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德国中小学“关键能力”的内涵 我国的素质教育,在德国多被称作“关键能力”培养。所谓“关键能力”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每个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的能力。为了便于实施和评估,德国教育界将“关键能力”划分为四个方面,即自我或个人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腾斯(Mertens)在对劳动市场与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关键能力”概念,并将其看做是“进入日益复杂的和不可预测的世界的工具”,是“促进社会变革的一种策略”.在西方社会和教育界引起高度关注。尽管他的英年早逝给教育界留下了许多迄今未能了结的话题.但关键能力及其后续关于职业能力的研究在理论上有许多突破,如能力结构与要素已成为西方、乃至世界许多国家认可的现代职业教育观念.成为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这种“关键能力教育”类似于我国的“素质教育”。所谓“关键能力”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每个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的能力。为了便于实施和评估,德国教育界将“关键能力”划分为四个方面,即自我或个人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自我能力是  相似文献   

4.
德国中小学的“关键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德国中小学“关键能力”的内涵我国的素质教育,在德国多被称作“关键能力”培养(Schluesselkompetenzen)。所谓“关键能力”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每个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的能力。为了便于实施和评估,德国教育界将“关键能力”划分为四个方面,即自我或个人能  相似文献   

5.
《职教论坛》2007,(3S):40-40
徐国庆、雷正光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35期撰文认为,理性主义哲学、格式塔心理学和教学论是构建德国职业能力开发思想的三块基石。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腾斯(Merten8)在对劳动市场与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关键能力”概念.并将其看作是“进入日益复杂的和不可预测的世界的工具”,是“促进社会变革的一种策略”,在西方社会和教育界引起高度关注。德国研究者运用客观取向的观察方式将职业能力置于纷繁复杂、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工作世界中进行考察和研究.认为职业能力的内涵正随着技术的快速变化而处于巨大的变动之中.职业能力所体现出的应变能力.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尽快掌握必须的新技能和获取新资格的可能.而且还赋予他们新的乃至更加光明的职业前景。  相似文献   

6.
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结合多年来对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实地考察,以关键能力为主题,较全面地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的产生背景、概念和培养方式,并分析了关键能力培养同素质教育的相互促进关系,对新时期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跳槽”已经成为时尚,“转行”也日趋流行。“跳槽”与“转行”逐渐地被看成是个人能力高,社会网络广,挑战意识强,身份地位上升的标志。与“跳槽”相比,“转行”意味着跨越不同的专业领域,掌握不同的职业技能,乃至要求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名人由于拥有更多的社会声望、社会资源与能力禀赋,转行相对容易,也更受公众关注。  相似文献   

8.
关键能力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关键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70年代初。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于1974年在他的一篇文章———《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Schluesselquali-fikationen.ThesenzurSchulungfuereinemoderneGesellschaft)中 ,对“关键能力”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关键能力提出以后 ,在欧盟各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引起极大反响并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近年来 ,随着我国与国外在职…  相似文献   

9.
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分别体现了对“社会状态”与“人格状态”的关怀,“国家本位”只是“社会本位”的一种特殊形式。两种主要价值取向虽然在逻辑上存在着明显矛盾,但在现实中,通过“能力本位”的调节和贯通,可以使二者实现有机统合。  相似文献   

10.
王炤 《教学与管理》2005,(12):67-68
一、引言 Bandura(1986)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社会学习理论,同时也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关于个人能力的判断,确切地说是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写作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具体任务上规划和实施获得预期作文质量的必要行为的能力知觉。当写作者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写作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全力以赴地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1.
德国大学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教育信息》2006,(6):21-22
我国教育语境下的“素质教育”,在德国教育界多被称为“关键能力培养”或“关键素质培养”。对关键能力培养的提倡最早始于德国职业教育界,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人才竞争的加剧,德国高等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问题,为此,有些大学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设置了专门的教授岗位。德国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应用能力和环保能力。德国高校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方式主要有附加方式和一体化方式,后者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导向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德国高校在新时期再次提出培养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宏观背景为切入点,对德国高校中“关键能力”的内容、特征等内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德国高校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多样化途径,以及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的变化,提出德国“关键能力”培养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即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明确“关键能力”培养要求、开设多种形式的关键能力培养课程,专业教师须转换观念、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有成效、合理的评价模式,促进“关键能力”培养的国际化对接。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不仅具有认识功能,还影响着人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而这些也正是人的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关于这一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在中学阶段,语文学科就肩负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使命。新的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这种独立阅读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国内外教育界讨论的重要课题,在我国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下,这种讨论对我国更有借鉴意义。文章从“关键能力”的概念在德国提出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入手,阐述了现代劳动者的能力素质要求,进而介绍和分析了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呈示了德国教育界在对“关键能力”讨论中的各种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
林祖荣 《中国考试》2007,(10):54-58
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既是生物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高考考查的主要目标.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作出了如下的界定:“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来,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创造并系统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法或教学模式,特别是德国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英国被称为“核心能力”,在日本被称为“生存能力”),使职业教育进入了一种新的领域与模式下的运作。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所提出的“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要求,突出了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也可称为“社会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从而达到语言为交际服务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个人社会服务是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对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社会照顾。英国个人社会服务体系的形成,是福利国家“普遍主义”福利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社会变化和社会问题带来的压力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徐朔在《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8期撰文指出.项目(project)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proiicere”,其意为计划、设计、规划。而方法(methode)一词则源自古希腊。意思是完成计划任务的路径。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1918年美国学者基尔帕里克(Kilpatric)在他的一篇同名论文中提出“项目教学法”。在德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奔驰汽车公司开发的“蒸汽机项目”为标志.许多大企业如西门子、大众等相继开发实施了各自的项目教学。德国的职业教育中逐渐形成了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浪潮.项目教学法被企业和职业学校看作是培养包括关键能力在内的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作为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多年对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实地考察,以关键能力为主题,较全面地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的产生背景、关键能力的概念、关键能力的培养方式,并分析了关键能力培养同素质教育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对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