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云峰 《云南教育》2008,(10):13-17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邓小平亲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以苏为鉴”探索中国建设道路为第一次;1978年批判“两个凡是”为第二次;1992年“南方谈话”为第三次。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邓小平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1985年1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在此之前,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1980年版的《新华词典》等辞书都是既收“树阴”、“林阴道”,又收“树荫”“林荫道”。《审音表》的规定一下子把“树荫”、“林荫道”等带有“荫”(yīn)字的词语打入了另册,它们成了不规范的词语。从此以后,辞书因为要遵守《审音表》的规定,在这个问题上就接连不断地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从“先富”到“共富” 中共在1978年之后启动了“改革开放”,经过二十几年努力,实现了“翻一番”、“翻两番”、“翻三番”的目标,很多人、地区富裕起来,但有些人、有些地区却感受不同。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育》2009,(1):77-77
1978年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下签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相似文献   

5.
郭绍虞于1978年、1980年分别发表《“六义”说考辨》、《文论札记三则》两篇论文,对学术史上的“六义”研究作了系统地辨析.他以经学与文学为两种理路,梳理了“六义”说的谱系;以民歌为源,从源流关系厘清“六义”说的诸种纷争,努力探寻“六义”之真面目;以回归学术精神的姿态,开创了新时期“六义”研究接续学术传统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何伟全 《云南教育》2008,(12):34-34
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又掀起了。文革结束后,全国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已是第三次。每一次大讨论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发展”二字展开。不同的是。第一次(1978年)争论的,是按“两个凡是”或突破“两个凡是”发展的问题,第二次(1992年)争论的,是选择哪条道路来发展的问题,而这一次(2008年)则是围绕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晚年佚作中,提到“大寨”的有两处。“大寨”不但没有绝迹,反而贯穿了郭沫若的晚年。沿着这一条线,从中我们可以窥测出1966年到1978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决策历变,也可以发现郭沫若对于“大寨”所指涉的更深一层含义的自觉追随和自我回归的心态历程。  相似文献   

8.
《宁夏教育》2008,(11):40-41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8目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的“一号文件”直指中国头等大事,引起全国上下广泛关注。其实,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至今  相似文献   

10.
《高教探索》2004,(4):1-1
【创办历程】学校原名广东省业余科技大学,1958年10月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前科联)创办,校址设在广东省科技馆。1964年省高教局发批准学校备案,1966年-1978年“革”期间停办,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恢复广东省业余科技大学,198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再次批准在广东省业余科技大学的基础上设置“广东省业余大学”,  相似文献   

11.
1978-2008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里,山东“奠基工程”从校舍改造起步,历经从数量普及到质量提高的历史进程,留下了一条辉煌的辙印和发人深省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在学前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发展。文章基于政策变迁的视角,梳理学前教育“社区化”的政策嬗变,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合理布局等为主要内容的孕育萌芽阶段(1978—1995年)、关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初步发展阶段(1996—2009年)和聚焦“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巩固完善阶段(2010年至今)。虽然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政策体系仍有完善的空间,多部门协调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发展机制、细化短期发展目标将会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政策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倒u型”假说和“u型”假说的基础上,利用回归模型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趋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全国和各地区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发展差距演变趋势。1978—1994年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符合“u”型,但1995年以后朝“倒U型”右端方向发展,呈收敛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区域经济差距继续朝着“u型”左端方向发展,但是,近年来东部区域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特征,使得该地区有可能出现空间再结构化现象,这必将对其收敛的发展趋势造成冲击;中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符合“U”型,但2005年以后中部各省区紧抓发展机遇,经济差距开始朝“u型”右端方向发展,呈发散的发展趋势;1993年以来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朝“U型”右端方向发展,表现为发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1978年至 1996年 ,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变动轨迹呈现出反“钩”形状 ,这与瓦格纳法则不相符合 ,被理论界认为是我国转轨时期的“财政支出之谜”。税收下降不能解释这个财政支出之谜。事实上 ,只有政府职能的转变才是引起我国转轨时期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4,(13):60-61
1978年,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元年,站在历史拐点上的中国做出了改变命运的抉择。1978年,对于建校20年便成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学校的华东师大二附中来说,注定也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二附中获准面向全市招生,迎来了“文革”后恢复重点中学招生的第一届初中一年级新生。  相似文献   

16.
李蒙恩 《中国德育》2008,(11):16-18
(一)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起源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建立(1978年-1991年)“文革”刚刚结束的一段时期内,社会依然处于较为混乱的状况,青少年深受“读书无用论”等谬论的毒害,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状况令人担忧,青少年犯罪率大幅攀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开始进一步拨乱反正。许多已经退休的老教师、老领导出于对国家前途、  相似文献   

17.
本刊于2001年第4期和2002年第12期发表了包先生的《“三个面向”的新解读》和《“三个面向”的再解读》两文,分别探讨了“三个面向”中的“面向未来”和“面向世界”问题,引起读者关注。现再刊发此文,作为这一组文章的结束。  相似文献   

18.
“角”是小学阶段一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材往往会提供一些实物图,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角”,帮助建立角的概念。国内一些小学数学教材采用的实物图主要有哪些?抽象出怎样的角?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教材提供的实物图是否有变化?为了解开这些谜团,笔者查阅了1978年至今的国内10套小学数学教材,并尝试对教材中呈现的实物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三人帮     
“朋友”,一个温暖的名词.“朋”字由两个“月”组成,月字跟“肉”有关的情况很多,比如“脸”、“肝”、“肩”等,因此,月为肉,两个“月”就是两人心连心。新年,严冬的阴霾正浓.在寒风中瑟缩时,想起了朋友;一年的开头,在播种了梦想.跃跃欲试时,想起了朋友.  相似文献   

20.
“驱除鞑虏”口号虽具有反帝和反对民族压迫的革命意义 ,但也带有狭隘种族主义倾向。1 90 5年 8月同盟会成立确定“驱除鞑虏”为纲领之一 ,当年 1 0月孙中山即将此口号改为“民族主义”;1 90 6年 1 0月 ,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制订《军政府宣言》,再次提出“驱除鞑虏”口号 ,但当年 1 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说中不提“驱除鞑虏”,专述“民族主义”,还对民族复仇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从此以后 ,“驱除鞑虏”口号不再出现于革命派的言论之中。 1 91 0年 ,孙中山制定中华革命党盟书 ,用“废灭鞑虏清朝”口号取代了“驱除鞑虏”,思想再次变化。 1 91 1年底 ,提出“五族共和”,彻底放弃了“驱除鞑虏”口号。孙中山放弃“驱除鞑虏”口号是明智之举 ,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