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十分注重孝道思想,它不仅在古代社会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也有着积极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个人、家庭、社会和自然四个方面。在家庭方面,它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家庭养老;在个人方面,它可以帮助提高个人修养特别是个人心性修炼;在社会方面,它起到了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并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自然方面,它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它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内涵主要是指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新形态,必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平民思想家,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提出的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在理性主义美学占据主流的启蒙时代不被人重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当人们反思启蒙理性给人类带来的物质繁荣与精神失落时,他的这一观点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弄清卢梭美学观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既有助于对启蒙运动时代美学思潮的全面把握,也有助于理清近代西方关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同时也对我们当下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产力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一统天下,后现代生产力是以自然生产力的优先发展、充分发展、重点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生产力。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革命,与后现代生产力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端正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基本态度、理念、认识,并付诸开发与利用自然的实践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伦理层面、操作层面以及保障层面等三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丰富与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和谐社会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有改革社会经济评价体系、改革政绩考核体系以及丰富环境管理手段等等。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提出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的新方向。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遭遇了发展的瓶颈,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等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生态化的文明环境,使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高度和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文明依赖自然,人依靠世代传承的经验决定当下的行为。工业文明则超越自然,人按照理想规划社会,决定当下的行为。现代社会科学本质上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注重从经验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掌握规律,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经验理性特别发达。这是好事,也是弱点,制约着中国社会和社会科学由经验向理性的跃迁。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成就历来都必须依靠自然和开发资源为基础。本文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人类历代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简要地分析探讨并提出当今工业时代创建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晴雯是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结束了一生的人物形象,自始至终是按照作者曹雪芹的原意来塑造的。晴雯之死,饱含了作者的感情,对于全书情节的发展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人物自身因素、外在因素、阶级因素等方面,分析论述了晴雯之死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时代(黑色文明)未来将要走向综合文明(绿色文明),农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依赖自然客体的时代,工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对立的时代,未来的综合文明必将走向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辩证统一,人类通过合理的科技创新,将营造起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洪洞、介休两地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水利碑刻。这些水利碑刻的内容显示,当时官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公示祭祀方式、水利约定,无非就是要起到其对民间社会的有效社会控制,因此,水利碑刻也就具有了一定规范意义。从某种角度说,水利碑刻的这种规范意义与习惯法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汾河流域水利秩序与社会管理的特有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在旅游活动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自古以来就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有许多旅游景点与文学作品关系密切,旅游景点因此富有文化意义;游人更因文学作品的描写铺陈,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文学作品在旅游活动的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意义是语内交际(intralingualcommunication)和语际交际(interlingualcommunication)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但意义是什么?普通人和语言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自然有别。本文认为,运用社会符号学的观点把意义分为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做法值得推崇,并且具体论述了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不同层次意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道路不仅对中国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对世界有着普适性意义。它的世界意义集中表现为:为大国崛起探索了新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经验,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作为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古国,我国有着优秀璀璨的历史。在千百年历史文明的传承之下,诞生了众多优秀的宝贵文明,这些历史文明经历过雨雪风霜的打磨、经历过文人墨客笔水的润滑,有着文明、道德、思想的传承意义,在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素质水平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与意义。本文将以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误区为着手点,分析传统文化进高校的意义与路径,希望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培育新时期的高素质文明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个意义系统,人们通过它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来处理自己与他人及社会这个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然而,对于中国而言,社会整体正处于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转型期的特定历史现实,导致了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缺位。在这种情况下,“八荣八耻”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缺位的不足,并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社会主导意义系统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新的时代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树立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观和树立“绿色消费至上”的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价值理念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人们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人民教师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其应当为祖国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净化人类的灵魂,把人类的文明与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今,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社会正处在转型阶段,然而,总是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道德负面问题,由此,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本文中,我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从而希望为我国的中小学师德建设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两个精华”就本质内涵而言,凝结“六个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哲理、铸塑当代中国的精神内核、塑造当下中国国格与国民气节的灵魂、揭示人类文明进路的历史机理、内蕴制衡霸权与引导世界向优而变的全球治理之法。它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自信与历史贯通性、文化自信与文化继承性、文明自信与文明创造性;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党自信与政治丰富性等时代特征。从世界意义而言,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对文明激活与改造的方法论意义;倡导代表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基本价值理念;给出了回答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展现出习近平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政治家、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时代精华既来自于中国也贡献于世界;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文明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0.
两型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具有生态文明的根本属性和内在特征,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社会模式。工业文明时代发展起来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两型社会"的建设水平作出科学评价,伴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评价指标也将逐步被改进、被生态化。"两型社会"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将成为符合评价"两型社会"的生态文明实质的发展必然性的科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