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殷人用龟与用骨,多将卜辞契刻在正面,因此在甲骨学研究领域,对正面卜辞的研究历来都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而甲骨背面多施以钻凿,又有刮磨的痕迹,背面卜辞或多为前辞、占辞、验辞,或残泐不清,所以常常被忽视。事实上,这些在正面看不到的前辞、占辞、验辞等,往往可以提供大量重要的信息,如占卜的时间、贞人、事件的发生过程与结果以及其它相关因素。这些重要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辞意,全面把握整版卜辞之间的关系,进而系联相关的同文、成套卜辞并合理地类比、排谱等。本文在全面整理卜骨背面材料的过程中,特别留意背面卜辞反映的相关信息,并利用正面与背面卜辞的残字以及正面与背面卜辞对比等信息,缀合卜骨六组,同时利用这六组缀合,说明背面卜辞对正面卜辞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希望引起学界对背面卜辞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殷墟甲骨卜辞,是100年前出土于殷墟遗址的甲骨文字。经考古学家研究后认定,它是我国殷商时期王家卜官在巫术占术活动中形成的,刻写在龟甲、兽骨上并集中收藏予以保管的古代文书记录。对此,历史学家认为:“(1)殷代社会,王和巫史既操纵政治的大权,又兼为占卜的主持者,所以这些卜辞也可视作政事的决定记录;(2)卜辞集中的出土于殷都安阳,而卜辞所记占卜地往往有殷都以外的,可见占卜了的甲骨仍旧档于殷都;(3)殷都的甲骨有很多是储积和累积于一处,可能是当时的储档之所;(4)非卜辞的卜事刻辞,除了记述甲骨的来历整治以外,还有经管的…  相似文献   

3.
甲骨卜辞是我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记录占卜的文字。本文以甲骨卜辞上文字记载作为参考,重点分析了具有军事色彩的商朝晚期的体育文化及其发展的原因,旨在为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新闻传播领域,信息传播的技术方式、信息接收的环境条件、传播者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新闻传播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拥有了未曾有过的种种信息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5.
罗莉 《新闻窗》2013,(3):30-31
新传播时代,各种高科技传播媒介不断涌现,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日益丰富,传统媒体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纸质媒体作为新闻信息传播途径的优势已经消失殆尽。纸质媒体如何在残酷竞争中保住自己的一方天地?在我看来,只有顺势而为,适时转型,才能保持竞争力。一、新传播时代纸媒必须转型著名传媒学者、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陆小华指出:"就新闻报道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而言,应当说,今天处在新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6.
商代占卜记事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甲骨。甲,是龟甲,多数用腹甲,间或用背甲。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也有一些用牛头骨、鹿头骨、人头骨和虎骨等。占卜用的牛胛骨当为本地所产,商代畜牧业很发达,牛已大批驯养并有丰厚储备,而且祭祀时用牛数量之多十分惊人,于是商人将祭祀后用过之牛的肩胛骨保存下来以供占卜之用。历年出土的甲骨实物表明,龟甲较牛胛骨为多。占卜之前要对甲骨材料进行整治,做占卜准备。《周礼·春官》曰:“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秋天万物皆成,此时的龟最适于占卜之用,攻龟即杀龟,春天将龟杀死,剔去血肉内脏,使之成为龟甲空壳,…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商代的甲骨档案是我国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历史档案,这是中国档案史教材中的结论.但近年来,档案学界对殷商甲骨卜辞是否档案仍有争议.任汉中在<早该走出的误区--析殷墟卜辞是"殷代的王家档案"论>(<档案学研究>2000年第2期)一文中提出:殷墟甲骨卜辞不是档案.主要理由:第一,档案既是一种文化财富,也是文化的产物.商王及其卜官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可能产生将甲骨卜辞转化为档案所必需的档案意识.第二,档案是知识贮存的一种载体,不具有知识含量的档案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正从传统模式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在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中,科技信息的传播在指导农业生产、开拓农业发展新领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组织传播的缺位、大众传播的错位等因素影响了农村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沈燕萍 《视听界》2014,(3):85-87
一、微博介入新闻传播传统媒体受条件限制,提供给受众的信息量和传播范围有限,微博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一限制。作为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微博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速度快、内容新的特点。微博作为庞大的信息集散地,是记者取之不尽的新闻源泉。如今,新闻事件发生,最早赶到事发地的往往不再是传统媒体记者,而是恰好就在附近、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的人,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一般是指殷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符号,从概念上与"档案"并无对等关系,因此讨论甲骨文是不是档案的命题不应该成立.在殷商甲骨中,除了卜辞甲骨外,还有一种家谱刻辞甲骨,后世的谱牒档案可以说与之是一脉相承,由此我们反推出"刻辞甲骨"可以称作档案,即可作"甲骨档案".  相似文献   

