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姜友芝 《学语文》2011,(5):52-53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钱基博称他是明代最杰出的散文家.这种评价是中肯的。归有光在散文方面推崇司马迁的《史记》,“得其神理”,同时也尊崇唐宋诸家。他的著名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其中《项脊轩志》是他的杰作。  相似文献   

2.
《明会典》的纂修始于弘治,校订、刊行于正德,嘉靖间两次续修,万历间重修成定本。其体例远源《周礼》,近取《诸司职掌》,经历了模仿、沿袭与创新的过程。其纂修主要由史馆承担,多家机构共同参与。其资料主要来源于朝廷颁降之书、各衙门的见行事例、造表文册和档案资料以及历朝《实录》。刊行后,成为明代的大经大法,不仅在明代为百司所遵、万民所奉,而且在清初一度被奉为处理政事的政典,更成为清修会典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元825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写了一篇文章《阿房宫赋》,过去了700年,到了公元1525年,明代古文家归有光也写了一篇文章,叫《项脊轩志》。今天,我们把两篇文章放有一起来阅读,竟不能不为两位文学大家的笔力所倾倒!  相似文献   

4.
昆曲《牡丹亭》问世之后,从明代至今为止,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版本。本人主要以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先探究青春版与"旧"版相较之下,在创作(剧情、音乐)方面的创新,进而阐述出青春版《牡丹亭》中所蕴含的"美"。  相似文献   

5.
《型世言》是明代继《三言》、《二拍》之后出现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在国内佚失三百多年。自1992年传回国内后,十多家出版社旋即出了标点本,其中王瑛、吴书荫两位先生注释的首部《型世言》校注本《〈型世言〉评注》于1999年由新华出版社推出。该书注释精当详细,可是也难免有释义不确或当释未释和排印错误的地方。本文从中摘取十几条,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6.
谢榛是明代后期著名诗人和诗论家。关于其卒年,学界长期以来沿袭潘之恒《亘史》之说,即谢氏卒于1575年。李庆立先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出谢榛生于1499年,最早卒于1599年。赵旭近来撰文对李庆立先生关于谢榛卒年的提法进行了辨析,对潘之恒《亘史》关于谢榛卒于1575年之说予以肯定,无论从材料的运用还是从具体论证本身来看,赵文都不足以推翻李庆立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龚荫先生的《中国土司制度史》是目前学界一部较全面关于土司研究的著作,其内容涉及众多区域土司承袭次序,但同时龚先生著作中所列明代土司承袭次序,尚有个别遗漏。文章以《明实录》为依据,对龚先生著作中的遗漏做些拾阙补遗工作,使其更加完整,为研究土司承袭制度提供更加完备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元代四大家之一的王蒙在中国绘画史上最特别的意义是作为从元代过渡到明代的关键性人物而存在的。与元四家其他三家艺术风格不同,表现了对周围环境的更加关心,对山川自然的描写更加尽心尽力。王蒙的传世作品中最具特色的是《青卞隐居图》,然而其精心创作的巨幅《岱宗密雪图》因遭火焚,只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至今仍让人感念不已!  相似文献   

9.
瑞宣与觉新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宣与觉新分别是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和巴金先生的小说《家》中的人物。类似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角色,使两个人在性格上有很多相同的特点;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氛围,又使两人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外,也使两者将相同的性格特点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文章通过瑞宣与觉新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对两者的异同步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类姓登科考》是研究明代科举的重要参考文献,但也存在一些讹误。文章以现存明代《登科录》和其它科举文献、地方志为依据,考证出其9处讹误,其讹误类型可分为:将非进士举子误作进士、一人误作两人、籍地和科甲之误等。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印刷术,认为中国的雕版印刷不逊于欧洲的活字印刷。传教士曾引进过拉丁文铅活字印刷和铜雕版印刷,但对中国印刷业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他们利用中国现有的印刷网络出版教会书籍,在这一过程中劝化了一些工匠信教,为教会出书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2.
福建建阳古代被誉为“图书之府”,刻书印业宋至明清兴盛之风延续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刻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雕版印刷中心,刊印通俗书籍的数量与品种名列前茅。由于闽北古代建置沿革复杂多变,在建本与建安版画的研究中为名所困,经常出现了很多错误的表述。  相似文献   

13.
明朝的造纸技术集历代之大成,有了长足的发展,公纸的种类也十分繁多。明王朝很重视档案的保护工作,对官府公用纸的种类,规格,质量,来源均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保存中国古代化典籍,丰富中国档案库藏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永新环浒尹氏家族从明朝的洞山公尹壹到清朝的尹继隆、尹继美两兄弟共三百多年间,尹氏祖孙、父子、兄弟、叔侄之间代有贤哲,世擅诗文,他们所辑纂的著作有近三十部之多.尹继隆所辑纂的<南岳二贤祠志>是为了追念先贤遗迹,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南岳二贤祠为其先祖尹壹买田并捐赀所建.  相似文献   

15.
孙应鳌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他的生平经历了科举求仕的青少年时期、为官各地的中年时期和归乡讲学著述的晚年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和接触古已有之,明代以前对于日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代正史的日本传记中,而到明代则出现了大量的日本研究史籍,研究专书的编纂也有了新变化。严重的倭寇问题是推动明代日本研究史籍出现的重要因素,官方的支持和普及性史学潮流的推动也是重要原因,而中日交流的加强则扩大了史料来源。从总体上看,明代的日本研究史籍具有显著的特点,不仅较为全面,而且非常重视地图和语言等内容,对倭寇问题也进行了重点研究,而这些史籍中存在着因袭传抄的现象,也体现出了强烈的经世致用意识。  相似文献   

17.
抄本《明史列传》的撰者被定为徐乾学是错误的。该书卷首韩方卓的跋文失误颇多,不足以证明此书为徐乾学所撰。有关徐乾学的传记资料和明史纂修的史料亦可印证徐乾学未曾撰写过《明史列传》。将该书与万斯同的《明史》和王鸿绪的《明史稿》比较后,确认此书系后人将上述两书的诸臣传中各抄录一部分组合后,另题名为《明史列传》。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后期,科举考试和商业出版都特别发达。适应市场的需求,书坊刊刻了大量科举考试用书,很多著名文人成为科举考试用书的作者,袁黄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他编纂了至少十余部科举考试用书,这些书深受市场欢迎,在士人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就袁黄编纂的、且在当时已经出版过的科举考试用书进行考证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明代科举考试的指导思想和二三场在整个科举考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朱希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南明史专家。他致力于南明史研究长达几十年之久,其间历尽艰辛,将多方搜求的有关南明史的书籍详加校勘和考订,撰写出大量的题跋,后被整理为《明季史料题跋》一书。题跋涉及的历史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条分缕析,突出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史学思想和治史方法。朱希祖不仅发掘出许多罕见的史籍,考订出史籍的作者、存佚、版本和资料的源流,而且通过史籍内容发现和考证出大量的历史史实。《明季史料题跋》是南明史研究的拓荒之作,为后学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明清鼎革之际,社会动荡乱离,《明季南北略》即是记录这一历史时期的作品。作者计六奇心系明朝,试图以此书来总结明朝由乱而亡的历史教训,寄托自己炽烈的民族感情,并希望以此书留名于世。书中保留了明清之际丰富的史料,特别是关于农民起义和抗清斗争的史料,有许多是不见于他书的珍贵记载;同时,书中许多记载是作者亲身的经历和见闻,更加真实可信,为其他史料所不及;计六奇一生湮没无闻,书中有关的写作经历,也是了解作者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