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的习作评改中,教师是评改的主体和权威,教师改得很辛苦,但大多数学生只看分数,使得习作教学收效甚微。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题组通过无数次的尝试,在习作修改方面提出了"学生自读自改—学生互读互改—教师评改"三部曲,并尝试运用奇招——"小改"和"大改",从方法和层次上提升了学生的评改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提升学生评价、鉴赏、修改等多种作文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构建习作互评互改的五个策略,使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教师示范评改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评改目标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不同的层次,从而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老师评改习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张桥娣 《广西教育》2014,(41):32-33
正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与指导写作同等重要。但传统的习作教学往往重"写"轻"改",或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改习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习作教学应当把教师的修改转变为学生的主动修改,让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一、示范评改《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修改习作前,教师必须进行修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存在着"教师苦批,学生不爱改"的尴尬情况,对此笔者作了大胆的尝试,将批注引入到习作的评改环节,旨在通过"多元化批注——作品化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主性,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王顺 《考试周刊》2014,(99):57-57
修改是习作的重要环节,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的提出,对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改和自评,培养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分享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步改变语文教学过程中完全依靠教师评改的传统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耗时低效的现状,重新认识习作评改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地批改习作,做到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又能节省教师批改的时间,这是至今许多语文教师都极为困惑的问题。为此,我在习作批改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究,并总结出学生习作修改与评改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是:学生自我修改、学生互评互改和师生共同评改以及教师评改。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校开展的"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改实验研究",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形成了有利于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七种评改模式,突出培养了学生主体参与评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在多层多边交往中挖掘潜能,达到了"自能改文"的目标。一、教师评改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自己习作的评改在心理上仍依赖于教师,42%的学生认为"教师批阅后集体讲评"是最有效的批改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菊云 《广西教育》2014,(29):13-13
正习作评改作为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评"侧重于引领和指导,而"改"侧重于斟酌与修正。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的习作评改思维空间相对狭隘,主要体现在评改形式单一、目标空洞、评语概念化等。如何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习作评改应当多元化,学生在习作评改中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一、凸显师生角色定位,构建习作评改的框架从教师层面来看,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的再度指导,从学生层面来说则是习作的二度创作。习作评改既需要教师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怎样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但收到的实际效果却不是非常好.究其原因便是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学生习作的评改.怎样让小学语文习作评改更为科学有效,笔者认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习作及评改的正确方法,同时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空间,采取"扶""放"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批互改习作.  相似文献   

10.
合理利用习作评改表,实现习作评改教学点三维之变,即宏观之变、中观之变和微观之变,以此提高学生习作评改的有效性,提升小学习作教学的效率。具体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在写作前移后续的整个过程中的合理利用习作评改表进行习作评改,通过"学"和教师的"教"的融合,实现"评"与"改"的多重交互,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同化,进而促进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习作不仅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而且还是其开展教学的难题所在,特别是习作评改,让语文教师尤为头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重学生修改作文情况的考察,还要密切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内容、过程与态度;需积极引导学生互改与自改,取长补短,促进彼此间合作与了解,共同提升写作水平"。至此,教师要教于学生"改什么,怎么改,评什么,怎么评"的方法,需强化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后作文"教学的评改原则、评改标准、评改步骤、评改反馈等进行探讨,提出了自评自改、伙伴评改、群评群改、集体评改、综评自改的"五步评改"作后教学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实践与运用,有效拓宽了学生习作空间,提升了习作能力,使得作后教学高效轻负。  相似文献   

13.
互动式习作评改,改变教师为习作评改者这一传统做法,学生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习作评改者与被评者进行积极对话,通过"确定评语——交换习作——互评、修改——教师复批——修改、展示",使评改过程成为习作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关注习作完成后学生伙伴们间的互相欣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习作评改过程成为交流的过程,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作文评改实践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及做法,通过对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方式的研究,提出多元化的评改方式与新样态评改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改互评以及赏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  相似文献   

15.
王学进 《生活教育》2014,(1):116-119
正习作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学实践中,只有为他们搭建适合的"评改支架",教给他们主动修改的"路径",才能提升他们善于评改的品质,形成高效评改的能力。一、创建"量表",引领主动评改方向叶圣陶指出:"习作评改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的相互评价结合。"为了改变以往僵化的评改模式,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导学生自改、互评、互改与教师的综合评价相结合,努力营造绿色的评改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得学生习作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怎样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但收到的实际效果却不是非常好。究其原因便是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学生习作的评改。怎样让小学语文习作评改更为科学有效,笔者认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习作及评改的正确方法,同时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空间,采取"扶""放"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批互改习作。  相似文献   

18.
黄燕琴 《师道》2007,(10):23-24
一直以来,部分教师只重视习作前的指导,对习作的评改缺乏相应的反思与改进。目前,小学生习作评改存在着种种误区,尤其是评改作文成了教师的专利,对所有学生的习作都进行精批细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等,"一个都不能少",使学生以为修改作文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与己无关;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评改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我们只注重习作而轻视评改,那么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极难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这个重要环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其实新课标也明确要求我们努力转变评改观念,改变评改方式,采取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及潜在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尽情释放出“童真”,写出有创意、有个性化、尽善尽美的文章来,为学生今后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成为开拓创造型的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评改难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呼声,习作修改能力弱亦是许多学生的共性。立足于当今作文评改的现状,教师要在教学中寻求培养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好方法,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修改;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修改;利用同伴资源,尝试互助批改;改后交流,分享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