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谈古代青铜艺术的审美内蕴梁义田,张英智我国的青铜器源远流长,其起源至少可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出自于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的一把青钢刀,距今约四千八百年,简单规整的外形,符合简单刃具的切削功能,又具有质朴之美。青海贵南尕马台距今约四千年的齐家文化墓葬...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冶铜业的起源甚早,距今5600年4000年左右的宗日文化中已有铜器出土。青海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砷铜、青铜器物及拉萨曲贡遗址中出土的铜簇说明,距今4000年左右青藏高原已进入青铜时代。青藏高原可能较早接触到了来自西亚、南亚的冶铜技术,除区域内有交互影响的考古学证据外,也对我国中原地区的冶铜业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最早的粟作农业可以追溯到距今16000年的山西下川旧石器晚期文化,距今13000—9000年是中国北方粟作农业大发展的阶段。北京东胡林人类文化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这一发展过程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青海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距今六、七千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定居了。但是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的近四百年间,有关青海的历史文献(包括考古、风俗的文章)大约只有一百多种(篇、本)。其中多数是某些文人学者对青海局部地区历史的记叙,只有少数著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这些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还不可能正确、全面地反映出青海从古到今的演变史,尤其不可能正确记叙青海各族人民的发展历史。解放前,青海几乎没  相似文献   

5.
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这是我国出土的关于龙的最具价值、距今较早的考古资料,濮阳因此被称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但濮阳龙文化的传播还相对薄弱,龙文化元素尚未充分融入濮阳城市形象,可尝试利用戏曲、话剧、小剧场戏剧以及杂技剧等多种戏剧形式传播濮阳龙文化,使濮阳龙文化为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后,曾是中国古代的彩陶艺术产生和比较发达的时期。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正处在中国史前考古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前半期。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源远流长,迄今已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分布几乎遍及全中国,不但有许多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年~4...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要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推进青海文明探源、优秀民族文化等领域研究,提炼展示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的青海精神标识。通过探究青海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梳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体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对青海文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海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人才队伍。一要充分认识青海文化人才队伍与文化竞争力的现状;二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青海文化事业繁荣;三要培育文化人才,推进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四要大胆改革与创新青海文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五要发挥文化人才作用,提升青海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青海方言是青海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青海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青海方言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包括地名)、语法等方面尝试分析了青海方言的语言特征,进一步挖掘了青海各民族创造的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马家窑文化     
我国西部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以历史悠久的彩陶为特征的。从所发现的距今8000年的最早的彩陶算起,彩陶经过了爷韶、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漫长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潮州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文物推断,距今五六千年以前,在今澄海、潮州、揭阳等地已经生活着一批居民。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始有潮州之名,距今也有1400多年了。在这里,与先民们乃以生存和发展相适应的方式——文化现象,随处可见。被称为“十七古”之一的“古井”是潮汕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探究潮州古井的建构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一、潮州古井的分布及其建构  相似文献   

12.
港澳地区自距今2万年前,就是华南新人的劳动生息之地,过着母系氏族社会生活,被后人称之为古越。他们以打鱼和采集软体动物为生,创造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母系氏族繁荣阶段,古越人就创建了适应潮湿地区的“干栏式”房屋,逐渐定居。到了距今约5000年至3500年,即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初,古越人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在以捕鱼、采集业为主的同时,也逐步在宜耕的地区发展水稻生产。商周至战国末,古越人的渔业、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逐步发展,创造了几何纹硬陶和青铜器并存的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尽管其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还比较落后,但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从而为秦的统一岭南打下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良渚文化     
《新高考》2009,(3)
以良渚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000年。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境内。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它是长江下游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和东方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青海地区文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新文化和传统文化并存的局面。本文拟就青海民国时期文化变化的特点及传统文化在青海近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等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一青海民国时期的文化,是一个范围广泛的研究课题。面对青海民国时期纷繁复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距今二百三十四年前(乾隆十二年,1747年)脱稿的《西宁府新志》是青海省现存的最早一部地方志。在它以前,虽然有过[明]刘敏宽与龙膺撰《西宁卫志》,(清)苏铣撰《西宁志》或《西镇志》、(七卷,顺治十四年刻本),但这两部书现在巳找不到了。因此可以说《西宁府新志》是青海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了。从内容的丰富和编纂的完善方面看,它不愧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为明末清初(十六,十七,十八世纪)时的青海历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当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7.
辽西古文化区与海岱历史文化区,对中国文明起源及中国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概览两区史前文化在距今8 000年—4 000年间共同由发端到繁盛最后衰落的发展过程,有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辽西区于距今8 000年在复合型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发达观念形态,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不仅领先于海岱区,也领先于中原区及其他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晚期落后于大汶口文化的原因大体有三:一是经济结构的原因;二是社会结构的原因;三是部族迁徙的原因。两区在距今4 000年时一同走向衰落,应与当时全球性的气候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下文 ,完成 1— 5题。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 ?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 ,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 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 5 46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 5 7% ;人口 2 .8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 2 3%。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 ,距今约 170万年 ;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 ,距今约 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 (距今约5 0万年 )的资格更老。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 ,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  相似文献   

19.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距今8000年的重要考古学文化,其文化内涵深邃厚重,与中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在复合型经济形态和大规模定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尚玉礼俗、崇龙现象及祖先崇拜等,构成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过去,科学工作者对山顶洞文化进行碳14断代,结论是距今18865±420年。所以,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一直把山顶洞人的生活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