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信息不仅可以增强语言交际的力度,促进交际全过程的完整性而且还能弥补语言交际的不足,达到语言交际难以取得的效果。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教师在使用课堂语言的同时,有必要充分重视语言交际手段之外的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把它渗入到平时的语言教学中,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2.
《综合英语教程》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掌握。用外语交际,只知道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外语交际所需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因为交际非但要符合语言规范,而且还要符合文化规范。外语教学中要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时并举,后者为前者服务,保证学生在外语言际中的正确理解和表达。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综合英语教程》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论非言语交际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所具有的品质优良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如同增进情感的催化剂、协调关系的融化剂、发展智能的兴奋剂。不仅可以弥补语言交际的不足、增强语言的特色扣魅力。还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它是教师教学技能和行为规范.乃至整体素质的展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大量的语言事实论述了标点符号的特殊修辞作用 ,认为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语义得到延伸 ,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 ,还可以独立地负载特定的语言信息 ,从而相对独立地完成一定的语言交际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是一种专门性的交际语言。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相似文献   

6.
杨丽 《天津教育》2022,(4):44-4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上有独特的优势.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语言能力是关键,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而且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  相似文献   

7.
徐萍 《文教资料》2010,(4):45-47
目前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表达方法,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概念隐喻(CMT)这一全新理论为认知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为二语教学提供了新启示和新方法.但迄今为止,隐喻和二语教学的关系的研究基本处于起始阶段。本文根据CMT“思维的隐喻性”这一认知观提出.隐喻具有重要教育价值.隐喻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可以提供词汇隐喻意义的指导性原则.更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因此,语言教学除了注重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之外,还应把培养“隐喻能力”应作为一项语言教学内容.使其成为培养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并提出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修辞格原来多见于文学作品中。随着商业的繁荣、发展以及消费者教育水平、文化层次的提高,现今商务活动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文学性笔调。文学修辞在商务中广泛使用,不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还丰富了商务语言,拓宽了文学修辞的语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陈新荣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1):30-31,108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能力是在完成一系列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实现的。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还可以通过在完成交际任务的相互协作中体验教育的价值,实现人格的提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营造合作友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现代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教材对课文的连用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加大了古诗文的比例,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训练出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文化气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适当进行文言文修辞教学,不仅有助于准确理解文言词句,有效培养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深切领悟文章的题旨情境,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把握,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了解经典语言美感的来源,增强对语言美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赏鉴水平。古代汉语的修辞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方式,如譬喻,称代,夸饰,双关,比兴、排比,设问、对偶、对照.借代等,现代汉语都还常用,它们的性质和作用古今也大致相同,我们不难理解。在这里,只对初中古诗文中出现的特殊修辞现象加以梳理和解析。  相似文献   

11.
人们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不沦是语言交际还是非语言交际都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特性的文化相互接触,相互之间的误解和冲突在所难免。本文提出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进行语言教学,而且还应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修辞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选择恰当的表达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的言语活动。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现象、探讨修辞规律,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门科学。修辞在信息时代有重要作用。学习修辞,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有助于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研究修辞可以扫除语言交际中的信息障碍,保证社会信息畅通。修辞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修辞在高等院校的文科院系已列为重要教学内容,但修辞教学在中学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语音修辞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它能使英语语言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语音的变化又能烘托出语义,使人感受到事物的内在涵义。语音表达手段不仅在口语交际中至关重要.而且在书面语有明显的修辞和文体功能。恰当地运用语音的表达手段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实用修辞在手机短信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修辞是在一定语境中为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方式,以收到最好的交际效果的过程。手机短信是现代人彼此交流的方式之一。要使手机短信的语言能够感染对方,打动对方,让对方感受到写的心意,就必须充分发挥修辞手段的作用。实用修辞在手机短信中具体表现在大量使用修辞格,使用各种修辞格可以达到写所需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职英语专业教学要改变脱离实际的低效率局面。英语的应用能力是通过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来培养的,但语言知识和技能还必须用于实际的涉外交际中才能转化为实用能力。实用能力是指在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更加重要。他们更希望看到学习的“即期”实用效果,并把这种效果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的,修辞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既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修辞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而又系统地进行修辞教学,同时要结合各类语言技能课来训练学生的修辞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丽 《天津教育》2022,(10):44-45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上有独特的优势。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语言能力是关键,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而且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异域文化,学会接纳、尊重和关心文化差异,使语言知识与文化意识融合,达到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汉语修辞学体系基本上是语言要不修辞一统天下,实际上非语言要素不仅可以构成一般性修辞,而且可以构成修辞格。非语言要素修辞理应成为汉语修辞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汉语修辞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应包括语言要素修辞和非语言要素修辞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王莹莹 《海外英语》2013,(13):95-96
听说读写译是语言学习的五大技能。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五大技能必不可少的一项,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并与其他技能息息相关。系统功能语法为英语阅读及其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系统功能语法作为一种语篇语法,清晰地勾画出了语篇分析的层次和步骤。在英语阅读及其教学中,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特征对语篇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避免对语篇作出主观的随意的评论,而且还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习者用语言来进行推理。另一方面,系统功能语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语法教学和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的提高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学习者把所学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尽快转化为语言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语言使用中。  相似文献   

20.
听说读写译是语言学习的五大技能。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五大技能必不可少的一项,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并与其他技能息息相关。系统功能语法为英语阅读及其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系统功能语法作为一种语篇语法,清晰地勾画出了语篇分析的层次和步骤。在英语阅读及其教学中,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特征对语篇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避免对语篇作出主观的随意的评论,而且还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习者用语言来进行推理。另一方面,系统功能语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语法教学和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的提高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学习者把所学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尽快转化为语言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语言使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