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我们的术语中有一个“大我”、“小我”的说法,意思是:社会是“大我”,集体是“大我”,个人是“小我”。集体是大的,社会是大的,个人是小的。  相似文献   

2.
魏凯歌 《江苏教育》2022,(31):67-69
<正>一、教育背景雷锋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团结就是力量,个人只有加入集体中依靠团结的力量,把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的整体愿望结合在一起,才能超越个体的局限来发挥团队协作能力。但说到“团结”,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给出清晰的概念,也不能准确表达团结的重要性。我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发现部分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中。基于此,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我在语文教研组作了一些研究与尝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实效的X+1的模式,并在学校其他教研组推广。X+1即集体合作备课和个人根据班级实际作相应调整相结合。“X”代表集体合作备课,“1”表示由教师们分工撰写共性教学预案及教师个人根据班级实际作个人补充。  相似文献   

4.
在原始共同体中 ,公有制以“共同占有”和“个人占有”并存的方式存在。一方面 ,“集体人”是占有主体的整体 ,公有必须体现为“共同占有” ;另一方面 ,“集体人”由个人组成并由个人来体现 ,即公有又必须体现为“个人占有” ,“个人占有”是“共同占有”的实现形式。“共同占有” “个人占有” ,这就是公有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集体备课的开展,真正把教师从繁琐、应付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由过去的“劳苦型”到“创新型”的转变。使备课真正做到了“备”而不是以前的“写”,更注重了“研”与“探”,浓厚了教研氛围,增加了学术气息。以下是我在集体备课方面所作的有益尝试及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6.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好的集体 ,几乎随时都在熏陶感染着学生。因此 ,本人每接一个班 ,都重视营造集体氛围 ,不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一、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影响个人 ,个人又影响集体 ,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只有正确认识这两者关系 ,才能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所以 ,我首先为所带的班确定口号 :“我是×年级×班的一员 ,我要好好学习 ,好好劳动 ,为班争光 ,不为集体抹黑。”然后 ,借助身边的事例 ,给学生讲道理 ,启发他们的集体意识。接着 ,又在班上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相似文献   

7.
研究集体主义道德的发展过程,从马克思、斯大林,再到毛泽东和邓小平,以至于新时期江泽民同志所提倡的集体主义,都是立足于个人与集体或社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共同增长的相互性价值关系展开的.集体主义道德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服从集体”.而是“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集体主义道德,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良好班风的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都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很熟悉这样两句谚语。一句是:“三个和尚没水吃”;一句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前者说的是协调不好,相互依赖,以致“没水吃”;后者说的是,团结一致,人人献计,相互启迪,产生了集体的智慧。由此,我想到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效能问题。现代学校领导,不只是某个领导者的个人领导,也不是若干领导者个人作用的机构相加,而是领导成员间由共同的目标和原则相维系的,结合一起的集体智  相似文献   

10.
有了集体权威,我似乎放弃了班主任的“个人权威”。我追求着一个目标,把教师个人的权威融入学生集体的权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艺术与管理水平,而更重要的是,要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充满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1.
小白花     
此文的出彩句是“许多星星点点的小白花,放眼望去,连成一大片”,它是文章的过渡处的关键句,也是升华文意的精辟句——平凡的个人在集体中就不会渺小。同时,其中的“放眼”二字又告诉我们:将个人熔铸于集体, 需要眼界。须在“小白花”上锦上添花的是,文章最后的句子“我曾像小白花那样活过”,应改为“我曾在小白花丛中活过”!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时候,在报纸上读到一段文字,现录原文如下:我所知道的集体备课,其实就是集体抄袭!几个共同执教一个学科的教师按单元分好工,个人弄完了个人负责的章节,然后交换抄袭一下,整册的备课就解决了,使得原本就浮躁的备课更加简单化。(《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29日,韦清《教师“抄袭”现象何时休》)“集体备课”竟蜕变成了“集体抄袭”!寥寥数语,虽言辞激烈,却是切中时弊。近几年来,这种“实为集体抄袭”的做法,曾被一些同志誉为“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是“减轻教师备课负担”、“解放教师”的改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里只有一个单词,不管在什么位置,永远都以大写形式出现,那就是字母单词I(我)。为什么?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字母I(小写i)从诞生时起就是象形文字,形状像自然界最伟大的物———人;第二,英语在发明时,就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西方人追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个人独立、个人价值、个人自由,一切围着我转,我是社会的中心和核心,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老子天下第一”,所以I与众不同,必须大写。也有人说,I是单词individ-ual(个人的、个人、个体)的缩写。而中国人历来讲究集体意识,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国家。所以美国人常说my c…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集体主义是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主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区分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现实的个人”和“人的感性活动”可以看到.集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展开其感性活动的空间,是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空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基本上呈现出三种历史形式,即集体的自然形式或者说政治形式、集体的异化形式和集体的自由联合形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集体备课,是教师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可以促使备课真正由“写”转化为“备”,注重了“研”与“探”。  相似文献   

16.
《中文自修》2010,(4):45-46
“我班”意思很明确,指我所在的班集体,要写群体。“不一般”指班级师生独特的个性特长,营造出有鲜明特色的班级风貌。[立意]生活在集体这个大家庭。无论是丰富的校园话动、多样的节日庆典还是精彩的课余生活、超强的自治管理等,都可以表现出班级师生出众的个人才艺,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张扬师生个性,体现班级特色,彰显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相似文献   

17.
“个人课题”足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的课题.是与各级“集体课题”相对而言的。“个人课题”区别于其他课题的本质属性是研究主体为教师个人.而不是“集体”。即课题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集体主义是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主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区分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现实的个人”和“人的感性活动”可以看到.集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展开其感性活动的空间,是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空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基本上呈现出三种历史形式,即集体的自然形式或者说政治形式、集体的异化形式和集体的自由联合形式。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表述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一内容修改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闶的集体备课以级部为单位,级部组长具体负责.实行“个人备课-主备人说课-教师讨论-形成教案(电子稿)-个人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案修订与完善”的流程。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突出专业引领、伙伴合作.同时更注重个性化实施和实践反思,以求达到“采众家所长,酿自家之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