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教育管理中的从众行为是指群体成员企求自己的行为跟从群体的倾向。生活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群体中的人(即群体的成员),他会把自己的行为与群体联系起来,在一定条件下,其思想和行为不由自主的受到群体和其他成员等外来因素的作用,这种作用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当个...  相似文献   

2.
杜允 《教学与管理》2012,(33):41-42
从众心理指的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方面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心理倾向。道德发展中的从众心理就是指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或群体的主流模式保持一致的心理倾向[1]。学生对教师以及对学校规范的接受是一种服从,是他  相似文献   

3.
从众心理是指在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群体的压力,并让步于大多数人的意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从众现象有学习从众、参加公益活动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赌博从众等多种表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自信、感情脆弱、安全心理和害怕孤独是导致大学生从众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利用从众心理,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和宿舍建设、积极诱导学生社团、实行“导生制”等途径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从众心理是指在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群体的压力,并让步于大多数人的意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从众现象有学习从众,参加公益活动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赌博从众等多种表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自信,感情脆弱,安全心理和害怕孤独是导致大学生从众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利用从众心理,通过加可校园化建设,班集体和宿舍建设,积极诱导学生社团,实行“导生制”等途径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杨小波 《文教资料》2008,(30):175-176
从众行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众行为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认真分析大学生消极从众的表现和成因,控制消极从众行为的发生,对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环境和群体氛围对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内心的冲突,很多大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其他人的意见或群体的要求,选择从众的行为。大学生的从众主要表现在恋爱、就业、违纪行为及消费等方面。对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独特的视角认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成因与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众心理是人类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客观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者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和群体一致的现象,并且从众心理具有两重性。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生力军,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的表现和原因,提出适当进行调节的策略,不论是对自身还是国家发展都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群体环境和群体氛围对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内心的冲突,很多大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其他人的意见或群体的要求,选择从众的行为。大学生的从众主要表现在恋爱、就业、违纪行为及消费等方面。对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独特的视角认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消费者从众心理视角,从个体、群体、情境三个层面分析影响消费者抢红包从众行为的因素,构建消费者"抢红包"从众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利用SPSS19.0和AMOS17.0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模型中各研究变量对抢红包从众行为的影响强度。研究发现:消费者抢红包活动的态度习惯、参与度以及群体一致性对其抢红包从众行为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研究大学生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大学生从众现象产生需求,分析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方式,提出了调控大学生从众行为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蔡锐 《考试周刊》2014,(19):156-156
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从而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跟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少数青少年思想不成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群体,极易从众。因此,如何引导中职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克服和避免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从众的副作用,对加强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课堂中客观存在着学生的从众行为。学生的从众行为具有二重性。当前中小学生课堂从众行为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养成、影响校本课程的制定和实施及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等方面。教师应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鼓励性”班风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减少诱导性信息的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注意班级群体骨干的培养等方面对学生从众行为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3.
从众行为也称遵从、相符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而产生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通过采用问卷法、测查法对3~6岁幼儿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从众行为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幼儿的从众行为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智力水平对幼儿的从众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幼儿父母的年龄、职业、教养方式等对幼儿的从众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幼儿更易接受同辈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由于受到独特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处于特殊的社会大环境和群体生活环境下,其从众心理较强。从众心理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从众心理的表现和原因,尤其是消除大学生消极的从众心理,探索应对如默认"潜规则"等典型的从众心理的负面影响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顺利择业和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5.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事实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这种从众心理.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具有的心理现象.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存在着从众心理现象,本文主要分析教师在物理教学时,备课、授课与教学研讨中均有从众心理表现.通过分析,如果要摆脱千篇一律的从众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有所转变,教师要勇于质疑大胆创新,以求对未来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从众现象的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作为社会大范围中的一员,必定要受到社会其他成员及作为整体的社会的影响.从众即是最能体现社会影响的心理学范畴之一.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下极易倾向于与多数人一致.作者对从众的经典研究,从众的原因,从众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从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从而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极其常见,特别是高中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思想还不成熟,也最易从众。  相似文献   

18.
从众行为,也称从众倾向、从众心理,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人们发表意见,采取行为时往往要随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也就是说在群体中,个人有企求与其它大多数人们相一致的现象.这种俗话说的“随大流儿”现象就是社会从众行为.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群体中大多数人们的行为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行为,而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竞赛,都是以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从众、学习从众、入党从众等五种从众行为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基础上从传统文化中的群体归属意识、特殊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特殊的群体生活、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原因。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72-174
地方高校大学生作为特定的群体,研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从众行为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学习从众行为问卷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从众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自编的大学生学习从众行为问卷信效度较高,问卷由受暗示性、趋利从众、趋弊从众三个维度组成,趋弊从众要高于趋利从众,从众行为普遍发生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性别、专业对从众行为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积极的从众行为,避免消极从众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