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高中《生物》中介绍生物的生殖种类时,把抱于生殖作为无性生殖的一种类型。事实上,抱子生殖并不一定都属于无性生殖,也有一些属于有性生殖。其判断依据是抱子的形成方式。若拘于是由母体直接形成的,则被称为无性抱子。通过无性抱子的生殖属于无性生殖。若抱子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或两性细胞的质配,即细胞质融合和核配,即细胞核融合,则被称为有性抱子。通过有性抱子进行繁殖的应属于有性生殖。以霉菌为例,无性抱子类型有:①厚垣抱子—一由菌丝顶端或中间的部分细胞的原生质浓缩、变圆,细胞壁加厚形成。②节抱子—一由菌丝断裂…  相似文献   

2.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本第一册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把生殖的类型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但是对只由一种生殖细胞发育成生物个体的生殖方式却没有明确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一,问:根霉(见高中《生物》63页)、青霉、曲霉《初中《植物学》72页)的孢子生殖与高等植物生活史中的孢子生殖有何不同? 答:根霉、青霉、曲霉都是真菌,前者属藻状菌纲,其无性生殖以产生囊孢子形式进行;后两者属子囊菌纲,无性生殖以产生分生孢子形式进行。在营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它们藉这种无性生殖方式反复地、大量地产生营养菌丝体。由此可见它们的孢子生殖  相似文献   

4.
<正> 拜读了《中学生物教学》2004年12期王正彦老师的《单性生殖属于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一文,很受启发。正如王老师所说的,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在划分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标准上确有令人迷惑之处。然而,王老师在讨论单性生殖时认为,“单性生殖的过程中只有一个亲本,并由此确认单性生殖是无性生殖”。我认为这样划  相似文献   

5.
问:《植物学》、《动物学》教材中有一些与生殖有关的概念,如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有性生殖、接合生殖、胎生、体外受精及体内受精等,这些概念如何归类与分析? 答:所谓生殖就是生物孳生后代的现象,为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殖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如草履虫、细菌以及一些扁形动物的分裂生殖、水螅、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衣藻、  相似文献   

6.
江勇利 《生物学教学》2006,31(11):71-71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植物的生殖”一节有这样一个练习题: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学生常常会从马铃薯、红薯、藕、荸荠、芋头、萝卜、姜、蒜、洋葱等都可用地下膨大的部分(块根或块茎)来进行繁殖的现象,理所当然地认为:用地下部分来进行繁殖的都属于无性生殖。所以当有学生提到常吃的花生也属于无性生殖时,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虽然花生也和萝卜、姜、蒜、洋葱等一样在地上开花(生姜在温带通常不开花),但它们却是不一样的在地下结“果”。学生不知地下结的花生果是由花的子房(生殖器官)发育而来的,属于有性生殖。  相似文献   

7.
16.生殖:又称繁殖。生物体产生后代的过程,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17.无性生殖:生物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而只由一个母体直接产生同种新个体(子代)的生殖方式。18.有性生殖:见教材38页。19.分裂生殖:见教材37、38页。  相似文献   

8.
刘景太 《生物学教学》2008,33(10):28-29
1教材分析 “鸟的生殖和发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教材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等生命基本特征是初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而人的生殖和发育等基本知识已在七年级下册安排,本章则着重介绍植物的生殖以及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本节是学完植物的有性生殖引入无性生殖、动物中的昆虫和两栖类生殖和发育等的继续。  相似文献   

