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呼兰河传》是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是一部反映20年代初东北人民苦难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作者在阅历人生之后,写出的一部独特的乡土作品。它朴实细致地描写了自己的童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故乡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的坎坷与艰辛,控诉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思想、封建习俗对人们的戕害,也表现了呼兰河人民的善良与顽强。 《呼兰河传》在艺术上更臻成熟。正如茅盾所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象…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这‘不象’之外,还有些别的比‘象’一部小说更为 ‘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  相似文献   

2.
论萧红散文化小说的主观抒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寂寞的呼兰河边,有一个寂寞的古城,古城里生长着一个寂寞的女孩.女孩“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从呼兰河走出来,在爱的憧憬中成长,在不倦的追求中沉浮,伴着她短暂青春的,是给了文坛“一个不少的新奇与惊动”的独树一帜的作品.她就是萧红.群星荟萃的三十年代,萧红以独待的风格震动了文坛.虽然,她的小说一度被认为“不像一部小说”而受到冷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萧红的作品经受住了漫长岁月的严峻考验,其艺术魅力恰恰表现在“不像一部小说”上——其中有“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一些的东西.”这“诱人”的东西,就是那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体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3.
《呼兰河传》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茅盾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采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对乡土生活的着意描绘的确给作品增添了诱人的魅力。其乡土特色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乡景、乡俗、乡人和乡情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呼兰河传》是本世纪中国文坛女作家萧红的一部散文化小说,成书于1940年。这部作品就像“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令人欲忘不能。不仅如此,它更以其对人生生存形态的关注而在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仍然魅力不衰。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95):13-14
《呼兰河传》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文化价值巨大。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对该小说的翻译加快了其在国内外的传播。本文从改写理论的三个方面出发,对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不知是萧红的有意安排,还是她潜意识的孤独使然,但不管她创作时的思维过程如何,摆在我们面前的创作成就却是大家有目共睹、不可否认的,那就是萧红在她的《呼兰河传》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处在荒凉世界中的寂寞人群。如果说《呼兰河传》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茅盾语),那么它展现  相似文献   

7.
《呼兰河传》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部经典乡土小说。此作品通过对东北老家呼兰小城各种人、物以及生活的回忆,表达出了她内心深处浓浓的故园情结。与此同时,生态美学为我们研究这种故园情结提供了全新而独特的视角。本文从生态美学出发,对《呼兰河传》英译本(葛浩文译)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对这位文坛女将的思乡之情和文字之意进行品味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萧红是文学的天才。她的的小说《呼兰河传》用儿童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把一个个独立的故事串联成长篇小说。茅盾在《论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评论说:"也许有人会觉得《呼兰河传》不是一部小说。他们也许会这样说:没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作品近年来很受关注,《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散文体的诗化小说。《呼兰河传》体现了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使得《呼兰河传》刚柔并济,既有批判的力量,又有对民间、对故乡的柔情。  相似文献   

10.
《呼兰河传》是一部文学艺术作品,还是萧红家事的传记?由于对这个问题理解不一,认识相异,故在萧红学术研究中已经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歧误。有的人根据《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来论定作者的身世以及其家庭中之人际关系,从而推导出一些错误结论。为此,根据史料记载,结合《呼兰河传》所描述的实际情况,研究、探讨此书性质,无疑是有所裨益的。严格说,《呼兰河传》不能算做小说,只能算做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充满哀怨、忧伤情感的散文。无论从它的文学样式,内容、体裁来看,皆应做如是看。它“没有贯串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  相似文献   

11.
身处20世纪的萧红是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从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明显的写作特点:运用儿童视角,将小说散文化,思考国民性,关注小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12.
句芒 《华章》2011,(10):28-29
《祖父》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者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是一篇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小说前两章里作者的笔触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缓缓在呼兰小城扫过,寒冷、泥土、灰尘、喧嚣、荒凉、愚昧、轮回、挣扎,  相似文献   

13.
身处20世纪的萧红是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从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明显的写作特点:运用儿童视角,将小说散文化,思考国民性,关注小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14.
萧红,原名张(?)莹,是活跃在我国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文坛上的一位富有才华的女作家。鲁迅先生称她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以及以  相似文献   

15.
以萧红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 ,探讨萧红小说独特的美学追求———小说散文化。艺术结构方面 ,萧红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结构方法。《生死场》突破时空的限制 ,以场景结构小说。《呼兰河传》的结构具有“串珠式”特点。萧红小说的叙事笔调也各不相同 ,《生死场》具有叙事散文的质地 ,《呼兰河传》则具有抒情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萧红的小说,被称为30年代的乡土文学,这是因为她的小说大都取材于她难以忘怀的故乡呼兰城,她的小说真实地再现了这块土地上的风貌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萧红的小说,又被归于30年代的抒情小说之列,这是因为她的小说具有抒情散文的笔调,洋溢着诗意和强烈的主观色彩。《呼兰河传》正是以上两个特点结合的代表作,是萧红的艺术风格趋于成熟的重要作品,但是与其它同类小说比,它又是十分独特的。本文试从《呼兰河传》的思想内容方面评价萧红反映生活的独创性,以及深度广度和力度。《呼兰河传》反映生活的角度是很独特的。…  相似文献   

17.
论女作家肖红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在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斗争旋涡中成长起来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作品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在人世间仅度过三十一个春秋的萧红,她不足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却是值得骄傲的,她留下了近八十万字的文学遗产。特别是她的小说创作更是富有成果的。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她便相继发表了《弃儿》、《王阿嫂的死》、《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马伯乐》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小说,特别是继著名的《生死场》“给上海文坛一个新奇和振动”之后,她又在《呼兰河传》中表现出了她那夺目的思想和艺术光彩。她选定了“五四”以来由鲁迅所  相似文献   

18.
萧红作为一名作品寥寥的作家,她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久据一席之地,与她饱含深情的乡土文字有着密切关系。《呼兰河传》属于萧红晚期的作品,无论是在人物、剧情,还是语言方面都已经臻于完备,堪称炉火纯青之作。这部作品里对东北当时当地的社会状况有着深刻的揭露和反思。本文从多个角度解读了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从而更为具体地探析了萧红小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读近年来被称之为“新写实主义”的一些小说(诸如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以至《太阳出世》,刘恒的《状羲状羲》,刘震云的《新兵连》、《单位》和《一地鸡毛》等)就会想到萧红写于四十年代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与“新写实主义”究竟有无渊源关系?其共同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从学习《火烧云》开始,我就想轻轻走进萧红,走进《呼兰河传》.假期中,我跟着作者来到了呼兰河小城. 这是一部充满童趣、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小说,它那散发着的淡淡墨香和真切朴实的语言,让我陶醉,让我回味无穷.从字里行间,我体会到了萧红儿时的那种孤寂,和被愚昧与迷信包围的生活.幸好她有一个性格爽朗的爷爷,陪伴她度过童年,让她留下了一些甜蜜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