11.
论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运山 《当代传播》2007,(4):107-108
新闻传播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最有效途径,新闻传播处在社会文化的敏感地位,肩负着人文关怀的重要使命.如何发挥好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作用,使人文精神在其强大的传播途径中得以传播和加强,是新闻传播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改进之策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和述评.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新闻图片应制作标题,附有精彩的文字说明,以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新闻摄影最主要的特性就是新闻性,及时报道和传递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群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群体传播时代,UGC(用户生产内容)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成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个人化、社交化、社会化和娱乐化等基本特征.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新闻价值观、网络平台利益驱动、新闻报道实践方法等原因,UGC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着虚假新闻、标题党、新闻侵权等问题.本文从传者的新闻素质、用户的法律意识、网络平台、网络推手、自媒体等多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实现UGC网络新闻信息健康传播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灾害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灾害信息传播主体发生多元化转变: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合作共赢,非职业传播主体的多面化信息视角,公众个人传播主体成为突发灾害事件第一时间的传播者。灾害信息随灾害事件发生而同步发布、时时更新、专业全面,满足受众更多需求。灾害信息传播活动不断缩小传播时滞,及时引导舆论,新闻推送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受众到达率。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中,信息生态的平衡发展直接影响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信息生态的失衡会导致新闻信息污染和新闻信息超载。给传媒生态带来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影响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和传播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新闻传播中生态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闻传播中信息生态保护的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徐杰  赵林云 《青年记者》2020,(8):105-107
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以报道严肃新闻为主,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着重传播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突出信息传播的社会效应,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话语表达优势凸显自身的权威性,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演进,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智能平台迅速崛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人们之间相互进行的获取新情况、交流新信息的社会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的需要。文字产生以前,主要是利用口头媒介传播。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报纸是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工具。小报自宋代产生后,直到清代,一直是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宋朝时“小报”出现的原因、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类型及其保护的方法甲骨档案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档案 ,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甲是指龟的背甲和腹甲 ,骨是指牛的肩胛骨或其它兽骨。甲骨是当时的占卜材料 ,也是当时档案的主要载体。甲骨档案的保存采用窑藏法 ,即所谓“登于天府”。甲骨档案主要出土在宗庙建筑右半穴或地下室的圆窑中 ,窑深一般都在2公尺左右。金文档案青铜器上铭文铸字不自周始 ,在商朝就已经出现。西周时发展到专为记事铭文而铸青铜器 ,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金文档案。金文档案的保存也采用窑藏法…  相似文献   

19.
刘玉 《青年记者》2007,(22):68-69
作为以传播信息、"监测环境"为职志的大众传媒,对灾难信息的传播是其应有之义。然而,或囿于观念、或囿于利益,当下灾难新闻传播与传媒所要担当的社会职责差距尚远。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搞好灾难新闻传播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传播状态的新闻文本,主要处在两种基本语境之中:一是由它与其他作品及其相关信息载体构成的媒介语境;二是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心理等构成的宏观的传播语境和收受语境,也可以称作社会语境。媒介语境与社会语境赋予传播态新闻作品以“语境信息”,使新闻成为现实传收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