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科学评价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根据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先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各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再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大湾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珠三角部分城市依然存在创新资源配置无效的情况;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后,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提升了0. 131个单位,说明大湾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珠三角的科技创新;不同的科创环境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对高新区绩效的研究存在评价目标单一、评价内容模糊不清的问题.为有效评价我国高新区绩效水平,基于高新区的"高新技术"和"政府引导"两个基本内涵和多元化的功能定位,以37个国家高新区为例,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其剔除环境和随机误差前后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报酬.结果表明:我国高新区整体绩效水平良好,而高新区综合效率无效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无效;运用传统DEA模型测算存在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规模效率被高估且被低估程度大于被高估程度的问题;对于高新区绩效,市场开放程度、宏观经济情况的影响为正,而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的影响为负.为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新区资源配置,提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当重视营造良好环境,对高新区的发展科学统筹规划,并加强引导和协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52个国家高新区2008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作为阈值变量,使用Hansen非线性面板阈值回归模型,分析了FDI数量和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为阈值,FDI数量、质量与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之间均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就FDI数量来看,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FDI数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即FDI规模的扩张能够显著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而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一门槛值之后,FDI数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再显著。就FDI质量来看,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FDI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当国家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一门槛值之后,FDI质量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高新区知识积累水平超过第二门槛值之后,正向影响的边际作用又进一步增强,即改善FDI结构、提高FDI质量能够显著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绩效。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国家高新区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6-2017年中国52家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两阶段动态跨期DEA模型,采用该模型分析了52家高新区的研发创新效率、出口转化效率、综合效率及其跨期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2家高新区的平均研发创新效率、出口转化效率和综合效率整体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三种平均效率中出口转化效率平均值最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新区人力资本对高新区研发创新效率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开放程度、负债融资和研发创新效率对高新区出口转化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则对高新区出口转化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区研发创新和出口转化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创新环境要素对城市创新发展绩效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制定一个面向城市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九大城市的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关系;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各城市自身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引导珠三角各城市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效率、促进创新整体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营商环境对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根源性的影响,而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首要动力,因此优化营商环境生态从而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全国68个创新型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营商环境生态中各条件对城市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研究表明:政府效率、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6个条件“多重并发”,形成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多样化组态;城市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环境驱动型”“人力资源缺失下的环境弥补型”与“资源—环境协同驱动型”3条路径。组态的空间情境差异分析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讨营商环境生态驱动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城市创新绩效背后复杂机制的理解,也能够为各城市如何依据自身营商环境条件推动其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系统性思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从创新转化效率和创新产出效益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横向对比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相结合方法,对2013—2018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内部3个高新区及其与全国其他1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绩效水平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转化效率和产出效益不一定成正比;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绩效整体呈上升态势,且主要依赖于技术变动,但目前整体水平都不高,与山东半岛、西安、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处于"低效率-低效益"区间,位于全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游水平;郑州、新乡高新区的创新效率都获得较大提升,创新效益则为郑州高新区一家独大.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增加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发挥政府的指导、计划和协调作用等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新区是推动建设型国家的重要载体,为探究高新区协同创新影响机理,本文构建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绩效影响机理模型,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采用该区创新型企业、高校、政府等相关人员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逐层回归分析进行路径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环境和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协同创新模式的四个维度在协同创新环境与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从空间、主体、客体、环境、成果等五个维度对区域创新一体化内涵进行研究性界定,对标先于其建设的4个自创区,分别从苏南自身一体化工作推进和创新绩效横向对比两个角度分析其创新一体化的优势与短板.结果表明,由省级层面自上而下推进的创新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各城市和高新区参与度不高,即使...  相似文献   

10.
