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儒家和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源流,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生发的两大基础。儒家主要从功利的角度来认识文学艺术,而道家则主要从审美的角度来要求文学艺术。但两家思想对传统文论的影响又不是泾渭分明的:一方面,在某个具体的时代、某个领域,某种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某个时代又分庭抗礼;一方面,二者又相互融合,相互交织,构成传统文论复杂而又轮廓分明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文学理论是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精彩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以往的儒家文论研究过程中,一般以孔孟为主体,这当然有相当的道理。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完整的文学理论的思想体系,却是建立在苟学的基础之上的,作为原始儒家的孔孟文论与作为大一统封建社会的荀子学派的儒家文论精神并非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因此,对于儒家文论的真正版本与完整的理论体系,应当加以重新研究与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康熙大帝立身治世赫赫于史 ,与历代明君相比自有其长处。他研经究史“体诸身心 ,措诸政事”,以立身致用的宗旨 ;以弘扬道统、治统为己任。御制文阐释儒家思想精微深邃。以儒学治国 ,曰仁、曰义 ;养也、教也。儒家民本主义之精华 ,帝予以况现升华 ;儒家王道大一统思想 ,帝践履辉煌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功载千秋  相似文献   

4.
孟子的文论思想是先秦儒家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方面孟子的思想更是独树一帜,它涉及到创作主体、创作背景、语言表现、读者修养、阅读态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除了刘勰、严羽等少数几位文学理论大师以外,还从来没有哪位哲人能像孟子这样把文学批评问题阐述得如此深刻、如此系统。具体来说,孟子的文论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知人论世;(二)以意逆志;(三)养气知言。  相似文献   

5.
孟子的文论思想是先秦儒家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方面孟子的思想更是独树一帜,它涉及到创作主体、创作背景、语言表现,读者修养、阅读态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除了刘勰、严羽等少数几位文学理论大师以外,还从来没有哪位哲人能像孟子这样把文学批评问题阐述得如此深刻,如此系统。具体来说,孟子的文论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知人论世;(二)以意逆志:(三)养气知言。  相似文献   

6.
《神童诗》相传是由北宋时期的反动儒生汪洙编纂而成的。它作为“训蒙教科书”,大肆宣扬儒家反动教育思想,是毒害广大青少年的一株大毒草。《神童诗》一开始,就高声叫唱“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鼓吹人世间千万种行业都是下贱的,只有读书为上。还说,“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  相似文献   

7.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精华包括善事父母;立身报国;珍爱生命;推恩博爱;谏亲尊长;崇尚和谐等几方面。其糟粕包括移孝作忠;无后为大;父子相隐;厚葬久丧等内容。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提高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儒学对中国古代小说有多方面的影响,而最能体现儒家文学观念的"文以载道"思想,对古代小说的总体构思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与"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从文论的角度看,"文"一般指文学,"道"一般指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等。儒家"文以载道"观念,对古代小说的创作意图、人物形象设计、情节构筑、审美追求等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以德治国”,追根溯源是对儒家“德治”思想中以民为本,立身惟正,举贤任能,教而后刑等积极合理因素的深刻借鉴和继承,包容了儒家“德治”智慧的深厚底蕴。“以德治国”与儒家“德治”在性质和内容、主体和目的、实施时的地位和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和不同。“以德治国”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新时期对国家管理机制进行理论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立身之道与文章异”,这是宫体创作的主导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受到了齐梁时期日益兴盛的佛教二谛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萧统的二谛新解,与宫体这一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萧纲把佛学思想转化为指导文学创作的理论,一是他有较萧统更自由的生活环境,二是魏晋以来立身与为文越来越分离的创作现实。这一理论,对宫体弥漫梁代中后期文坛并影响陈隋和初唐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萧殷的十七年文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了对个性与集体、形式与内容、倾向性与艺术性的既矛盾又统一关系的重视。这种重视,使萧殷的十七年文论的内涵显得较为丰富与复杂,而这种丰富与复杂又从一个方面折射了十七年文论现代性的综合性特点。当然,由于种种原因,萧殷的这种对话性思维并没有在他的文论中得到完美、彻底的实现。但无论如何,他在个体与集体、形式与内容、倾向性与艺术性之间寻求对话的努力,至今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那就是,只有坚持以综合性思维和方式去看待文学,对于十七年文论的评价才不会出现极端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萧纲、萧绎的文学思想,过去经常受到指责,批评他们只重形式,忽视内容。本文通过萧统和萧纲、萧绎文学思想的比较,认为萧纲、萧绎的文学思想和萧统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他们都有文质并重的思想,只是由于时代文风的影响,萧纲、萧绎没有象萧统那样把文质并重的思想贯彻始终,而和萧统走上了不同的美学追求道路。  相似文献   

13.
独立的文学精神赋予萧红小说较同时代女作家创作更辽阔深远的"现代性"内涵,它蕴含着深邃的社会性主题,丰富的女性文学主题,深远的哲学性主题,"现代性"成为萧红小说创作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丽”是萧纲、萧绎对文学形式的根本追求,两人不仅从理论上倡导,而且贯彻到各自的宫体诗赋创作实践中:韵律流丽和谐,对仗精工整饬,色彩香软华靡。二萧的宫体诗赋虽有内容狭窄的一面,但其香艳、绵软、流芙的文学形式美,确实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有其独特的美学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说到《小鲍庄》与"文学寻根"的关系,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毫无疑问地认为《小鲍庄》该归属于这一"思潮",这是今天的文学史给我们的结论。事实上,当我们重新翻阅80年代有关这部作品的文学批评时,会发现这个结论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理所当然,而是经历一个被反复推翻又重新建立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解读会为我们展现一个真正的有关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结论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6.
郝经是元初重要的文学家,他不仅文学创作丰富,而且有系统的文学主张。他的文学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用”的文论观点,强调文学创作要以实用为主。二是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顺”的概念,主张文学创作要顺应事物本身的道理和形式而不主张“作文”。三是在作家的修养中提出了“内游”说,郝经的“内游’嚏从创作的本体上解决文学创作中文与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8.
“四萧”文献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9.
李琦 《培训与研究》2006,23(4):10-12
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萧红《生死场》的叙事模式独具一格,它标志着萧红文体由探索向成熟的转折,在萧红文体研究以及在中国现代小说结构史上具有创新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彭睿 《鸡西大学学报》2014,(11):116-118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以"余味"说为审美标准,形成了重视"才情"反对"苦吟"的创作动机论,峻洁句法与浑厚用典的创作手法论,从而组成了一个从文本创作到文本欣赏较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其成书时间约在北宋中期,早于公认的具有转变意义的叶梦得《石林诗话》,因而在"论诗及辞"类诗话中具有萌芽性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