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辽宁省档案馆编辑的《中国档案精粹·辽宁卷》,近日由香港零至壹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以画册形式展示省级档案馆珍藏这还是第一次。该书辑录了辽宁馆140余件档案,约200幅图片,主要反映了东北三省自清初至1949年间的历史变迁,大多数是从未公布过的。尤其珍贵的是,该书公布了原藏于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后流散到辽宁的唐代六件纸质公文档案,这六件档案也是省级档案馆唯一收藏的唐代档案。据悉,有关其它。省级档案馆的档案精粹卷将陆续出版。《中国档案精粹·辽宁卷》出版@彦生  相似文献   

2.
唐代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馆现存六件唐代档案,原藏于敦煌石窟,夹杂在唐人写经之中。一九○九年后,罗振玉请学部购运敦煌石窟文物,这六件唐档便落到了罗振玉手中。 “九·一八”事变后,罗振玉为追随溥仪,将其所藏的明清档案和这几份唐档,全部奉送给伪满洲国,在省立奉天图书馆保存。一九四八年沈阳解放后,为东北图  相似文献   

3.
王济彦  邢涛 《档案天地》2010,(4):17-18,26
家庭一般都会保存数量不等的照片、往来书信、日记、发票、说明书等。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档案。对这些档案进行必要的分类、编号、编目和科学的排列,便可以说建立起了正常意义上的家庭档案。从这一角度和现实生活看.虽然家家都有档案.但绝大多数家庭又没建立起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4.
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定于1996年在北京召开,这对我们档案界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为迎接这次盛会,许多档案人员都在自学外语,但也有不少同志反映,由于受年龄、环境及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虽然下的功夫不小,但收效甚微,还有的因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为此,我们将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学习外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军务、电子商务等工程的开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电子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电子件大量产生必然会逐渐改变传统纸质件的主导地位。为了保存历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件必将转化为电子档案进行保存、提供利用。目前,由于技术力量和实践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电子档案的保护技术和纸质档案相比显得很不成熟。面对这一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及时采取应对策略,保证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了解中原油田地质电子档案的保存状况.我于2006年2—5月对中原油田物探档案室所保存1985—2006年地质电子档案的保存情况进行了调查。虽然这只是一个侧面,但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原油田地质电子档案的保存现状.也可以为今后地质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隋唐至元的历史档案 虽然我国自西汉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虽然在东晋纸张就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由于历史久远,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最早的纸质档案却是产生于唐代,这也是现丰世界上最早的纸质档案,目前有6件,形成于开元二年(714年)距今已有1200余年,  相似文献   

8.
霍振礼 《中国档案》2004,(10):52-54
1964年10月16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档案室保存的数百册(卷)文字档案、上百件原始记录件和数十套的声像档案,成为这一时刻的历史见证。这些档案主要是在核试验阶段现场和事后总结研究中形成的,它的形成者虽然不是档案人员,但能完整、无损地保存至今,而且能够提供数千次的国防利用,却离不开档案人员的辛勤工作。如今。这批档案已经上交档案馆,作为历史永久保  相似文献   

9.
六片呈暗黄色的纸页,边缘都有些残破,毛笔书写的墨迹,透露出中古时代特有的气息.这就是档案界称为"唐六件"的唐代档案,它们经过精心修复,现收藏在辽宁省档案馆.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已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这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人员,都感到无比兴奋,无比自豪。  相似文献   

11.
家庭档案建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荆绍福 《中国档案》2003,(12):12-13
现今的家庭一般都会保存数量不等的照片、往来书信、日记、发票、说明书等,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档案。对这些档案进行必要的分类、编号、编目和科学的排列,便可以说建立起了正常意义上的家庭档案。从这一角度和现实生活看,虽然家家都有档案,但绝大多数家庭又没建立起家庭档案。作为社会组织的最小单位、社会细胞的家庭,能否建立起家庭档案呢?我认为是可能的,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正式提出建立家庭档案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家庭建立起档案则是近十几年的事。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在继续着,…  相似文献   

