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哲学的西方思想根源,介绍了它的经验主义、统一科学和价值自由等主要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四种观念和六大研究论域。文章认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哲学之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增强社会科学实践方法论的自我意识,重新定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创建的相对论引领了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他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也成为现代科学的一大财富。坚定的信念是爱因斯坦进行科学研究的坚实基础,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是爱因斯坦科学方法的内在精神,而唯理论的哲学倾向和简单性的美学原则也是爱因斯坦取得伟大科学成就的重要因素。研究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对当代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不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评价、人才培养、成果奖励,每一样都离不开科学化、规范化的社会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它可以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方法。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和开放的系统,它是有用的合理的方法创建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都能积极学习和吸收到系统中。我们要构建一个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真正科学的独立的完整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用方法论来指导具体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主要思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相信人民,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心和灵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政治和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都要遵循这个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更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以人类自身及其文化为研究本体,穷根溯源,可以说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学科。当前,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全球,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其理论与方法也不断渗透传统的社会科学领域。边缘学科不断涌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体化的趋势方兴未艾,旧的学术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存知识结构与方法论正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迅速缩短,为避免知识老化和方法论的落伍,古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数据密集型知识发现方法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联合全球6个大型国际学术组织以及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于2014年6月在北京举办了大数据与科学发现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对大数据及科学大数据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大数据予大科学研究的知识发现开展了研讨,对大数据予大科学计划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并针对大数据服务科学计划使命提出了未来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7.
(一) 科学研究的传统方式,是以个人活动为主。现代科学研究,虽然还需要通过个人的脑力劳动来进行,但由于社会向科学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任何个人都无力单独承担,它必须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的科研人员密切合作、共同研究才能解决,说明科学研究已从个人自由研究阶段进入了集体研究阶段。没有科研管理,没有人从战略上去指挥、从战术上去组织,科研工作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的殿堂里,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理应有她尊严的一席。然而,在中国的大学,尤其是理工科大学中,人文社会科学有时成了边缘学科的边缘,即便在人们不断呼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今天,亦莫不如此。一些人口头上对此非常重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些人甚至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不是科学。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被视为小道末技。在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被排斥在科学范畴之外。这两者都是有害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科学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科学发展动力、科技意识、反科学思潮与科学定义,以及科学方法论等几个问题作了综述与分析,对于考察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的理论动态和演化趋势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都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两者各有自己的特长和征候。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和社会,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工程体系、工具和手段。两者可以借鉴,但不能混淆和替代。就管理和评价方面看,人和社会比工程技术更加复杂、更加动态、更加难以固定,如果把对人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伦理风险与挑战。如何开展系统性的科技伦理研究,推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科技伦理研究也成为贯通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综合、复杂的智库问题。文章对国内外科技伦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运用智库双螺旋法这一智库理论方法对科技伦理研究框架、过程、逻辑进行论证,并以生命科学和医学伦理研究为案例进行分析,为科技伦理研究提供具有汇聚融合交叉特点的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开滨 《现代情报》2018,38(1):162-168
[目的/意义]利用科学叠加图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可以非常直观地从全领域的宏观层面对学科之间的引用关系及跨学科现状进行研究。[方法/过程]基于CSSCI中23个学科对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科学叠加图的制作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具体包括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基础图、科学叠加图的制作以及Rao-Stirling跨学科指数的计算。[结果/结论]对我国图情学和山东省6所高校CSSCI发文这两个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SSCI构造的人文社科领域科学叠加图较好地展示了学科的引用情况,Rao-Stirling指数较好地显示了跨学科的水平,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展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研究的可视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智及其生物基础,使得其研究途径变得异常复杂。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鲜明特点是大量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同时,心理学家发展出各种精巧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范式。20世纪末认知神经科学及其方法学的发展是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结构方程模型、多层分析技术等多元统计方法的发展将心理学研究拓展到教育、管理、经济、医药、社会等应用领域。中国心理学坚持实证研究、追踪国际前沿和为社会服务,其重要科学和应用价值已经显现出来,但在科研人员数量、追踪研究、疾病心理学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面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为研究异质知识流动提供新的思路,但目前缺乏社会资本对跨学科合作知识整合作用机制的研究。借鉴团队认同理论,分析跨学科研究团队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对知识整合的作用机制。以团队认同为中介变量,任务互依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C9某研究型高校46个跨学科研究团队的346名成员的问卷调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团队认同,团队认同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团队认同完全中介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与知识整合的关系,部分中介认知资本与知识整合的关系;任务互依正向调节团队认同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社会资本和知识整合研究做出了贡献并指导跨学科合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熊文靓  付慧真 《情报科学》2021,39(11):117-126
