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丰碑》。(板书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板书:“军需处长”)生:红军队伍的任务很艰巨,行军条件很恶劣。生:我补充,课文写了将军开始为军需处长生气、发火,可是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以后,对军需处长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板书:“将军”)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师: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好。请再说说你有哪些不明白…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通过《丰碑》一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精神;学习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队伍,不怕困难,舍生取义,以天下为公的革命传统美德。教学难点:1.“丰碑”的含义。2.军需处长的精神与这支队伍胜利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板书课...  相似文献   

3.
【课例简析】《丰碑》一课讲述了一位军需处长在红军行军途中被严寒夺去了宝贵生命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军需处长(革命老前辈)为了革命、为了他人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全文语言朴实无华,层次分明,富有极强的感染力。采用“创设情境、塑造形象、抓住词句、落实训练”的教学方法能让孩  相似文献   

4.
赵挚 《湖南教育》2002,(11):48-49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的主要部分。先把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找出来读一读,边读边标记你所认为的关键词句,并根据关键词句展开想像,然后,请把你想到的、悟到的告诉给大家。(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点思索,然后交流)生:我从“单薄破旧”想到军需处长身上的衣服又少又破,他的衣服穿了许多年了。生:军需处长本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件御寒的棉衣,可他被活活“冻僵”了,这让我十分感动!师:你能抓住关键词,很有眼力!生:我从“光秃秃的树干”想到当时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师:你的感悟很独特。大家想一想,军需处长的棉衣哪里去了?请…  相似文献   

5.
郝伟 《辅导员》2013,(2):56-57
<正>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过程。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会不会阅读,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知识的质与量。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讲有读.而且要努力克服"重讲轻读"的现象,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导和训练,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使之学会自学,为今后脱离指导的阅读准备条件。以《丰碑》一课为例,我谈谈如何以读为主,强化训练.整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题目"丰碑"指的就是这位军需处长以及他一切为他人.一切为革命,宁  相似文献   

6.
郝伟 《辅导员》2013,(3):56-57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过程。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会不会阅读,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知识的质与量。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讲有读.而且要努力克服"重讲轻读"的现象,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导和训练,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使之学会自学,为今后脱离指导的阅读准备条件。以《丰碑》一课为例,我谈谈如何以读为主,强化训练.整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题目"丰碑"指的就是这位军需处长以及他一切为他人.一切为革命,宁  相似文献   

7.
《丰碑》一课讲述的是一支红军队伍行军途中经过云中山时发生的一件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文章涉及的人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将军,一个是军需处长。其中将军的表现贯穿始终,但核心却是军需处长,是那在严寒中一心为大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军需处长,是与云中山化为一体成了“晶莹的丰碑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结合课文插图,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把军需处长比喻为一座晶莹的丰碑。生1:这是因为一个僵冻的军需处长,依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雪不断地下,大雪把这个军需处长的全身都覆盖了,雪越下越大,越堆越高,成了一座小雪山,人们把他比喻为一座晶莹  相似文献   

9.
《丰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长征故事。为了让学生领会“军需处长”这一人物所表现的深刻内涵,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我不是仅仅停留在线型的静态分析上,而是把学生领进课文的故事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去加以理解。因为理解感悟是核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一、通读全文,读出“军需处长”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概述故事: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部队缺少御寒衣物,一位老军需处长将自己的御寒衣物让给了别人,自己却冻死在一棵树下,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打捞”故事中的主人公,“军需处长”这…  相似文献   

10.
师:现在咱们请四名同学为大家朗读课文,请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课文的哪一部分最使你感动 ?  (生每人各读一段)   师:谁愿意先谈一谈,课文的哪些地方最感人?   生:我觉得描写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形象的那一段最感人。   生:我觉得描写将军神态、语言的句子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丰碑》一课是小学语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它讲述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掌管着军需物资却被严寒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章语言精练生动,情节催人泪下,是向学生树立英雄榜样.渗透“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思想教育的极好范例。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赞颂了红军将士那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揭示了红军能战无不胜的重要原因. 设计理念: 1.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本节课在设计时体现信息技术营造情景的特色.通过多媒体展现了被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画面,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教师充满激情地引读,把学生带进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带进风雪弥漫的红军征途中,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2.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本节课时,教师在各个环节中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教给学生"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简介 精读课文《丰碑》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不畏严寒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使学生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丰碑》是一篇文笔细腻、蕴含深情、十分感人的课文。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在行军途中。赞颂了军需处长为革命胜利,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教学设计》2010年第9期刊登了山东单县王元安老师的文章《对"文本解读个性化"的思考》。文中,王元安引用了《丰碑》一课的一则教学案例,转录如下:师:你们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我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他是个关心集体的英雄。生:军需处长是一个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好战士。  相似文献   

16.
谈永康 《江苏教育》2001,(14):23-23
《丰碑》一课的教学已进入了高潮,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完了第13节。此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多么伟大的军需处长!多么感人的高贵品质!学生的内心掀起了情感的巨澜,沉浸在课所创设的特有氛围里。  相似文献   

17.
《丰碑》是第十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在艰难的行军途中,军需处长忠于职守,温暖他人,而自己却被风雪严寒夺去生命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军需处长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歌颂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文中着重塑造了军需处长可歌可泣的高大形象,教学时可借助这一形象,运用“读、勾、思、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入情入境,深入领悟“丰碑”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王芳  乐萌 《云南教育》2003,(2):41-42
(自读课文导入)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全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词或句或段落。先读一读,再和同桌说说为什么打动了你?(学生读、议)[评析: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所呈现的是阅读个性化的自主活动。“自读———选择———感悟”环节的设计把学生推向了主体的地位。]生:第七自然段最让我感动。因为一个军队主管被服的军需处长,竟然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活活地冻死在冰天雪地里,我被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师:你体会的真好。由军需处长的“单薄而又破旧的衣服”联想到了他特殊的职务…  相似文献   

19.
包凤华 《江西教育》2004,(24):33-33
情节增补法.由于表达的需要,有些课文常用略写和虚写。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作者原意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使增补的情节内容具体化。如《丰碑》一课中讲将军看到有人冻死在冰天雪地里.他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吼叫:“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这时候,有人告诉将军.死者就是军需处长……这里的省略号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丰碑》记叙了过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在记叙方式上颇具特色,它没有正面记叙军需处长怎样与寒冷、饥饿作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经过,只是侧面描述了将军看到死人后的几次神态变化。因此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人物崇高精神就成了这篇课文教学难点之一。笔者以为可从如下三点突破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