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城管执法为例,通过对当前城管执法过程存在问题与困境的分析与思考,从法治思维和制度设计出发,在兼顾执法者和执法相对人双方合法利益的基础上,力求在法律规范、制度创新、数据技术和治理理念等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以加强政府的城市治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公职腐败行为是国家公职人员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对此 ,人们在公开表达的意见上往往认为应当建立治理公职腐败的制度 ,彻底根除腐败行为。但在私人态度上 ,人们却基于不同的理由而持有一些容忍的意见 ,其中有 3种比较重要 ,一是公职腐败是内生于公共资源与公共事务中的一种恶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清除 ;一是公职人员因从事公职而失去赚钱的机会 ,其为了改善生活而发生的腐败是情有可原 ,且这种行为比伤害具体的人为害要轻 ;一是只要官员能够使社会的经济得到发展 ,他们的腐败行为是可以谅解的。对这些意见从政治、制度、法律及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公职腐败的根源 ,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治理公职腐败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以"堵"为首要原则治理"黑车"、"黑车"司机倾向于结成利益集团、对"黑车"司机缺乏制度保障等条件作用下,"黑车"司机难以享受国家关于保障民生的好处,政府和"黑车"司机之间社会资本不足,导致"黑车"治理更加困难.重视黑车司机本身能动性、培育能够促进政府和"黑车"司机间良性互动的中间社会团体、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机制等方式是提高政府与"黑车"司机之间社会资本存量、解决"黑车"难题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城管制度屡遭诟病的原因除立法滞后、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执法理念落后、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主客因素外,还有城管机关的职权范围不明确这一重要因素.因而,笔者提出在执法权限上要授予其独立的调查权、适当的检查权和有限的强制权.同时要严格城管执法程序,加强对城管行使职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因城管执法不当或违法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对城管执法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思想、制度、历史、环境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的相关措施。主要从完善相关法规、提高执法理念、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自身队伍素质入手,以此提升城管执法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战略背景,当代中国社会民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呼唤从“体育管理”到“体育治理”的观念转变与实践落实。就内涵本质而言,体育治理是一种由国家、社会与公民个体构建网格结构、在成熟的制度保障下,通过多元共治和协商民主实现体育善治的国家体育事业运作模式,它是对传统的体育管理模式的合理扬弃与时代超越。  相似文献   

7.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提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可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供给和经济产业发展服务,但同时面临治理手段滞后、治理结构不合理、治理制度供需矛盾凸显的现实困境。鉴于此,应从逻辑导向、制度保障、结构支撑、技术支持视角着手,培育多维度“创新共治”治理理念、构建多层次“协同共治”制度、打造多类型“多元共治”结构、采取多方位“联结共治”手段,探寻技能型社会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环境下,需要对社会组织进行理论与路径上的功能分析。提高其他社会主体对社会组织的文化认同,推动我国社会组织制度建设从管理主义模式到自治主义模式的转换。其中,信息公开制度就是社会组织制度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论述我国建立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必要性,从立法维度、利益衡量角度、问责路径以及制度要素等方面提出建议,以益于我国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注重发展的"质"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现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等一系列操作程序综合得出相应的风险等级,以作为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作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创新,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然而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实施范围不明确、风险识别过程不全面、风险评判标准不科学及风险沟通较为片面等问题逐渐暴露,影响了评估结论的科学性、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的合理性.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可从参与职能、法定程序、评估责任及制度体系等层面进行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费用负担制度经历了政府责任制到父母责任制再到个人责任制的变迁。个人责任制的确立有助于受教育者实现"法律上的自立",但受教育者却因此面临"经济上的空白"问题。要解决受教育者"经济上的空白"问题,需要确立政府的保障责任,而政府担保下的助学贷款制度则是破解受教育者"法律上的自立"与"经济上的空白"两难问题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