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道德危机与道德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现代性测量与排名的逻辑,质量评估加剧了高等教育领域的道德恐慌,增大了道德风险在大学里发生的概率,也促使现代大学的道德危机普遍化.在超越质量评估、走向质量管理之后,道德仍然是现照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因为无论在哪个领域,质量都必须是道德的,质量管理也必须是道德的.对质量的管理绝不能也不应成为超越道德之上的制度的暴力.只有以道德保证与制度保证的结合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基础,现代大学才有可能在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上,超越生产力或效率的标准而成为公民社会的重镇.  相似文献   

2.
欧洲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欧洲大学联合会于2009-2012年实施的"质量文化检查"是欧洲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项目。此次检查通过对欧洲高校质量保障现状以及高校质量文化的调研,得出一系列重要结论,并以"质量文化"作为一种反思性分析工具,对欧洲高校质量保障的"战略与政策""工具与实践""原则与假设"等方面进行了审视,从而为欧洲高校质量文化的进一步建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欧洲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欧洲大学联合会于2009—2012年实施的“质量文化检查”是欧洲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项目。此次检查通过对欧洲高校质量保障现状以及高校质量文化的调研,得出一系列重要结论,并以“质量文化”作为一种反思性分析工具,对欧洲高校质量保障的“战略与政策”“工具与实践”“原则与假设”等方面进行了审视.从而为欧洲高校质量文化的进一步建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不断升温,对高等教育质量责任问题的探讨也成为一种必然。从类型上讲,高等教育质量责任包括法律性责任、社会性责任以及道德性责任。从责任主体上划分,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大学与第三方。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责任的主体以及不同的责任类型有利于清晰把握不同主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所应承担的不同义务,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体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市场化使高等教育成为由相互竞争的大学提供的一种特殊商品,教育服务按质论价。准市场化制度环境下,高等教育出现了稀缺性、竞争、认知、选择等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因。高校要转变制度观念,增强市场适应能力,从而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方法和分析框架,利益相关者理论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提供了全新战略分析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运用米切尔属性评分法分析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表明质量是高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契合点.质量利益协调机制与质量管理责任分担机制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质量管理的基本远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对高等教育质量责任问题的探讨也成为一种必然.从类型上讲.高等教育质量责任包括法律性责任、社会性责任以及道德性责任.从责任主体上划分,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高校与第三方.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责任的主体以及不同的责任类型有利于清晰把握不同主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所应承担的不同义务,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体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概念,质量是人为的建构。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不是一种物的客观存在,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文化的结晶。高等教育机构既需要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质量文化以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质量管理本身也在客观上改变着大学固有的组织文化。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绝不能仅限于技术层面,而必须关注质量文化的培育与大学组织文化的创新。在质量时代,只有不断创新大学文化,并培育出支持全面质量的组织文化,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最终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体制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息息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体制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高等教育体制越完善、大学毕业生对高等教育体制的认可度越高,其获得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就业质量也越高;当前大学毕业生对现行高等教育体制评价不太高、满意度偏低。因此,要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就必须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一是要健全高校课程设置体系;二是要创新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三是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轶众 《文教资料》2009,(9):186-187
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世界各国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共同做法.但国内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从高校内部出发,围绕大学教育的各方面、全过程,探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当代大学生的现状谈高校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大众化教育的今天,能否使青年通过大学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对素质教育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就此提出了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始发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师范生思想道德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传统道德蕴涵着丰厚的道德教育资源,对于改进和完善师范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认真调研当代师范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教育功能,对师范生德育工作中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3.
提升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质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不仅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当前高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仍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次,组织机构不够健全,活动内涵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志愿者活动质量及目标的实现.为切实发挥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作用,高校应不断完善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建设,扩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内涵,强化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延续性,从而不断提升青年志愿者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宗旨是培养人,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支持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这对大学,尤其是行业大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行业大学为民族工业提供人力支撑,以培养行业精英为己任,立德树人是行业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在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构建"产学协同,行业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产学协同,行业元素融入大学生知识教育"、"产学协同,行业效应融入大学生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浓厚的人文情怀,又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与大学德育存在着紧密的关系。首先,网络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其次,大学德育教育中人的培养离不开先进文化的熏陶和默化。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虚拟性和时效性特点给大学德育带来了挑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德育技术和优化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教师素质,塑造专家型德育队伍,从而发挥网络文化对大学德育的价值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6.
德育教师的素质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产生有效影响和积极作用,德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效应从根本上影响着德育的质量。所以提高大学德育教师的素质,是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和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德育教师除了具备和所有教师相同的素质外,还特别要具备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法律素质、学识素质和创新素质这几个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历来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德育教育得到学校高度重视。而"美德"是老孺皆知的美好品德,优良品质,大学德育渗透"美德"教育,并以"美德"为立教之本,构建大学德育教育体系,将对大学德育教育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发展规律出发,提出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做好4个方面的文章。一是道德教育要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道德教育要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三是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四是道德教育要强化实践体验。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关键取决于学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有德育育人的职责.调查大学生借阅图书的道德素养、在图书馆的公共道德素养、网络道德素养以及接受图书馆德育教育的意愿,在调查基础上,构建了合力育人、制度育人、服务育人、宣传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思政育人、从始育人的高校图书馆德育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德育失效的归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案例的形式研究当代大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必要性和途径,以期能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提高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