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萍 《考试周刊》2012,(89):29-29
在语文课堂上,所涉及的知识广泛,若没有一定的过渡语进行内容之间的衔接.那么语文课堂便失去了“语文味”。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使用,而且应不断地优化过渡语。  相似文献   

2.
一节课的教学,无论是从课题到课文,从此段到彼段,从这个环节到那个环节都涉及到一个“连”的艺术——过渡。如果在该连接处而没有连接,课堂教学结构就会显得松散。教学过渡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过渡语乃课堂教学的“筋节”,它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前后衔接,转换自如,结构上完整严谨,不留下生硬的跳跃,还能起到内容上承上启下,思路上前后贯通,学法上忆旧探新,心理上迁移接续等作用。从一堂课的整体来看,它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的优化组合。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过渡语”的设计。语文教学中过渡语的运用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学语言就是用来向学生讲述知识的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根据不同的作用可分为“导语”、“过渡语”、“提问语”、“评价语”、“总结语”等等。本文就“导语”、“过渡语”、“评价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认识。 一、导语 好的导语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导语的形式可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学情来设计。  相似文献   

4.
一堂好的语文课,开篇应有导语,中间有过渡语,结课时要有总结语.离开了这些,我们的课堂将死气沉沉.其中,最见功力的就是过渡语了.优美的过渡语,可以让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提高,事半功倍.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尝试着采用各种形式的过渡语,丰富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过渡语是衔接教学各环节非常重要的桥梁,恰如其分的运用课堂教学过渡语不仅是评价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过渡语的重要性和过渡方式做以概括和总结,希望对今后的高效课堂乃至教育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活”、“巧”、“悬”。   所谓“活”是指活开头。教师设计好导言,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它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如讲初中一年级“秦朝的统一”时,教师先在黑板上按战国七雄的位置画出七个小方框,请学生上台将七国名称写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再用问题导入新课:“秦到底是怎样灭六国得天下的呢 ?得天下后又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巧”是指巧过渡。过渡语要启发思维、引人入胜。如“三国时期”第一子…  相似文献   

7.
语素质教学的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语素质教学,首先必须摒弃以讲析为主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再次要突破课堂教学氛围,指导学生语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8.
严春霞 《甘肃教育》2013,(24):80-80
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的。每个教学环节,好比是散乱的珠子,而过渡语则是串联这些珠子的丝线,缺少这根丝线,再璀璨的珍珠也不能成为精美的项链。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串联一个个知识点,巧妙运用过渡语,使语文课堂教学自然连贯。下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经验,谈一点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在导入语、过渡语、结课语这三语中。最能体现课堂教学智慧,反映教师教学风采的当属过渡语。因为过渡语在课堂中用得最多,作用最大。恰当精巧的过渡语,不仅能使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浑然一体。而且还会给人以或如行云流水或跌宕起伏或曲径通幽之感,从而使课堂更显精彩。  相似文献   

10.
蒋琳 《湖北教育》2010,(9):39-39
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让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结构严谨有序。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准确度、连贯性以及技巧性等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正相关。但是,有一种教学语言常被教师们所忽视,那就是课堂教学过渡语。所谓课堂教学过渡语,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之间承上启下的语言。它与导入语同中有异:相同的是它们都有启下的作用,不同的是导入语单纯启下,一般用于一节课的开始,过渡语则既启下又承上。一、有效整合,用过渡语"串联"教学内容英语教学涵盖了包括词汇、句型和篇章在内的  相似文献   

12.
过渡语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过渡时所使用的语言。它与导入语同中有异:相同的是它们都有启下的作用,不同的是导入语单纯启下,一般用于一节课的开始,过渡语则既启下又承上。不少教师对过渡语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它只是一节课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用语,无关紧要,所以对此无所用心,千篇一律地用“这一部分就讲到这里,再来看下一部分”之类的语言来实现从一个知识点向另一个知识点的转接,显得生硬、呆板。更有甚者,有的连这样的语言都没有,将所有内容一股脑讲下来,眉目不清,条理不明,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说,要实现语文…  相似文献   

13.
巧设过渡语言优化课堂教学──以《林海》为例谈阅读教学中的过渡语设计张岩一篇文章,为了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作者往往在其中安排一些过渡句、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理,为了使课堂教学效果突出,也必须重视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设计,使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一堂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可以恰当地进行分割的,又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合适的过渡语就显得相当重要。过渡语在几个方面内容的组合衔接上常常有其独到的妙处———简洁明确、自然得体,紧密连接,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能起到有益的作用。这里,以技术基础课《公差与配合》的教学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过渡语方式。引入式利用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与教学内容挂钩,将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和简单的专业术语联合使用,引导学生从课外知识进入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容…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准确度、连贯性以及技巧性等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正相关.但是,有一种教学语言常被教师们所忽视,那就是课堂教学过渡语.所谓课堂教学过渡语,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之间承上启下的语言.它与导入语同中有异:相同的是它们都有启下的作用,不同的是导入语单纯启下,一般用于一节课的开始,过渡语则既启下又承上.  相似文献   

16.
语教学的“少、慢、差、费”,多年来不断遭到批评却改进不大。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语课上得最多,结果却是“语学得最没底儿”,所以,语教学改革最为迫切。而课堂教学是语教学改革的前沿,课堂教学结构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以说,我们必须提高语课堂教学效率,争取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要想学生动起来.教师巧妙的过渡语在高效课堂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魅力的课堂过渡语,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金钥匙。那么,一节成功的课对于过渡语又有怎样的要求,又有哪些过渡的形式呢?在此结合教学实例,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突出素质训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动脑,动口、动手。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应和谐统一,互相促进,素质训练一要做到“有序”性,即练习要有合理的梯度;二要做到“迁移”性,把“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当作训练的主要目标;三要做到“创新”性,训练出新意,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做到语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每个环节的设计要有艺术,还要求环节与环节之间有"过渡"的艺术。过渡语是在教学过程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语言,如果把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比作是一条完美的项链,那么,一个个的教学活动好比是这条项链上的一粒粒珍珠,而各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联这些珍珠的红丝线。缺少了这条红丝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项链。可见,过渡语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有很大作用的。(一)妙趣横生的过渡语可以引发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语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中小学语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效用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它是教育评价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小学语教学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进行中小学语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牢牢掌握共性量标和个性量标,并使之和谐统一,从而促使中小学语教学走向科学、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