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做人标准,适用于任何社会。五常理论既具有深厚的形而上基础,又有一套具体的实践步骤。五常的实践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从我做起,革除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下小我,诚意正心,才能做到仁、义、礼、智、信,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仁、义、礼、智、信"的内在深刻含义以及"仁、义、礼、智、信"在现代社会所折射出的新的时代内涵,阐述了"仁、义、礼、智、信"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的体现,重点阐述了"仁、义、礼、智、信"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形式的结合,为校园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48):1-2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492章,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以语录体为主的散文集。它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传统儒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中所涵盖的孔子关于社会政治、教育和伦理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是中国早期社会的重要文化来源,与此同时,它也阐释了某些普遍的社会心理,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仁、义、礼、智、信之间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  相似文献   

4.
侠儒各自的文化结构虽然极为复杂,但在各自的系统中却存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基因,儒家的文化因子包括仁、礼、义、智、勇、信等,而侠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义、勇、智、孝悌、善等与之相通,这种相通使儒侠文化得以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5.
吴海波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85-87,116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3934体系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中包括批判继承、创新性、系统性3大教育原则;以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9个核心形成的9大大教育体系;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会大课堂并举的3个教育途径;提高认识、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师资建设、提供立体式载体等4项保障的综合系统。  相似文献   

6.
五千年以来,中国以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著称于世。自然,这博大精深的文化与诸子百家有关。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比如说。儒家学派曾将人判定为四大类型:圣人、君子、愚人、小人,而他们判定的准绳便是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仁"是儒家的精华,但何为"仁",却是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相传  相似文献   

7.
蔡磊 《文教资料》2010,(12):195-196
"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本文从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现状,并结合大学生特点,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具有建设性的管理方法,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8.
儒家"五常"文化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内容,经过孔子、孟子以及董仲舒等先贤的完善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儒家"五常"文化中虽然存在部分封建糟粕,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其巨大的思想价值与实践意义不容忽视。因而,我们有必要根据新时代的精神,对儒家"五常"文化观进行重新解读,进一步探究其重要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9.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如果说,将"仁义礼智信"与语文课堂联系在一起,我们通常想到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著作的学习理解这"五常",实际上语文课堂的功能远不止这些,除了学习之外,我们还可以让语文课堂成为践行这"五常"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0.
论儒商经营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商是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与商业经营活动有机结合的产物。儒商经营理念是儒商在长期的商业经营活动实践中沉淀而成的,儒商经营理念可以简单概括为“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它对我们今天的企业 营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予以“仁”为核心提出了君子人格,该人格主要有“仁”“义”“札”“智”“信”五个结构要素,且“仁”为核心,“义”和“礼”为道德和社会评价标准,通过对“仁”“义”“礼…信”的认知,达到“仁”“义”“礼”“智”“信”完美结合的一种人格结构状态,这种人格结构状态具有道德性、规范性、互动性和功能性等特征。深入探究君子人格结构内涵及其特征有助于人格本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民族的伟大不只在于对物质的创造能力,更体现为优良的精神价值观的展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优秀的华夏文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古时,所谓礼仪之邦,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智、信"是历代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如今,民族复兴之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  相似文献   

13.
唐渡 《中国德育》2008,(3):45-47
中国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孔子提出了“智、仁、勇”之“三达德”基本道德规范体系。孟子观念与孔子一脉相承,并将其发展为“仁、义、礼、智”“四德”体系。汉代董仲舒在继承孟子“四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信德”,形成“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伦理框架。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美德,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处世哲学,其"克己复礼"的品质、"仁者爱人"及"以和为贵"的思想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所帮助。高校学生工作要结合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道德教育中面临部分学生传统美德缺失的现状,应该以"仁、义、礼、智、信"为突破口,以"五常"素养夯实品德素养,让高职学院学生在"仁、义、礼、智、信"教育中追求自身的完善,养成"仁者不忧,义者不惧,礼者不虑,智者不惑"的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在理工科院校中,"两课"是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两课"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代表,以儒学人文精神的化育之道丰富高校人文教育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儒学人文精神的化育之道——“仁、义、礼、智、信”是人内在超越的根本之道。高校教育中应当启发学生的内在自觉,唤醒学生的内在生命意识,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践行,追求德性的圆满。  相似文献   

18.
以苏州、南京两地高校36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自编君子人格特质评定问卷为研究工具,调查了当今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观。君子人格包含“礼、仁、智、义、忠恕”五种根源特质。然而,在判断君子各条标准的重要性排序上,与传统的“仁、义、礼、智”不同,当代大学生的君子观表现为“礼、仁、智、义”。因此,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点,强调智慧教育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儒家礼文化思想对于大学生素质养成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提倡的礼具有仁道精神的内涵。知礼行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知书达礼,知礼而后做,是对大学生实施礼乐教化的积极成果,是大学生素质养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儒家精髓与现代荣辱观的关系,即儒家文化中的八个关键字“仁、义、礼、智、信、忠、勤、俭”完全可以对“八荣八耻”进行恰如其分的精辟概括和浓缩。“八荣八耻”又正好对儒家“八德”做出了极具时代特色的新诠释,使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的学术品质得到了又一次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