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句子:(1)为了我们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我希望我们不但议论我们的伟大成就,并且也议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太阳的光辉》)这句是单句,还是复句?若是复句,是一般复句,还是多重复句?人们常分辨不清,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句有四处停顿,只有两个分句,两个‘为了……’是这个句子的前置状语,表示递进关系。”(王燕儒《识别多重复句的几  相似文献   

2.
《太阳的光辉》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为了我们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成绩,我希望我们不但议论我们的伟大成就,并且也议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对这一句法,王燕儒和钱文胜先生分别在’93.11的《语文教学通讯》和’94.11的《语文知识》上发表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汉语知识短文《复句的扩展——多重复句》在介绍多重复句的分析方法时,举了如下一例: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目的)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并列)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笔者认为,教材对这个句子的分析是不妥的。这个句子不是由三个分句构成的多重复句,是一个只有两个分句的一般复句。“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这个介宾短语是后边两个分句共用的。状语。《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2.8介词]条中明确规定,“为了”是表示“目的”意义的介词。“为了”可以直接用在名  相似文献   

4.
“通过学习,我们相信,必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大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而做出新贡献。”(《中图教育报》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七日一版) 这句话的宾语是一个由三个省略主语的分句组成的因果复句。第一个分句毋庸置疑主语是“党的十三大”,按照主语承前省略的规律,第二、三两个分句的主语理应不变,  相似文献   

5.
第六节多重复句一、多重复句及其特征内部包含两种(以上)意义关系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试比较: 1、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2、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例1分号前后各有一个分句,每个分句各从一个角度阐述共产主义风格是什么,它们之间只有一种关系:并列。例2则不然,一共有四个分句,第一、第二两个分句与后面第三、第四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第一、第二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第三、第四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和并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27页说:“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是:第一步,先要从整体上分析,把整个复句划分为两个分句,并弄清楚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多重复句大多数是能先分为两个分句的,但也有不少是不能分为两个分句的。象下面的多重复句就非先分为三个分句不可: 它们不是生动活泼的东西,而是死硬的东西了;不是前进的东西,而是后退的东西了;不是革命的东西,而是阻碍革命的东西了。(《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88页)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第一层是三个分句并列。  相似文献   

7.
编辑老师: 统编语文初中第五册在讲到复句时说:“复句有两大类。’即“分句和分句之间没有主次、轻重的分别”都是联合复句。“两个分句有主次、轻重之分”“一个分句是偏句,一个分句是正句”的为偏正复句。  相似文献   

8.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第四段第三句是个结构复杂、含意深刻的长句。这个长句,从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上来分析,我认为是个长复句。它由两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不长,第二个分句很长,结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人教版)知识短文《复句的扩展——多重复句》中有这样一个例句: 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双心共状”结构下’笔者加着重号,下同) 知识短文分析说,这个复句“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备课中,有的老师说应该是五个分句——句中“用它当罐盛过水”和“当碗蒸过饭”之间用的是逗号,是两个单句形式,应该分析为两个分句。有的老师说,本当是四个分句——在课文《井冈翠竹》原文中,这个复句中的“当罐盛过水”和“当碗蒸过饭”之间打的是顿号,知识短文引作例句时标点有误。于是讨论的结论是:如果在这两个单句形式之间用顿号,整个复句就是四个分句;用逗号,就是五个分句。  相似文献   

10.
“安慰”谁?     
《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对于“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一个分句,某些教材串讲成“那刘和珍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我认为应讲成:“那我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即安慰的是”我”(作者),而不是死者(刘和珍)。 从这一句的语法结构上看,它是一个假设复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我”,第二分句的主语蒙前被省略,如果补上主语,则这两分句为“倘使我能够相信真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试用本)《语文》第六册上说:“(2)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例句(2)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复句,每个分句都是一个单句,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结构上也只有一个层次.”关于并列复句这个问题,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上说:“每个分句分别说明或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选入了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编者在该文的《思考和练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具体分析“他终于不讲‘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了,一一都是同一手段”这个长句子包含几层意思,其中哪些分句省略了主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由于《思考和练习》的提示中指出:该句子“包含几层意思,其中哪些分句省略了主语”,因此有的教学参考资料便将它分析成包含三层意思、省略了两个主语的三重复句,有的语文杂志刊文将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英语教程》(胡文仲等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一册,P243)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句子:(1)Finally,in 1823,an event took place that gave New York City.once and for all,its leading position.句(1)中的that-分句,究竟是关系从句作定语,还是同位语从句,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个由that引导的关系分句作定语,修饰(或限定)名词event;另一种看法认为这是一个由that连接的同位语从句,与名词event同位,是对该名词的补充说明.对于以上两种看法,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更为妥贴一些.如果我们仔细划分一下句子的成份,就不难发现,句中的that-分句,应该是关系分句作定语,它在句中的作用,不是用来对名词event进行补充说明的,而是用来限定该名词的.只是为了避免造成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头重脚轻”,而将that-分句后置罢了.  相似文献   

14.
多重复句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为了分析清楚,必须注意以下的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弄清它是由几个分句组成的,并在每个分句前面标上号码。怎样才能弄清一个多重复句有几个分句呢?这就要求能够辨认单句的类型(如主谓句、省略句、无主句、独词句)。例如:①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②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③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④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⑤  相似文献   

15.
如何区分单句与复句,是学习复句这部分语法内容的难点。关于单句与复句的区分,五十年代曾有过全国性的讨论,但有些问题至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林祥楣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指出:“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与单句中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我们知道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有的是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有的是事理关系,例如并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6课《大海的歌》第二段第二句说:“船开了,海轮随着海波荡漾,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这是一个并列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船开了”是第一个分句,“船”是主语,“开了”是谓语;“海轮随着海波荡漾,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是第二个分句,“海轮”是主语,“航行”是谓语,“随着海波荡漾”是介词结构当状语,“在海港里”也是介词结构当状语,“静静”是形容词当状语。但是,有的同志没有这样理解,如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纪实》中一位老师在讲这句话时,是这样引导学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五册的《多重复句》一文中,在总结“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时这样写道:“第一步,先从总结体上分析,找出构成整个复句第一个层次的分句,……第二步,再分别对第一个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还要找出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这是第二个层次。照这样依次分析下去,直到分句都是单句,不能再划出层次为止。”根据《多》文的如上这段话,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初中第五册语文《歌白尼》一文后面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1)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要求学生填充是什么复句。“教参”中指出:这是递进复句。对此,教师持有不同看法。持不同看法者认为是二重复句,主语不是“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这个主谓短语。一说为“哥白尼”,后两个分句的主语承前者省略;一说为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哥白尼”,后两  相似文献   

19.
所谓多重复句,就是复句的某些分句又包含着分句,在结构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换言之,也就是复句里的分句本身是复句.“重”,是指结构上的层次.而不是分句的数目.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多重复句所表达的意思,我们则要对其进行分析,划分出它的层次,确定各分句间的意义关系.而对于多重复句的分析,既可以说是我们中学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更有效地突破这一语法教学中的难点,使教师易于教,学生易于学,特在此介绍一下多重复句的几种分析方祛.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三册《祝福》课后有一道分析多重复句的练习题。现把人教社《教学参考书》对其中的第3句的分析抄录于后: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教学参考书》的分析有两个错误:一个是把分句的数目搞错了;另一个是把分号后面的第二层次的关系搞错了。先说第一个错误,《教参》把第3句看成是由六个分句组成的。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