从新制度理论的视角研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的创新行为,阐述企业内部、外部制度环境及其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制度环境下,企业追求"合法性"的行为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内外部制度环境的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我们进一步针对如何完善和改进国家高新区内外部两种制度环境之间的耦合机制,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8年我国中部42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实证结果显示:剔除环境因素和外部干扰后,中部高新区综合效率总体上有提升,规模效率总体上有所下降,纯技术效率大幅度且普遍得到提升,规模效率不高成为制约中部高新区综合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且大部分高新区都处于规模效益递增的状态。同时,环境因素中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因素不利于中部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而市场开放程度、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环境等因素都对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成为提升中部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区域和城市在知识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创新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创新发展绩效定量评价意义重大。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中国285个地级市在2012-2016年5年间的区域创新发展绩效水平、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等,通过系统聚类法对创新发展绩效水平类似的区域进行分组,并分析位不同组群城市的创新发展绩效特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式。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绩效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但内部差异性较大;经济发达地区亟需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主要得益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对现有规模进行逐步调整使其趋向合理化;绩效水平相似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在创新发展绩效的提升路径上也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产业的转移不仅是资本、人员等生产资料在空间上的位移,而且是伴随技术管理、技能水平等要素对外部市场渗透,且连同承接地原有的资源与劳动力等要素在空间上的重组和整合过程。为此,本文基于中国210个地级市的产业转移与创新要素流动(研发人员流动和研发资本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产业转移抑制创新绩效,而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流动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异质性检验分析产业转移的迁入和迁出,以及在不同城市规模下两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珠三角地区2011-2020年9个地级市的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Tobit三步法,剖析了该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以及科技金融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较高,但仍然有提升空间;政府财政支持、金融市场融资能力、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工业企业债务融资能力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工业产业盈利能力则并未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方法从微观视角研究企业入驻高新区的实际效应,研究发现,(1)在控制样本的选择性偏误后发现,企业入驻国家级高新区能够有效提升其自身创新绩效,且结果稳健;(2)相比省级高新区,入驻国家级高新区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3)高新区政策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企业异质性,成长期、小规模、民营的东部企业从"入驻行为"中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54个高新区2007–2011年的数据进行考察,得出各高新区的创新效率,同时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我国高新区创新效率普遍偏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并且我国东、中、西部高新区创新效率有显著差异,且高新区的企业规模、利润规模、劳动者素质及区位因素都对其创新效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志春  陈向东 《科研管理》2015,36(2):26-31,144
本文运用创新生态体系的观点考察我国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状况,并将其综合水平与创新效率之间关系进行比较。本文提出了一套科技园区创新生态活动的观测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53家国家高新区创新生态水平进行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与应用超效率DEA对这些科技园区的创新效率测度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创新生态水平与创新效率时滞关系进行面板回归分析。通过对样本高新区2007到2012年数据的观测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结论:我国高新区的创新生态水平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创新生态水平对创新效率具有短期时间维度的影响,但尚未发现长于2年以上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6-2015年工业机器人数据、海关数据库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出211个地级市的工业智能化水平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考察城市工业智能化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的提高显著的提升了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的结果均显示这一结论是稳健可信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城市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及行业差异性,而且工业智能化提升城市价值链嵌入程度主要表现为一般贸易;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对城市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正向影响途径主要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力错配及扭曲。本文的政策含义为要加快城市的工业智能化进程,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以提升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欧班列开通能否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技术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8年25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欧班列开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推动了区域创新效率,平均提升了9.81%;异质性检验发现,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集中在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机制检验发现,中欧班列开通通过城市创新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等渠道推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拓展性检验发展,中欧班列开通并未引致开通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创新资源虹吸效应,而且中欧班列开通对省内地区和省外邻近地区产生广泛的创新效率溢出效应。本文揭示了中欧班列开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史普润  李昆  贾军 《科研管理》2006,40(12):21-30
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前沿,它的创新效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高新区可以借助平台理论来指导自身中介作用的发挥。本文构建了高新区创新平台运作模式的理论模型,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思想验证了高新区创新平台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新区平台化创新的演化过程包含了域内和域间两个层次;平台效应是导致经典BCC模型效率估计偏差的环境因素之一;平台效应存在于高新区的域内和域间;2013年高新区创新平台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建议政府重视发挥高新区的平台效应、加大对区内人才的培养和对区外人才的吸引力度。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深刻认识平台在促进创新效率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新区平台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