【目的/意义】跨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以跨学科研究特征为主的跨学科性研究探索,不仅为厘 清跨学科研究主题提供重要线索,而且为跨学科研究管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跨学科性研究为研究对 象,借助Coherence Score与LDA相结合主题挖掘模型识别跨学科性研究的主要主题,并通过文献计量法从宏观和 微观层次探索跨学科性研究演化特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对跨学科研究的跨学科性评估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跨学科研究不仅来源于社会科学、生态学等学科跨界探索的内在驱动,也源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脆弱性等复杂问 题的外在驱动;跨学科研究评价指标与方法复杂综合,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发展趋势;多种形式的跨 学科教育与科研合作是促进跨学科研究落实的根本。【创新/局限】多维剖析跨学科性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为 国家科技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交叉科学的二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交叉科学二重性的认识论根源、交叉科学的的科学性原则和交叉科学的功利性原则等三方面讨论了交叉科学研究中自然科学与上层建筑相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参照已有相关研究构建修正后的师范院校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和学科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并分别根据指数值划分相应的5个梯次级别,采用2015-2019年我国25所师范院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有关数据,分析其基础研究竞争力。研究结果显示:25所师范院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平均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各院校的基础研究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呈现"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态势;学科基础研究发展不均衡,数理、化学、生命、信息科学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整体实力较强,而地球、工程材料、管理和医学科学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整体实力较弱;且基础研究人才偏少,每年能够申请的项目数有限。为此,提出国家不断加大对地方师范院校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师范院校积极加强发展交叉学科研究并注重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及团队的引进等建议,以不断提升我国师范院校的基础研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The Leiden methodology (LM), also sometimes called the “crown indicator”, is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research quality of a research group or academic department based on the citations received by the group in comparison to averages for the field.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applications but these have mainly been in the hard sciences where the data on citations, provided by the ISI Web of Science (WoS), is more reliable. In the social sciences, including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many journals and books are not included within WoS and so the LM has not been tested here. In this research study the LM has been applied on a dataset of over 3000 research publications from three UK business schoo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M does indeed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schools, and has a degree of concordance with other forms of evaluation, but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and problems within this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19.
文章概述了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学科体系、方法论和学科发展趋势。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其基本研究主题包括意识和心理活动、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以及心理与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等。研究者在生物、个体和社会3个层次,使用不同视角(Perspectives)对这些基本主题进行探讨。按照这些层次和视角,心理学学科体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分支和领域。心理学的方法论与其理论取向密切相关,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多源性。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心理学成为一门枢纽科学,正在深刻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其内部各个分支之间多层面交叉融合,形成一系列新兴研究领域;在研究人的共性的同时,关注不同文化和种族的差异;心理学应用延伸到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为社会乃至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我国心理学是一个亟待发展与加强的学科领域。尽快提高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原创性研究,发挥心理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是我国心理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The history of science shows a shift from single-investigator ‘little science’ to increasingly large, expensive, multi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dependent ‘big science’. In physics and allied fields this shift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but the rise of collaboration in the life sciences and its effect on scientific work and knowledge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Research in biology exhibits different historical trajectories and organisation of collaboration in field and laboratory – differences still visible in contemporary collaborations such as the Census of Marine Life and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We employ these case studies as strategic exemplars, supplemented with existing research on collaboration in biology, to expose the different motives, organisational forms and social dynamics underpinning contemporary large-scale collaborations in biology and their relations to historical patterns of collaboration in the life sciences. We fi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search subject, research approach as well as research organisation influencing collaboration patterns and the work of scienti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