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乡的童年     
正在湖南省道县仙子脚镇的吴家村里,有一片很大的山头,在那里,我时常品味着我那温馨的童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奶奶去世的噩耗传来,使我的思绪一下子飘回几年前,那是清明节放假时发生的故事。不必说那青砖白墙,也不必说那绿水蓝天,不必说柴门闻犬吠,也不必说落日故人情,单是那小屋前的一片空地,就承载着无限的回忆。那空地上仅零零碎碎地长着些黄草,可就在那黄草上,流溢着我的情  相似文献   

2.
马艾宁 《新读写》2020,(2):47-48
谈起我母亲那一脉的家族故事,就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看一部近代小说:那种通俗的、普遍的.仿佛还有些戏剧化的家族故事。其实说实话,这个家族故事并不复杂,也没有多悠久的历史,追根溯源也不过到我外公的父亲那一代。只因为它恰恰发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一借鉴“乱世就是舞台”这句话,再平常的故事到了“乱世”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都能成为一段传奇,那么这样一个普通的家族故事在我眼里成了传奇小说也就不奇怪了。那就让我从头讲起吧。  相似文献   

3.
我爱那素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爱那神奇而美丽的西双版纳;但我更爱家乡的田野。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每每置身家乡的田野,那四季如画、宜人的风光,让我流连忘返。不必说,瑞雪飘舞的冬日,也不必说硕果压枝的金秋,光是芳菲三月的春天,就让我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我就怀疑作为文学艺术手段之一的小说是不是真的必然有宣传教育功能。因为我听宣传、吃教育的时候一般非常严肃认真,只有在非常轻松、非常放松、非常闲散的时候,我才选择读小说,我把读小说当作享受。前几天就奢侈了一把,享受了本张春旭的小说《归宿》。说读《归宿》是享受,主要因为这本书你不仅只能认定它是小说,而且与那些惊悚小说、侦探小说、传记小说相比,它就是一个故事,一个还不太会很专业地讲故事的人,给你讲了一个有很强的“可读性”的故事。说“还不太会很专业地讲故事”,是因为故事没有更多的悬疑、包袱、伏笔,真就是“娓娓道来”,甚至小说前面都没有给出那32个章节也好层次也好的目录。不过没有目录丝毫不妨碍我们与作者相知。读它的时候就是跟着作者回味这个故事里的那段过程。可别小看这个“可读性”,我以为,享受小说就是没有一点功利性负担地得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必非让人振奋,不必非让人激昂,不必非让人沉重、愤懑,甚至不必非让人感伤或惆怅。你想,要是一个故事没了这些功能效果,还要让人肯读下去,愿意读下去,容易么!为人享受的小说,如果有很强的“可读性”,应当说就是不错的作品。那《归宿》的什么让人“可读”?就是那个故事,是那个故事里的那...  相似文献   

5.
露搬(bān)来小凳儿(dèn r),妈妈打开一本神奇的书。倒(dǎo)在床上,妈妈讲起一个神奇的故事。牵(qiān)住妈妈的手,我们一起走进童话的天空:“从前……后来……”我们的故事哟,像天上会眨(zhǎ)眼睛的星星。妈妈说,女儿编的故事里———有一双想象的翅膀。我说,那正是您送给我的呀———一双美丽的金翅膀。妈妈送我一双金翅膀@露露  相似文献   

6.
徐一灵 《红蜻蜓》2023,(9):38-39
<正>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在五星红旗下宣誓:“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我为何如此坚定地说出这句话?那还得从我暑期读的一本名叫《合肥党史故事》的书讲起。这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关于合肥党史的书。书中按照时间顺序,用39个故事讲述了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  相似文献   

7.
午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优优拉着我的手说:“徐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我想听故事了。“于是,我就坐在孩子们不自觉围成的一个小圆圈里讲起了故事。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熊不喜欢睡午觉,经常在游戏  相似文献   

8.
今天吃晚饭时,爸爸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候,我、你叔叔和村子里的小伙伴没日没夜地满村子疯跑,跑来跑去,这看看,那瞧瞧……听到这里,我很惊讶:我奶奶也不管你们  相似文献   

9.
眼神     
又是那种眼神……他依然坐在垃圾堆上,没有人过问,没有人帮助。有人说,他是个疯子,从家里跑出来的;有人说,他没有家,年轻时是个流浪汉;有人说,他是杀人犯,潜逃到这里的……可他的眼神告诉我,他不是!那天,我走近他,他惊恐地看着我,那双眼睛里流露出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我看着他。他眼里的恐惧渐渐消散。“孩子,有事吗?”我不知所措。“伯伯,你为什么不回家?别人下班都回家了。你没有家吗?”“孩子,你不懂得……”他给我讲起了他的故事——他有五个子女,每个人都在他的事情上推诿责任,谁也不愿意赡养,最后,儿女们把他赶出了家门……“伯伯,那…  相似文献   