9.
繁殖是生物体产生子代的现象,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繁衍后代,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了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其中最基本的是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此外,生物界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繁殖类型,如非细胞生物病毒的增殖、植物的无融合生殖、动物的多胚生殖以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生殖的种类” ,似乎可以认为细菌只进行分裂生殖、根霉只进行孢子生殖、酵母菌只进行出芽生殖等等。事实上 ,每种生物都能通过各自不同的生殖方式来繁殖后代 ,其中许多种生物的生殖方式不仅仅只有 1种 ,而是 2种甚至 3种以上。细菌是一群非常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分裂生殖只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生殖方式 ,通常表现为横分裂 ;少数种类和酵母菌一样 ,能进行出芽生殖 ;有的细菌 ,如枯草杆菌 ,能形成孢子 ,以使其渡过不良的环境。近年来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 ,发现沙门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等少数细菌还能进行有性生殖…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蘑菇”是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生物》第一册第四部分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在“蘑菇”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设计和实施探究“蘑菇的形态结构、蘑菇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调查“蘑菇的生长环境”、“蘑菇的种类”,以及根据课外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蘑菇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探讨、辩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节课是“生殖的种类”的介绍,为后面“减数分裂”、“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节课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概念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课本上插图和挂图的使用,并介绍农业生产上的一些实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生物的卵式生殖,引导学生认识精子和卵细胞的区别。这节课中,关于有性生殖方式的介绍,只介绍了配子生殖中的卵式生殖,为了对这些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以能提一下接合生殖、单性生殖以及同配生殖,异配生殖较好。另一方…  相似文献   

13.
郑弘 《文教资料》2006,(14):31-32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长于记人。对于文章中人物语言的艺术加工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反问”作为一种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史记》中运用得比较丰富。其中“何以……为”与“何……为”、“何……之有”以及“不亦……乎”三种固定搭配很具特色。在语法研究上也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植物学》里,有水绵的形态,构造和繁殖(包括断裂繁殖和接合生殖)的知识;在高中的生物学教材中,也提到了水绵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运用边讲解边实验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这样不仅教学效果较好,而且,知识的掌握亦比较牢固。但是,每当讲授到上述内容时,正值天气寒冷,一时难于采集到新鲜水绵,因此,经常不得不用挂图代替实物  相似文献   

15.
读了王正彦老师《单性生殖属于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一文(本刊2004年第12期),联系自己在进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时的体会,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认识到生物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上的有益启示,从而真正发挥生物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科学观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互相关心“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纲要》思想品德部分中班第一条“互相谦让……”——《纲要》思想品德部分大班第一条〔例一〕你喜欢谁?不喜欢谁? 老师讲述故事: 操场上,有三只小动物在锻炼身体,它们是一只小花猫、一只大公鸡和一只小花狗。小花猫小巧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些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这些新的名词已经进入高中生物教材和高考试题。我认为,教师要能全面掌握一些知识才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长流水。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克隆”这个知识热点,使学生知其然和所以然,作者把克隆的一些内容研究和归纳,望有助于生物教学和使学生能适应新教材和新的高考。一、什么是克隆?克隆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是用体细胞繁殖后代的一种方式。它来自一个亲代,这些无性生殖的后代与亲…  相似文献   

18.
<正> 读了王正彦老师《单性生殖属于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一文(本刊2004年第12期),联系自己在进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时的体会,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认识到生物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上  相似文献   

19.
生与死,历来被人们视为大事。孟轲说:“惟送死可以当大事。”(《离娄下》)《庄子·德充符》中引孔丘的话说:“生死亦大矣。”……原因在于人生中所出现的“死生、存亡、穷达、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德充符》)中,死生是其变化的最大者。虽然如此,但在思想界极其活跃、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对此问题全面而系统地加以论述的并不多。作为春秋时期的“显学”——孔、墨两家、也是基本上持迴避态度的。“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以及所谓的“子不语”等,实际和孔丘的“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论  相似文献   

20.
教材解读本组教材在主题“以诚待人”的统领下,由两条教学线贯穿:一是阅读线,理解什么是“以诚待人”;二是作文线,学会如何以诚待人(做人)。阅读教学是主线,作文教学是辅线。在编排上,其中辅线“作文教学”采用了“总—分—总”的组合方式:总——目标提示主题→导语部分分——分点展示主题→课文部分《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总——生活体验主题→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部分从以上模块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之间存在着整体的联系,这个整体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导语”与四篇主体课文之间的总分联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