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结合语文课程特点以及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要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切入点,依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找到阅读通往思维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思维训练,让发展学生思维的路径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感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思维品质的提升。”提升思维品质的课程标准和理念既体现在语文教材上,也体现在高考考题上。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和各地自主命题的高考试卷出现了较多的“评价型”主观题,此类题目能很好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对此类题目的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文学科素养框架的明确,思维发展与提升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面对语文课程学习内容与形式的变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活动,可以促进语文课程深度学习的产生。为此,把握高阶思维的特点,探究高阶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策略,加速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可以促进语文教学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阅读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设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师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全过程指导,让阅读从“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发展学生思维?本文以六下《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以“策略先行,激发思维灵活性;要素导向,培育思维深刻性;读写共生,催生思维独创性”三条路径来探寻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议论性散文是将文化内质与思维逻辑熔为一炉的经典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篇目,通过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迁移拓展论证方法、开展语文活动、读写共生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之一即“思维发展与提升”,具体地说,就是“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探索空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各项能力的提升,真正把学生引到主动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视学生思维的养成,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创新思维。而思维导图恰恰能为发散思维提供既实用又有效的思考框架,是一个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可视化,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结构以直观、形象和清晰的可视化图表表现出来,促使大脑有效地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为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平台,促进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2021年,语文教学研究进展如何?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笔者根据所获信息,对过去一年的语文教学研究进行总结与盘点,梳理出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立了高中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其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需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初中生处于抽象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利用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重视语文阅读的批判思维养成,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阅读文本,提升其阅读思辨能力,促进其能力、素质发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找准切入点,分析学情展开课堂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开展与文本之间的深入、理性对话,使学生能够对文本展开深度解读、批判,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从语文课程的长远目标看.课文课程应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前提.“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从近期学习目标看,语文课应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一定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要完成这些任务,首先要落实语文课姓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这是对以往语文教学中轻视甚至忽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一次纠偏。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思维的深刻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追求,而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是学生终生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应该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语言媒介输出思维和汲取思维的双向能力。本文针对小学生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思辨性、创新性,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文能力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17年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段话认为,学生思维类型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一个需要借助课堂情境,通过思考、表达、交流研讨等环节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地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结合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乙卷文言文阅读题,聚焦文本叙事特点,关注语言与阅读认知,进而掌握教考规律,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言语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是语文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重要维度。着眼于言语能力发展,要突出语文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发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促进言语能力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着眼于人文素养发展,要强调语文课程内容的人文性,精心选择能够滋养学生心灵、具有丰富阐释空间的经典作品与人文知识;着眼于思维品质发展,要突出语文课程内容的超越性,建设面向"可能生活"、激发学生未来意识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筛选、提取、分析、判断、推理、想象等能力,帮助学生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可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思维力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思维力课堂”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提升学生思维力为重要教学目标,重视语文学科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章里指出“语文课程应发展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课程内容中特别强调“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以新高考Ⅰ卷的作文命题为例,无论是2021年以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关于“强与弱”的论述为材料,还是2022年以围棋中有关“本手、妙手、俗手”的术语为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