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清之际,《山海经》不仅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眼中的"小说",而且逐渐成为市井集市上的通俗热销商品。这一转变既受到了明万历朝以来商业出版迅猛发展的影响,又与市井之徒的休闲娱乐息息相关。被书商们从书中提取出来的"山海怪物"与"海外臝虫",越来越多地以图画的直观形式出版为《山海经图》、日用类书等通俗读物,充斥于市场。这种消费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山海经》接受群体构成的变化,以及不同阶层对《山海经》接受态度的区别。而且随着怪物异人的图像渐渐成为市场的必需品,《山海经》也就从古代经典转变成了象征"新奇"与"怪异"的文化符号。整个《山海经》成为"小说"的历史过程,便是一段文人士大夫笔下未曾记录过的大众文化史。  相似文献   

2.
历来关于《山海经》的研究,多未关注其中有关声音的记述。《山海经》中的声音材料,虽作为对象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并非完全来自于纯粹的客观经验,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极其明显的系统建构性特征。《山海经》中所呈现的声音体系,一方面是其萌生时代"现实"声景的某种(正向或逆向)投射,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先民关于声音(或音乐)认知的创造性描述和知识生产的产物。对于《山海经》中声音体系的认知,可为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十二律等早期音乐形态的缘起,提供新的理解和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3.
张志娟 《文化遗产》2013,(3):110-114
无论提及清代《山海经》学抑或古本《山海经图》,汪绂和他的《山海经存》都是绕不开的名字。其人学识宏富,解经不拘成说,常从文本细读出发,举重若轻地探讨大问题。他也曾引西学推证,并对神怪内容进行合理化解释,但态度上却不过分执著于求真究理,或者说,他所究之理非"神怪有无之理",而是"身心性命之理","神怪自不足惑"。此外汪绂工绘事,所作山海经图往往别出心裁,极具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中不仅有关于日本的最早记录,而且很早就传入日本。《风土记》与《山海经》的诸多相似表明,《风土记》的编纂者看过《山海经》并以《山海经》为参考文献。平城京遗址出土了含有疑似"山海经"字样的木简,下之西遗址出土了绘有《山海经》内容的绘画板,"中山神社"之名据说起源于《中山经》,这一系列线索表明,《山海经》在奈良时代或者更早时期就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陈寅恪为《敦煌劫余录》作序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这句话原本是针对敦煌学的兴起而发,但是也适用于《山海经》研究领域。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人文学科研究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怎样理解《山海经》及其体现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无疑居于《山海经》研究的核心位置。《山海经》这部书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地理志(也有学者称之为"幻想地理志""神话政治地理学"或"博物志"),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年轻时虽然浏览过晋人的《山海经图赞》,明人的《山海经补注》和清人的《山海经笺疏》等等,但都没有深入钻研,因此过目即忘。最近张华同志送来他的大作《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使我能够重温此书,拜读以后,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名著,它成书之初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简要分析了《山海经》与图书馆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8.
路佳煜 《视听》2022,(5):135-137
古往今来,《山海经》中的异兽元素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今,这些元素不仅在影视剧中,而且在新媒体平台也有着广泛的传播.自媒体美妆账号"嘉了个玲"制作的《山海经》系列原创视频在网络上受到观众的喜爱.该系列原创视频的主题回归《山海经》作品本身,并通过当下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展了其传播空间.《山海经》元素在当下的传播需要更加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全面考察《山海经》中的基本词汇、语法特点,根据有断代价值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史中所属的历时点,探讨《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即以汉语史的多重证据考证:《山海经》内部《山经》、《海经》(含海内外经)、《荒经》(含《大荒经》和《海内经》)三部分语言面貌及其年代特征有何不同。《山经》成书年代最早,在战国中晚期,处于《墨子》至《吕氏春秋》成书之间。《海经》成书在战国末秦汉初,在《荀子》成书之后,《淮南子》成书之前。《荒经》成书也在战国末秦汉初,与《韩非子》成书时间接近。  相似文献   

10.
<正>亮美觉醒全彩版《山海经》历时六年呕心彩绘,插画师陈丝雨带读者重新认识《山海经》的万千色彩。国学鬼才孙见坤为《山海经》每张插画进行文字注解,简洁考究又不失幽默的语风,轻松易读。180幅绝美仙草神兽,11万字配套专业注解,带读者感受神秘超凡的中国远古神话。344页高清炫彩专金五色印刷,加入金属光泽,画面瑰丽典雅,只为送读者一个无与伦比的《山海经》。  相似文献   

11.
武汉图书馆张华同志以他的大作《山海经,五藏山经图》来让我写一篇序,这是非常高兴的事。由于我在退休的前后,曾应英国的中国科学史大师李约瑟教授的邀约,撰写《中国动物学史》,其中涉及《山海经》的动物知识,经十年艰难研读,才  相似文献   

