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一种文体,应有语言方面的形式标志和相应的修辞模式,在这方面,相应文体的显性/隐性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渊源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什么样的形式规范和话语资源?后者对前者进行了什么样的话语改造?本期发表的一组文章,有不同的看点:《〈史记〉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传奇小说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二者的渊源关系及其成因。《〈僮约〉俳谐效果的产生及其文体示范意义》观察西汉王褒的俳谐文《僮约》中嵌入契约形式而变通其内容,分析文体实用功能和娱乐功能的转换。《〈国粹精点〉互文性写作与文体建构》,解析…  相似文献   

2.
论汉魏六朝俳谐杂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中,汉魏六朝出现并兴起了一种特殊文体,即俳谐文。由于它属于杂文范畴,故又可称之为俳谐杂文。 一 正名 俳谐文又称诽谐文,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嗤戏形貌,内怨为俳”。“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正式将“俳谐”作为一种文体来论述。而命名为“俳谐”,其意在于俳谐文虽最先起源于民间讽刺性,戏谑  相似文献   

3.
东汉社会,尤其是中后期开始,世风渐趋通脱,文学显示出更为世俗化和平民化的特点。表现之一是文体的更趋细化,大量出现以戏谑为目的的“嘲”这一文体。造纸术的发明,给文人著述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使俳谐文也有迅速传播的可能。汉末,“鸿都门学”的设置给俗文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也给俳谐文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但东汉流传下来的俳谐文学作品很少,  相似文献   

4.
俳谐文是汉魏六朝时期比较盛行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表面诙谐逗乐,实则有着深刻的讽世意味和社会批评意义,是地道的杂文。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中的俳谐体杂文,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汉魏六朝文学的全貌,也可理清中国古代杂文发展的轮廓与线索。  相似文献   

5.
敦煌写本S.1477卷仅存佚名作者<祭驴文>一篇.该文借祭亡驴之名,抒愤世嫉俗之情,文辞亦庄亦谐,乃承晚唐以来剌世小品出现之讽世佳作.本文就篇中所蕴含之创作时代,俳谐文体、隶事用典、社会风习等方面,作一考察与阐释,冀为研读该祭文之助.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时期俳谐文日渐盛行。从文学批评和文学接受的角度审视这一时期俳谐文学的发展状态有着重要意义。西汉时期,俳谐文学批评理论散见于司马迁、班固、刘向对东方朔、枚皋等人的评论中。并由此可见当时俳谐文学的接受和传播状态。东汉时期,俳谐文学在利禄的驱动下,得到更为自由的发展,传播更为广泛。由蔡邕的《陈政要七事疏》、《后汉书》部分篇目不难看出,当时文人创作俳谐类作品已很正常。三国曹植的《与杨德祖书》、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客观上道出了当时俳谐文学接受态度。南北朝时期,俳谐文学的批评达到历史最高峰。总之,汉魏六朝时期,俳谐文学虽没得到大力的提倡,却得到自觉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俳谐体诗歌是诗歌中绵延不绝的一脉,历代都有作品出现。北宋中晚期,俳谐词大盛。辛稼轩用自己的天才创作开拓了其内容,丰富了其手法,创新了其体式,使俳谐词从内容、形式到思想上都达到了一流作品境界。稼轩的俳谐词对辛派词人及元散曲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使他成为俳谐体诗歌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8.
俳谐词一直是宋词研究者关注的边缘地带,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俳谐词,研究者们对俳谐词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拓展,认为不仅包括让人觉得有趣的作品,还涵盖了不符合儒家传统诗教的词作。论者对俳谐词作家的关注主要集中于苏轼和辛弃疾,认为二人由于坎坷经历造成的内心愤懑成为其创作俳谐词的诱因。此外,对俳谐词产生原因的讨论主要是从历史和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文人性格诸方面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韩愈革新碑志祭文文体,其百余碑志祭文中,人物"一人一样",行文"篇篇不同,达到绝妙之境界.其惊人的文学成就,突破了历来碑志祭文文体成规旧例,为文富于变化,写法不拘一格,在我国古代众多同类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俳谐”二字源自中国,是滑稽、谐谑的意思。“俳谐”与日本的和歌结合在一起,即为“俳谐歌”,指的是内容谐谑滑稽的和歌。之后,“俳谐”与日本的连歌合在一起称为“俳谐之连歌”,专指内容机智、滑稽的连歌。连歌衰落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俳句。俳句是有俳谐趣味的诗歌,而如果将这种俳谐趣味用文章表达出来,便是俳文。俳句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独立之后,逐渐呈现出类型化、游戏化的特点。因此,以正冈子规为代表的俳人便提倡“写生”的创作手法,对传统的俳句与俳文进行了近代化的革新。日本的俳论起源于古代的和歌论与连歌论,在江户时代之后得到了系统性的阐发。战后,桑原武夫、山本健吉等评论家也提出了较有影响力的俳论。对日本俳谐与俳论的梳理,可以为中日俳谐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幽默语言,是在他的游记散文中才充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幽默与讽刺融为一体的讽刺性幽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时政的讥刺,对古今人物的讥讽,对自我的嘲讽。这种幽默笔调源于作者对幽默的独特理解以及作者深厚的中西文化根底及其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诙谐文为古代散文题材类型之一种,以幽默嘲讽的笔法传达讽谏之意而著称。它具有较强的审美趣味,但讽世功用却不甚明显。南朝时,诙谐文在大幅度骈化的同时,逐渐丧失了讽谕之旨,成为文人卖弄创作技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万荣笑话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幽默,用诙谐的语言褒贬生活。阅读万荣笑话的过程是读者和语篇之间信息的交流,读者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相关图式进行幽默语篇的理解,被激活的图式间的对立和兼容正是导致万荣笑话幽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散文幽默语言的修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不仅是我国幽默理论的建设者,也是幽默艺术的实践者。林语堂先生的散文轻松幽默,引人入胜,与他善于修辞是密切相关的。在林语堂的散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精细、奇设、矛盾、降用、借用、比拟、夸张、比喻、回环等修辞方法,形成了轻松自然的幽默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界通过传播这一角度来研究文学的颇多,但涉及到明代诙谐小说的相关研究甚少.通过拉斯韦尔5W模式这一传播的基本过程,试着来看待明代诙谐小说的传播情况,探寻明代诙谐小说与传播之间不可或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幽默是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言语行为,它在人们的精神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语言学家都从英语幽默的语言特点来进行深刻研究,但很少有人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其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文章从语用的角度对英语幽默进行深层结构分析,希望对幽默语言研究和实际交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英语修辞格双关的类型及其幽默诙谐的修辞效果,并通过分析英语趣味竞猜节目“Quiz Show Double Talk”中的双关辞格,证明了双关语是幽默产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Friends is a classical situation comedy in America in which humorous dialogues abound. With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this thesis extracts typical dialogues in American situation comedy Friends as data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s' violation of maxims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together with the derived humorous effect.  相似文献   

19.
时尚都市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从开播到现在经历5年,已播出三季,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征服了无数观众,保持着不错的收视效果。作为中国版的《老友记》,《爱情公寓》的幽默语言的模因现象十分明显。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析该情景喜剧中幽默语言的模因现象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幽默言语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体现幽默效果。根据关联理论,英语幽默言语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行为,英语幽默言语翻译是一种动态的阐释过程,译者的责任主要是努力寻求原幽默言语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实现幽默言语翻译的目的。根据Gut t提出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策略,详细阐述了直接翻译的适用情况和补充法、转换法、功能翻译法、译出隐含法等间接翻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