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政治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哲学是一门真正的哲学学科。它是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治国安邦之理。政治哲学从政治存在和政治思维两个方面来考察政治世界。政治存在是政治世界的客观方面,政治思维是政治世界的主观方面。对政治存在的考察,包括对政治的起源、政治的本质的研究,包括对政治世界的结构、功能分析,包括关于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空间与政治时间等等的学说。对政治思维的考察,包括对政治价值观的研究,包括对政治哲学、政治法律思维、政治道德、政治神话等等政治意识形态的研究。政治存在与政治思维的关系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之路之所以能有正确的方向,目的和步骤,在于有邓小平的政治哲学为指导,政治本质论,政治目标论,政治民主论,政治艺术论,政治价值论,政治本体论构成了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基本内涵,而方向性,实践性,人民性,辩证性则是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的特点,邓小平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发展,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3.
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实际上也就是所谓政治社会。生活在政治社会的人具有政治性质,即天生要过政治生活,如何解决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如何改善人类的政治生活,提高政治生活的质量,就成了思想家们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就产生了所谓政治思想,在从古至今的政治思想中,不难看出一条主线,即人的政治观研究,这种研究旨在解决诸如人为什么要过政治生活,人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人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何种地位,如何在人群中实现统治与被统治的分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中外论界论争的一个重大论题。归纳起来,有政治需要学,学应当为政治服务说;有学不从属于政治,政治和学相互影响说;还有学应超越政治,甚至认为学与政治无关说。诚然。学可以为政治服务,既可以为这种政治服务,也可以为那种政治服务,同时。学也可以不为政治服务,或超越政治。然而,从历史层面来看。真正的学应当站在社会进步的高度,为人类的终极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5.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政治参与既可以带来政治稳定,又可以带来政治不稳定。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政治参与中影响政治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多角度地影响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心理,才能创设稳定安宁的政治环境,保证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稳步有序。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江泽民我们的高级干部,首先是省委书记、省长和部长,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就...  相似文献   

7.
政治变迁会影响政治稳定,而社会政治变迁又离不开政治稳定。中国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政治稳定中求得社会的全面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政治稳定。通过不断制度创新,实现政治民主制度化基础上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8.
周荣 《中学文科》2004,(7):73-74
政治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创造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它是由政治意识明、政治制度明和政治行为明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政治意识明是政治明的精神支柱,政治制度明是政治明的规范要求,政治行为明是政治明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9.
调查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它的特殊性来自政治的特殊性,通过政治理论课与政治的特殊关系,政治理课教学的特殊性以及教学改革的特殊性得以表现。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使运用政治科学,政治规律对其进行考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政治冲突的扩散性是政治冲突中的一种自发的不可抑制的自然趋势,就象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一样,它是个不可控的政治过程。不过,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的扩散虽然具有自发性,但可以通过政治设计予以控制冲突的范围,而不是排斥理性的政治设计。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范围与政治冲突结果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政治冲突范围增大或缩小对于政治冲突的结局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甚至使人无法根据原有的政治冲突对比对政治竞赛格局进行预测。针对政治主体对政治冲突范围及其路径整合的需要,谢茨施奈德对现有政治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新的政治系统设计,企图使两者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程曈是明朝正德、嘉靖年间新安理学承先启后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弘扬朱子之学。所著《新安学系录》一书,不仅是第一部新安理学的“学案”性著作,也是一部维护朱子学的力作,对新安学派的经营有重大的贡献。该书收录了105位著名新安学者的传记资料以及言行、遗事,对徽州人物的研究和徽州文献的保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儆是南宁新安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社会政治学说包括“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法久必弊、弊极必革”的变革主张、地方政治中的“三害论”和以吏治为核心的“治民理财”观等内容。他的社会政治学说具有关注现实、关注民生两大鲜明的特点。而这两大特点的形成,与新安学派的学术环境以及吴氏的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理学家杨时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兄弟,其最为后人所熟知与称道的是“程门立雪”的修行美谈,近代学者认为其间蕴含着禅宗面壁工夫的内涵。二程去世后其学说面临失传的境地,杨时不遗余力地收集和校订二程的遗稿,通过聚众讲学的方式传播二程理学思想。杨时生逢南北宋之交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由于他的审时度势和积极努力促使二程思想成为理学正宗。杨时在理学道统传续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程朱理学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考证《大武乐章》包含《昊天有成命》,此结论却为高亨等学者否定。王氏循《武宿夜》以考《大武》的方法是正确的,《昊天有成命》中的“成王”决非姬诵,故不能以此将其排除在《大武》之外,而《我将》亦非《武宿夜》。总之,《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为《大武》之一篇信无可疑。  相似文献   

15.
德州程氏是明清时期鲁西北地区的一大文化家族,是明清山东运河文化的重要代表,科第文学兴起于明中叶嘉靖初年,一直绵延至清初。程家世官水曹,清正廉明,且代有诗名,出现了程、程绍、程先贞等著名文人。程诗协唐音,尤工五律;程绍诗作雄健浑朴;程先贞论诗,主张"孤"、"清"与"厚"的融合,其诗学陶兼杜,深稳清妙。明末清初之际,程先贞与顾炎武、钱谦益等大儒私交甚契,声息相通,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16.
《昊天有成命》诗中的"成王"一词的含义向来有争议,历代学者或将之理解为"成此王功"或认为其应指周成王姬诵,经深入考辨此诗中"成王"解为"成此王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他的《成相》是中国说唱文学之祖。相即鼓形的拊,成相也就是击拊,后来演变成曲调的一种。《成相》全文共分四篇,每一章由三、三、七、四、七五句组成,第一、二、三、五句押韵,格式统一、节奏鲜明。它的来源与《诗》及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成相辞有关。《成相》对汉乐府民歌、唐变文、宋话本及部分唐宋词与说唱文学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程大位虽满腹经纶,却不慕功名,终身投入算学。他所编撰的《算法统宗》被国内外公认为影响最大、最久的珠算巨著,极大的促进各国数学的发展,至今对现代数学教育仍能起到指导作用,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可以说,程大位也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数学教育家。  相似文献   

19.
成中英用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通过对孔子之"知"与朱子之"理"的分析,成中英认为,儒家认知之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基础,儒家道德哲学又反过来促进了认知之学的开拓,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德性与知识的互存、知识与道德的互用,以及两者相互贯通发展的可能。通过强调知识与道德的互基互用,成中英把儒学知识论上升到了与儒家道德哲学同等重要的本体论的高度,赋予了儒家认知之学新的思想内涵,也代表了儒学在现时代发展的"道问学"趋向,体现了人文理想与知识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大哀赋》是夏完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系摹拟庾信的《哀江南赋》而成。《大哀赋》所建构的英雄人格体现了向上一路的审美理想,与《哀江南赋》的贰臣人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大哀赋》艺术上还显得有些“嫩气”,达不到《哀江南赋》“老成”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