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良好的旅游解说系统,作为提高旅游者旅游体验质量和接受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普者黑景区为例,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为手段,对其旅游解说系统的设置现状、游客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解说系统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得出通过提高解说人员素质、对景区内的解说牌示进行完善、开发类型多样的印刷品、完善游客中心的功能等途径,使普者黑景区的旅游解说系统的功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增长游客的知识与见闻、激发游客对游览地的兴趣并培养游客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旅游解说系统进行SWOT分析,针对其在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其旅游解说系统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旅游解说系统作用及功能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服务和教育是旅游解说系统的基本功能。资源保护型景区更应注重旅游解说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以山海关老龙头景区为例,从游客感知的角度,重点分析旅游解说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游客对解说媒介和解说内容的偏好以及解说设施设置现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文化遗产地受到许多游客的喜爱,而文化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的优化对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文章采用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方法,以世界文化遗产地──罗布林卡为例,基于游客角度,对其旅游解说系统的重要性和绩效值进行研究,阐明游客对罗布林卡旅游解说系统重要性和绩效表现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系统评价其服务质量水平,对于打造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提升城市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能力,保障和满足游客的多方面旅游需求,实现较高的游客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服务、风景、环境、设施、流量、特色、体验和购物等8个方面构建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服务质量水平进行了综合性测评。研究发现,上海作为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水平总体上略高,其中游客对“服务”的评价最低,对“流量”的评价最高。上海应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旅游特色,丰富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6.
游客满意度调查能够较好地促进目的地营销,提升旅游地品牌和形象,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问卷调查法,并借助SPSS统计软件,分析九华山风景区国内游客满意度.结果显示,宗教氛围是游客对九华山风景区旅游期望最重要的因素.九华山风景区游客总体满意度和游客忠诚度分值较高(分别为3.81和3.87分),游客重游率高.游客对价格敏感,住宿卫生条件和旅游商品质量是亟待提高的满意度因子;门票价格、餐饮特色和价格、住宿价格、娱乐项目、索道价格、旅游商品种类和购物环境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潜在因子.  相似文献   

7.
以红色旅游圣地遵义会址为例,研究了游客在此旅游的满意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遵义会址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得出影响遵义会址游客满意度的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针对性对策,包括:创新产品和服务项目,深化景区的红色氛围建设;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完善景区解说系统,提高景区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游客满意度是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本文以安庆国内游客满意度为研究对象,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SPSS统计软件探讨国内游客满意度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旅游服务与管理因子影响效应最为显著,其次为旅游景观与娱乐因子,环境与气氛、餐饮、旅游商品与住宿对游客满意度也有重要影响,而交通通讯因子相关性则不明显.并提出进一步增强旅游资源吸引力,增加娱乐产品供给,改善旅游软环境等建议提高在宜国内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体验的主要标准,影响游客收益以及随后旅游决策和行为。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泰宁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较高。而且游客重游率及正面口碑宣传与游客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基于灰色系统模型计算出的游客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探索旅游者目的地忠诚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对来过四川旅游的国内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经过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满意是影响旅游者目的地忠诚的最关键因素,感知价值是影响满意的关键因素,而感知价值对目的地忠诚无直接的驱动效应,但能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目的地忠诚;预期的旅游质量对目的地忠诚的影响相对较弱,但对满意度的影响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旅游动机研究是旅游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层次分析法,将旅游者旅游动机形成因素分为两大准则层因子和若干子层因子,通过层次分析软件(yaahp0.4.1)得出各因子权重并予以评价;根据旅游动机强弱和旅游地吸引力大小将旅游者分为现实旅游者、机会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将旅游地分为理想旅游地、机会旅游地和潜在旅游地。这对于深入研究旅游行为、旅游景区针对性建设和旅游市场营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彝族“阿细祭火节”旅游中的旅游者行为调查,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分析基础,揭示在传统少数民族节庆旅游中旅游者的凝视行为特征。在对旅游者凝视行为的分析中发现,旅游者的凝视行为普遍存在于民族旅游地和东道主之间;旅游者凝视动机的产生源于旅游者日常生活环境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社会建构的差异性,并且这些差异性的强度是影响旅游者“凝视欲”和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和决定力量。旅游者摄影遭遇的两难困境将会对凝视对象产生一种不平等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到了某地,但不知道玩什么”“不去某地终生后悔,去了某地后悔终生”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经常面对的两种尴尬。造成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抽象化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目的地具象化构成要素之间发生了断裂。文章重点分析了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断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抽象化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目的地具象化构成要素之间建立联结的若干举措。进而依据市场本位原则重构了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以此推动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旅游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目前镇远的旅游形象定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不能代表镇远的整体形象。通过分析镇远现有旅游资源,采用创新定位的方法,把镇远古城的旅游形象定位为“西南武城”,并提出旅游形象推广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者所依恋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旅游地的管理启示正逐渐成为旅游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场所依恋"形成的逻辑基础着手,提出了旅游者所依恋的形成机制:旅游者通过偶然性和意向性学习,习得了关于场所(旅游地)的信息,在个人价值系统判断的基础上形成一阶依恋。旅游者到场所开展旅游活动后,所产生的情感依恋和行为依恋,合称为二阶依恋。同时,也可能产生依恋转移,依恋转移会削弱甚至消退一阶依恋。根据旅游者场所依恋的形成机制,从符号消费、场所神圣化等角度进行了详细讨论,进而分析了提升旅游者场所依恋水平的一般技术线路。  相似文献   

16.
在对桂林漓江旅游市场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国内旅游者的区域分布、层次结构、出游选择、旅游目的、旅游偏好、服务设施的需求以及对目的地的感知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分析的结果对漓江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在产品设计、游线拓展、旅游促销、旅游设施的提供和旅游者满意度的提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游客经常会让旅游目的地人们充当拍摄模特,然而他们也经常抱怨这些模特向他们索取报酬。去到箐口的游客也存在这种苦恼。游客的烦恼是跟他们在现代旅游中要求旅游目的地人们依然“纯朴”有密切的关系。然而市场经济让村民知道给游客当拍摄模特应该得到报酬。双方的矛盾是不利于当地旅游发展的。通过将游客对使用村民肖像的支付转移到由当地旅游主管部门来支付,既可以解决村民肖像权报酬问题,又能满足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人们“纯朴”的追求,这样是有助于促进当地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旅游微博作为旅游界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它逐渐改变着人们出行旅游的方式,以其低成本、实时性强、互动性高等特点,迅速成为旅游目的地进行营销的全新平台,引起了企业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微博营销的特点,结合旅游目的地分析微博营销的发展问题,从而提出组建微博营销专业团队、持久性适度发布高质量信息、借热点问题增强与粉丝互动、实施资源媒介的整合营销、开展网络公关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解说服务是景区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强化游客景区体验的重要手段。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将调查数据和访谈结论相结合,分析游客的旅游解说需求差异,从游客角度剖析天生三桥景区自导式解说系统和向导式解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解说媒体布局、加强景区重要特征解说、扩展解说内容和增强解说的针对性,以及提高解说员素质等景区解说系统的优化措施,以期能给其他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优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旅游地意象与旅游地竞争力关系密切,从旅游地意象感知的视角研究旅游地竞争力是旅游地竞争力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旅游者对内蒙古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草原旅游地竞争优势属性主要为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价值、草原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环境、草原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三类,劣势属性为涉及旅游购物场所和商品、草原旅游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草原生态和物种的认知项目。在旅游者最想去的草原旅游地的感知中,存在着明显的旅游地意象竞争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