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点梳理 本单元包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共十二节内容。根据2002年版《教学大纲》和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第一章第一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第四节“宗教改革”;第二蕈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八节“16~18世纪的亚洲”不在考试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一、第一个值得商榷的说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七章第六节第130面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理由如下,敬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3.
张伟迪 《教学随笔》2007,(10):10-11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授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第六章第六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金银器中发现庸调银饼四件,人教社教材《中国古代史》第77页插图就是其中的怀集县庸调银饼(见上图)。课本称之为“关中怀集县的庸调银饼”,这一称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现行统一高中教材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两目内容,一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是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组织的形成即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现依据笔者的理解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教版(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第一节的课后练习三是个好题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宏观驾驭材料,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但是,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第一小题的参考答案应再商榷。该题的问题是:“材料一中‘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宽容’是什么含义,应如何理解?”参考答案是:蒋介石打算作一些开放民主的空头许诺。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老版高中《中国古代史》(2003年修订本)第六章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讲到“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时说:“明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有老师和学生常问,为什么明代称西藏为乌思藏?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在高二年级某班上课,内容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国民革命的失败》。主要是讲国民党右派夺取领导权、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9.
中学高中历史教材有《中国古代史》(全一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近代现代史》(下)、《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共五册,教学内容多,时间性、逻辑性强,如复习方法不当,势必直接影响文科综合考试成绩,本人试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谈起,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0.
孙传胜 《山东教育》2002,(29):33-34
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试验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六章元明清部分中的元朝历史与1992-2001年起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以下简称旧教材)第22章“元朝的政治和经济”相比,不论在内容还是在章节结构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大增加了历史知识的科学性、严密性,更加系统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更有利于学生对元朝历史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教材内容的变化1.调整章节结构,便于师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1)旧教材中第22章用了四节内容专题讲述了元朝历史,而新教材则在第六章中前三节讲述…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2003年6月版《中国古代史》(选修)第六章第七节“明清时期的化”中分析了西学东渐的问题。那么,西学为什么能够传人中国?传教士来华传教与西学东渐有何关系?西学的传人对中国科技发展有何影响?本就此做进一步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化”的学习,要求掌握以下两个方面的知识点:一是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二是明清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这与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第六章第七节的子目完全一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做到既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根据考纲要求,阐析教材内容(一)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戴静 《历史学习》2001,(11):27-27
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在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首次补充了“值百抽五”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的实质。那么,“值百抽五”原则究竟是怎样确立的呢?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上,在第二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中,谈到商的兴衰时有这么一段话:“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殷朝。”  相似文献   

15.
赵明锋 《地理教育》2015,(Z2):83-84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区位的选择”第58~61页的内容,第四章的工业与第三章的农业、第五章的交通运输业分别从不同的产业领域研究人地关系;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文地理学中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学习工业区位的重要开端和基础,因此,第四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二章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课后的问答题:“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这道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有的甚至认为无从答起。那么,“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立法、司法、监察等各种权利都操于皇帝一人之手,实行君主一人专制独裁,“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从中央的丞相到地方上的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朝建立后,承袭秦制,未有所改。其次,汉承袭了秦朝实行的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秦统一后,建立了…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正确认识总是在实践中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向高级一步步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02年审查通过)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这五本教材都是按章节体编写,每章有二到八节不等,整个课文按社会形态演变、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发展规律安排,有些一章就是一个阶段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现行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一节有这样一道课后选择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是D。笔者认为,这一答案有待商榷。本节正文没有谈到美国签字与否,楷体字部分则有这样的叙述:“由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后来,美国与德国单独签订和约。”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2000年3月第二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八节课后的第一道问答题“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指兴中会成立后领导的广州起义——引注),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失败——引注)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节有这样一个注释:“赫德,1859年出任中国粤海关副税务司,1863年继英国人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6年,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笔者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