12.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人记载和研究日本的历史也是由来已久。从最早《山海经》出现"倭"的记事,到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的《魏志·倭人传》开始,研究日本的史料主要集中在各时期的  相似文献   

13.
2015至2016年间上海博物馆的"吴湖帆收藏大展"中有一卷传元代钱选《蹴鞠图》,然该图存在颇多疑点。第一,吴湖帆在其所藏《蹴鞠图》拖尾上抄录了明代文徵明的题识,其中人物的特征与画面完全不能吻合。第二,该《蹴鞠图》上收藏印最早为明人,且钱选自题书法和款印均有许多疑点。第三,《蹴鞠图》是否有超越画面之外的文化涵义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探索历史情境与人物服饰、相貌和活动特征的方法,从宋人较为可信的文献史料出发,结合正史载录,重新还原了画中六人的真实身份以及人物关系背后的政治隐喻。同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君臣蹴鞠图"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的视觉母题之一,历代有不少文人曾为该母题作过题跋和诠释,文中解释了宋代后人对"六人蹴鞠"图式的认识与原作之意的差别。最后,本文对吴湖帆先生收藏该画并加以题识的原意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语境中,"启蒙"的本土内涵包括"阶级解放"和"民族独立"两方面内容.在这两个范畴的共同定义下,"中国人民"是一个相当具有症候色彩的概念,是社会主义启蒙的核心概念,也是《人民画报》在社会主义启蒙中向读者普及的关键身份概念.本文从刊物本身国有性和视觉性两种属性出发,发现《人民画报》通过独特的视觉表征实践与...  相似文献   

15.
出目是中国古代戏曲剧本体制的重要形式特征。从与出目生成的关系来看,现存最早的戏曲选本《风月锦囊》的图题颇为学界重视,但无论是将其图题直接界定为出目,还是认为图题是后来出目之先导,都有可商榷和补充之处,图题之于出目的意义与局限都未得到应有的认识。《风月锦囊》图题的最大意义,是将叙事性图题限定在以四字为主的体制中,从而为后来四字出目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形式来源。但图题因附属于插图而具有的天然局限,决定了它只能是出目从无到有的过渡,而不是完成。准确定位《风月锦囊》图题之于出目形成的意义与局限,既可深化我们对出目生成的动因、过程、机理以及早期出目语法特征等问题的研究,也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图题与出目在中国古代戏曲叙事世界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推荐理由:图画是《山海经》的灵魂,绘本作者历时8年精心绘制,用中国红演绎上古人类臻美宇宙观,书中精选了《山海经》中经典、唯美、极具代表性的神与兽等典故,以至美至感的创意手绘激发读者的艺术想象力,给人带来穿越时空的灵感。在版式设计及装帧上,既有创新,又富含古韵;精美裸书脊,体验美到窒息的收藏级视觉;在文字选摘编排上,着重体现《山海经》的基本精神,契合现代人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7.
新书·点评     
《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刘宗迪著,商务印书馆,2006.12《失落的天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看了这个书名,读者肯定会想,作者所谓“天书”,旨在点明《山海  相似文献   

18.
龙躍辽河     
郭兴武 《兰台世界》2012,(19):53-55
辽河流域红山原始文化自193年首次在内蒙古赤峰郊区红山附近发掘以来,尤其是1982年在辽宁阜新市查海原始遗址出土"石堆龙"后,可以把辽西地区红山原始文化上溯到8000年前,由此,考古界文史界专家热议中华民族历史远远超过5000年的文明。赵喜声先生是资深水利、地域文化专家,他潜心研读《山海经》20多年,他即将出版的《水利版.山海经》又  相似文献   

19.
一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算得上是最富神秘性与最具争议性的书.《山海经》的神秘不仅在于虚实相间的山水地理以及与这些山水地理相关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矿产药物,还在于人兽相间的神话人物以及与这些神话人物相关的奇形怪貌、生老病死、杀戮争斗.  相似文献   

20.
考古资料中的蛇和相关神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些神怪的原型,我国第一部神话总集《山海经》中就有许多蛇怪。由于历史的原因,《山海经》也和大部分历史典籍一样具有错论和脱漏,人们对其中的神怪多迷惑不解。然而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中具有丰富的神怪资料,这些资料是古代神话的真实写照,是研究古代神话和宗教观念的重要资料。实际上,这些出土地点清楚、时代明确、鉴定准确的考古资料,不但在研究古代神话上具重要意义,在研究和探讨《山海经》上亦具价值。从考古学上看,这些资料大都是古代陶器、青铜器、漆木器上的图像资料。这些图像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