,学习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美丽的规则》1.读题2.问:什么是规则?3.引导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的"规则"指的是什么规则?(3)为什么说这规则是美丽的?……二、自主探究,读懂课文(一)初读课文,了解"美丽的规则"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一、揭题并质疑1.同学们喜欢讲故事吗?今天我们就要学着讲一个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要讲好一个故事,应做到什么呢?(师小结:要熟悉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来讲,语言要生动。)2.下面,我们就先来读懂这个故事,然后按一定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讲故事导入课文,激发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想讲,就一定会仔细认真地读好课文。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顺序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乡村走走,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是怎样的?(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习作二:猜猜他(她)是谁。教学目标1.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写人物外貌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2.能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写法,抓住主要特点说、写一个同学的外貌。教学难点如何恰当地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齐声回答:喜欢。情绪高涨)老师今天带来几个动物的谜语,看谁猜得准。(教师板书:猜猜它是谁)(投影出示三则谜语)(1)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见谁,总爱叫妈妈。(2)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指挥刀,坐着反比站着高。(3)名字…  相似文献   

6.
一、12与13的比较1.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你们现在都上五年级了。让我们回忆一下,在五年级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分数?生:学了如何写分数,如何读分数。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师:嗯,很好。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分数的探究”。(板书课题)我们学过分数的写和读,那我就写一个,有谁会读?(师板书12、31,生分别读出)师:非常棒。我有一个问题,想让各位帮我解决。12和31这两个数,哪一个大?生:12大。师:啊!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学会了。谁会用数学符号来表示12比较大?(生在黑板上写12>31)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非常好!既然全班同学都同意12>13,那谁能举一…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第一节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请看老师写课文标题。2.谁愿意读这标题?(指名读、齐读)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两位人物。他们分别是谁?这两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生简单  相似文献   

8.
一、直释“给予”,导入课文 1.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给予)谁能来读准这个词?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2.今天我们要读的一个故事就是关于“给予”的。那么,到底是谁给予谁,给予了什么呢? (“给予”,是课文的文眼,从正音、释义入手,让学生学得扎实,理解到位。) 二、紧扣“给予”,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  相似文献   

9.
正板块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吗?引读课题。2.《鹬蚌相争》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用一句话来概括?浓缩成八个字两个词,也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3.《鹬蚌相争》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4.你发现寓言有什么特点?(板书:小故事、大道理。)5.今天,让我们再读《鹬蚌相争》,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板块二:比较阅读一比:文言文《鹬蚌相争》1.课文出自《战国策·燕策二》。原文是一段文言文。请同学们自由放声读一读,难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实录一、审读课题,铺垫背景1.结合回忆,初识人物师:(课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齐读)《十六年前的回忆》。师:(在“回忆”下面画上三角符号)注意看!你们知道该怎么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齐读课题,将“回忆”读成重音。)  相似文献   

11.
师:(板书:世界)小朋友,谁认识这个词?生:世界。师:你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我们这个世界吗?生:我们的世界很美丽。生:我们的世界多美呀!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多美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就叫——(指板书)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学生很投入地齐读课题)师:接下来老师就来讲讲这个故事,小朋友们边听边想,故事讲了件什么事?(讲故事同时播放轻音乐)师:现在故事讲完了,请同学们回答问题。生:故事讲了一只小鸡看到了世界。师:有谁要补充吗?生:故事里讲了一只小鸡刚刚从蛋壳里孵出来看到了世界。师:有进步,但是…  相似文献   

12.
【教学流程】一、揭题激趣1.分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鹿"字)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10个要求认识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小猴子栽树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谁认识它?(出示短片)谁来说一说小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这样一只聪明又可爱的小猴子如果去栽树,结果会怎样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出示两个句子检查朗读情况。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小猴栽了许多种果树,希望秋天能收获累累果实,结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寓言故事能告诉我们道理,故事内容有趣精彩。)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齐读题目两遍。)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整体回顾,质疑了解内容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生读课题)2.这句话是谁说的?汤姆爸爸在说这句话之前课文写了什么?在说这句话之后,课文又写了什么?(板书:钓鱼、放鱼)3.昨天我们已经学了钓鱼这一部分,重点研究了两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起读一读,从朗读中你感受到汤姆怎样的心情?(板书:惊喜)汤姆惊喜地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可又把它给放了,这一"钓"一"放"真有意思,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钓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帮小松鼠找花生果好不好?(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谁能说一说呢?(指名说.) (3)那么小松鼠是怎么找花生果的呢?它找到花生果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研读课文 (1)首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是写小松鼠怎么找花生果的.(指名读.) 出示: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板书:每天都去.)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这里有三个词语,谁来读?(出示:京剧、旦角、梅兰芳.生读) 师:你能说一说京剧、旦角、梅兰芳之间的关系吗?(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师:今天学习的课文是《梅兰芳蓄须》.(板书课题)注意"蓄"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畜"字."蓄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8.
【问题教案】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复习新词。2.回忆课文大意。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彩塑特点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大意。2.默读,用“———”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描写了哪几尊彩塑,并说说这些彩塑各自的特点。3.学生交流:菩萨(慈眉善目)、天王(威风凛凛)、力士(强壮勇猛)、卧佛(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4.教师引读,学生想象彩塑不同的样子。师:这些彩塑怎么样?(生齐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什么样的菩萨?(生齐读:慈眉善目)有什么样的天王?(生齐读:威风凛凛)有什么样的力士?(生齐读:强壮勇猛)卧佛怎么样?(生齐读:侧身卧着、眼…  相似文献   

19.
《一束鲜花》是新编选的课文 ,讲“我”在紧张工作之余外出度假 ,途中偶遇小男孩。小男孩的行动改变了我的计划 ,决定转路回家为母亲的生日送花的故事。这是篇亲情教育的教材 ,故事感人 ,有儿童情趣。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是朗读好课文 ;二是基本读懂课文内容 ,懂得珍惜母爱。一、导入 ,揭题在母亲的生日里 ,你为母亲做过什么事 ?送过鲜花吗 ?谁能介绍自己曾经做过让母亲感到特别高兴的事 ?(安排 2~ 3人介绍 )今天 ,我们学习课文《一束鲜花》(板书课题 ) ,它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学生读课题 1~2遍 )点评 :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  相似文献   

20.
问题教案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复习新词。2.回忆课文大意。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三亚自然风光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大意。2.默读,用“——”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儿的。3.学生讨论交流:天与海——白鸥——椰子树——细沙4.教师引读,想像三亚的自然风光:师:三亚在哪儿?(生齐读)——师:这里的天与海是什么样的?(生齐读)——师:白鸥怎样?(生齐读)——师:椰子树怎样?(生齐读)——师:细沙怎样?(生齐读)5.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三亚这里的自然风光怎样?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精读三、四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