12.
档案图书情报应该搞一体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报刊上,特别是档案、情报、图书的刊物上,常常有长篇的大作论述图书、情报、档案应一体化管理,说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引用外国的实例,证明三者是可以一体化管理的.但在我们国家的档案、图书和情报部门仍没有把这件事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认为我们国家应该研究这件事情,早日实现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档案馆藏唐开元二年的6件档案,是国内档案馆中少有的档案珍品,已经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我作为辽宁省档案馆的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者和史学专家研究这几件唐代档案十分关注,特别是这几件唐档是敦煌文书,还是吐鲁番文书的研究?为此,我拜托甘肃省档案局李虎副局长请教了敦煌研究院的李正宇和施萍婷研究员,查阅了武汉大学陈国灿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有关文章,并对比日本宁乐美术馆等所藏的唐代吐鲁番文书。现在可以断定,这6件档案是唐开元二年的吐鲁番文书,而不是敦煌文书。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档案馆藏唐开元二年的6件档案,是国内档案馆中少有的档案珍品.已经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我作为辽宁省档案馆的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者和史学专家研究这几件唐代档案十分关注,特别是这几件唐档是敦煌文书,还是吐鲁番文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档案馆藏唐代档案是吐鲁番文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档案馆藏唐开元二年的6件档案,是国内档案馆中少有的档案珍品,已经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我作为辽宁省档案馆的档案工作者,对学术界研究这几件唐代档案的结论十分关注,特别是想搞清楚这几件唐档的一个重要疑问——究竟是敦煌文书,还是吐鲁番文书?为此,我拜托甘肃省档案局李虎副局长请教了敦煌研究院的李正宇和施萍婷研究员,查阅了武汉大学陈国灿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有关文章,并对比日本宁乐美术馆等处所藏的唐代吐鲁番文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中笔者从唐代图书档案的现存情况入手,进而直指目前流行的主要图书"修复"原则的不切实际,经论述并最终提出:以保存现状为目的,大胆采用选择性的原则对唐代图书档案进行"修复"更为有利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7.
党霞 《兰台世界》2023,(S1):75-76
<正>一、传统纸质档案的优缺点分析传统纸质档案存储管理方式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纸质档案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记录和凭证的作用。1.纸质档案具有保存长久的特点。我国在汉代就出现了纸,但官府文书普遍使用纸大约是在东晋时期,辽宁省档案馆藏有五件唐代纸质档案,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留存的最早的纸质档案。纸质文件一旦形成,其制成材料——纸张、字迹材料、字迹三者永远结合在一起。所以,纸质档案保存得当的话具有保存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档案的凭证属性来源于件,我们却不能解析出件和档案在凭证属性上的差异。因此,无论对于件还是档案,凭证属性都不可能成为相互区虽于对方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着六件唐朝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形成的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纸做载体的公文档案。数量虽只有六件,所记载的内容也属一般,但由于其年代久远,距今已近1300年,是我国档案的稀世珍品,其珍贵的文件价值更是远远超出档案内容本身。来馆的客人看后都赞叹不已。这几件珍贵的档案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又是怎么收藏在辽宁省档案馆的呢?追根朔源,唐档原来出自于甘肃敦煌莫高窟。敦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敦煌郡,治所就在这里。古代运往中亚、西亚以至到欧洲的丝织品和其他商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档案馆中,保存最久远的纸质档案是唐代的档案,历经近两千年流传至今。也有一些档案保存只有几十年却因纸质不好面临抢救修复的局面。由此看出纸张对档案重要性。纸张是档案的重要载体,档案用纸的好与差直接影响档案的寿命,决定着档案能否长久的保存。因此,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和文书工作人员都应对档案用纸予以关注。什么样的纸最适合作档案用纸?首先,因为档案在形成和其后的整理保管利用期间会被人们反复翻阅,所以纸张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即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抗摩擦、折、拉的能力。以纸张的耐折度为例,纸张的耐折度表示在一定的张力下,把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