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不成熟状态的定义让我想到我们的儿童青少年,现代加有定语的青少年,我们给了他们什么?我们还能触摸到他们吗?通过"我与你""我与它"的哲学思辨,分析儿童青少年应该享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冬去春来,物转星移,已是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了。“五四”年年讲,今年又该讲些什么,使当代青年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 一五四运动是一个爱国运动,又是一个文化运动。爱国运动爆发在1919年,而文化运动在“五四”前四年,即1915年,就以《青年》(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的创刊为标志而兴起了。当时的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青年》杂志的创办人陈独秀,是以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模式的,他想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走完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法国启蒙运动的路程。《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国内一些著  相似文献   

3.
挑战理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的诘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主义崇尚理性,期望通过培养所有人的理性能力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教育目标的批判、对语言的确定性和意义可靠性的怀疑、对真理和价值的否定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文化上的虚无主义以及教育目标的多元性。对后现代主义对理性教育价值哲学基础所作批评的回应,在于从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对理性解放的理解,在于重新界说教育与民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运之后的又一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超出了它的时代。作为启蒙运动同代人的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从意识形态发展史的角度对这一运动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了解这一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或许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启蒙运动是法国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蒙运动中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及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起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积极、主动向英国学习,近代文化在18世纪出现了一个英法文化交相辉映的局面。英国文化为什么能传入法国?法国启蒙思想家对英国文化采取何种态度?英国文化对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些是西方史学界长期感兴趣的问题。本世纪初,西方史学家大都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近年来,他们已从文化范围加以探讨。相形之下,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较薄弱。本文拟对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基督教文化的独特视角对 1 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进行了重新审视 ,认为启蒙运动虽然是有反封建、反宗教的一面 ,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倡导一种新的信念和理想 ,从而在启蒙运动内部蕴育了一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新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56):21-23
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从来不该忽视作品的文化和时代背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它们对当今的世界有重要的影响。文艺复兴开创了人文主义时代的到来,挑战了教堂的权威。启蒙运动则创造了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等近代社会制度的新概念,进一步摆脱了人们在封建制度下所受的束缚。英国的文学作品在这两段历史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两次运动的影响。对比这两者的方方面面,能使我们对这两个时代及其前后产生的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启蒙运动是近代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思想变革之一,法国作为启蒙运动无可争议的中心,其思想家的理论成果至今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思想家在对法国的命运进行思考时,有很多人都十分重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魁奈的著作中,基于自身的理论需要,结合当时对欧洲前途与命运的思考,对中国古代的"礼"与"礼法结合"都作出了自己的解读。这些解读,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启蒙思想家思想体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使我们从另一维度研究和评价中国的"礼"与"礼法结合"现象,更好地承继和转化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民主和科学,是“五四”启蒙运动的两面旗帜。六十年后的今天,这两个口号,仍然为人们热烈地讨论着。因此,在我们面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一,民主和科学,是怎样提出的?它的性质是怎样的? 二,两个口号在“五四”时期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两个口号在今天有了怎样的发展?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些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例题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受其影响,中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一十年代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分)这些事件的最重要历史功绩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主要内容: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  相似文献   

12.
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人们往往是这样解答的: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妥协卖国造成的民族危机,这个运动的导火线则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整个答案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有些党史或革命史教科书,讲到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只把它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联系起来,只讲思想启蒙运动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至于思想启蒙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没有明确交代。上述情况表明,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的关系,在一部分史学工作者的观念上是不够明确的。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历史必修III《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及其发展》专题教学中,《启蒙运动》一课的内容较为晦涩难懂,但又是历年高考文化史内容考核的中心内容,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虽然课标、课本对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康德等思想家的思想给予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但学生依然难以明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以此四人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二是这四人既然都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为什么在很多问题上四人的观点并不一  相似文献   

14.
伊壁鸠鲁与近代启蒙传统关系密切.《伊壁鸠鲁在英格兰》和《启蒙运动中的伊壁鸠鲁》两本专著较为系统地勾勒了16-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中的伊壁鸠鲁因素.前者揭示了伊壁鸠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史和效果史,后者则按国别考察了18世纪前后启蒙运动中的伊壁鸠鲁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布斯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批评,正是传承了伊壁鸠鲁传统.通过"伊壁鸠鲁"这一中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与近代启蒙传统之间的思想关系,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发展初期的启蒙背景.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犹太启蒙运动。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这场运动的中心在德国。19世纪中期后,运动的中心从德国转向东欧,尤其是俄罗斯。东欧的犹太启蒙运动基本上照搬了德国模式,德国模式不仅本身存在着弊端,而且移植到东欧后,在东欧产生了“排异”,最终走向了衰微。东欧犹太启蒙运动是犹太人“融入”欧洲社会的最后一首挽歌,它的幻灭使更多的犹太人走向了犹太复国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付文治 《历史教学问题》2020,(2):132-134,127
"启蒙运动"是近年来中学历史教研活动热点。以往教学从思想内容特征入手,成果迭出。如果把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个体遭遇与相应的社会本质特征、内在规律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现小历史、小事件与思想家的头脑碰撞而形成大事件大时代,以此构建了启蒙运动史。这样可以另辟蹊径,给学生以不同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7.
"启蒙运动"一节是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的重点章节。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四种教科书,总体说来都较完整地彰显了课标的宗旨和内涵,在教材编写上是巨大创新和突破。但四种教科书在对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内容、人文主义与理性思想的关系等方面阐述的角度上都有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对教材内容和设置上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启蒙运动时期,苏格兰的科学、经济、哲学以及其他诸多领域都有了长足发展,对世界各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这种影响依然清晰可辨。苏格兰启蒙运动时代的道德情感理论贯穿于启蒙运动时期的苏格兰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领域,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所构想的同情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之观念,与中国传统理论相契合。处于新时代发展的当代中国可以从重视人性伦理的传统中探究合适的理论,并汲取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道德情感理论,在经济、政治和法律等领域做出自己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9.
启蒙的缺失与重建——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马克思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形态学时间"即"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时间观念来考察当代中国社会,我们发现它与启蒙时期的欧洲社会在文化心态上应该是"同时代的".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因而启蒙精神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课题.然而,从近代中国以降,启蒙精神一直处于边缘的,甚至缺失的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文革"就是启蒙缺失的一个结果.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中重建启蒙精神,并不意味着重走欧洲人的老路,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经过反思和修正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是一个爱国运动,又是一个新文化运动。作为爱国运动来说,从1919年5月4日的运动爆发,到6月28日巴黎和约的拒绝签字,是可以自成一段落了(当然还没有结束,到1920年,还有它的延续和发展)。但作为文化运动来说,时间则比较长,可以从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办一直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五四”以前主要讲启蒙运动,“五四”以后主要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线索比较清楚,重点比较容易掌握,而启蒙运动包括的内容则比较多,头绪比较乱,重点不易掌握。不少中学老师来信问,这一段应该主要讲些什么?使学生从中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