10.
一次班会课上,我对学生讲起《狼来了》。故事收尾,班级里没有我想象的凝重,孩子们一个个嘻嘻哈哈地说笑起来。我颇感不解,于是与他们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夏天,知了叫得好厉害。这天,我和爷爷正在吃水果,爷爷指着水果盘里的桃子说:“扬扬,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我点点头,爷爷就慢悠悠地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故事。爷爷说:“我小时候院子里有一棵大桃树。也是这样闷热的夏天,我在大桃树下玩‘造房子’的游戏,当我跳到一格要去捡石块的时候,‘轰隆隆’一个巨大的响雷,我被惊吓了,身体往后一仰,正好摔在了大桃树下面。我往上看,只见树上有一只大桃子还没有摘掉,感到很惊喜。你猜我看到这只大桃子会怎么样?”“用竹竿打。”我说。爷爷摇摇头说:“那是你们女孩子摘桃子的方法,我们男孩子是爬树的…  相似文献   

12.
洋洋笑了     
在全区幼儿综合智能比赛大会上,我班的洋洋走上台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看着这个情景,我不禁想起两年前刚入园时的洋洋。 那是我刚接小班后的一个早晨,一位七旬老人领着个紧紧拉着她衣角、畏缩在她身后的  相似文献   

13.
“啊,《人民教育》来了!”我心里欢呼着,急忙伸出了双手……我喜爱《人民教育》,爱不释手。不必说那些先进教改经验的介绍,不必说关于高考的指导性文章,也不必说那些优秀班主任模范事迹的报道,单是那封页上精美的画面,就曾多次吸引我凝神遐想。那晶莹的露(《露的心愿》87.7—8),那欲放的蓓蕾(《蓓蕾》87·12),  相似文献   

14.
该我上公开课了,我精心制作和准备了教具。因为是一次故事活动,活动前我已把这个故事背的滚瓜烂熟。活动开始了,教室里坐了许多老师但绪始头师,虽然不是第一次上这样的活动课,但我心里还是有几丝忐忑,镇定好情绪,活动开始了,导入活动主题后,我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刚讲了个开头,突然,曹石小朋友打断了我的讲述。“老师,这个故事我听过。”我心一惊,始料不及。旁边的老师也惊奇地望着我们,我马上稳定情绪,亲切地问他:“你听过是吗?听谁讲给你听的?”“妈妈。”曹石无不自豪地说。“是吗?那你讲给小朋友听怎么样?”曹石有些犹豫,在我的亲切…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教研的路上,我是一个“行者”。行者无疆,有伴为幸。我能成为现在的我,缘于自己的追求,也得益于众多同行者的帮助:他们于我,或是在前引领激发向往,或是并肩而行彼此扶持,或是后生来者催促不懈,或是路边鼓掌给予赞赏……如果要盘点过往,讲述“我的故事”,我想,不如讲述“我和他们的故事”。种桃种李种春风我是一名20世纪90年代的“老中师生”,就读于河北威县师范学校。“我和他们的故事”就从那里讲起,因为那是我做语文教师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少年的梦     
在一块四面环山的狭长土地上,座落着一座宁静的小城镇,镇的南面有一个小小的村庄,村庄里有一户和睦的人家,家中有一个爱自然的少年,那少年就是我。闲来无事,一家三代人讲起了自己童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祖母常常跟我讲起天使的故事。她说天使会来敲我们的心灵之门,送信给我们。“等天使替你打开门是没用的,”祖母说,“因为你的心灵之门只有一个门闩,它在你这边。你必须静静地聆听,当天使来叩门时,立刻打开门闩,把门打开。”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总是一次又一次  相似文献   

18.
午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优优拉着我的手说:“徐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我想听故事了。”于是,我就坐在孩子们不自觉围成的一个小圆圈里讲起了故事。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熊不喜欢睡午觉,经常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有一次,它又睡着了,还做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一位博士对它说,“小熊,我们只有一双眼睛,它每天必须得到一定的休息,  相似文献   

19.
刚与柔     
中华大地多山水,山水有柔亦有刚。不必说那洞庭湖平铺十里湖光泛起的粼粼细浪;也不必说那皑皑的梅里雪山不畏霜寒、直入云天的坚韧模样。  相似文献   

20.
散步     
吃过晚饭,我陪妈妈出去散步。我看到妈妈很严肃,脸紧绷着。妈妈不高兴,我得逗逗她,让她开心!我想。我说:妈妈,我给你讲《肥肥瘦瘦历险记》吧!妈妈说:好啊!她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我起劲地讲起故事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