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用什么来检验我们的教育呢?很多人说:孩子。我们在教育上做的一切,都要落脚到孩子,最终是为了促进孩子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3.
王健 《学子》2013,(9):9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提倡父母要与孩子做朋友,很多父母也的确在这样做。但据阿根廷《号角报》日前报道,阿根廷心理学专家卡苏洛指出:许多母亲为了加强亲子关系,喜欢和女儿交朋友,但事实上,和孩子过于亲近,会让孩于感到无所适从,令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法体会真正意义上的母女关系,成为心理上的"孤儿"。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13,(27):58-58
徐丽遇:开学第一天,最有感触的应该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总是很新奇的,很期待,很兴奋。但是现在很多孩子跟我们那时候感觉不一样了,很多家长经常就是说,趁着没上学,你要做点什么。你上了学之后就不一样了,功课要抓得紧了,压力大了。  相似文献   

6.
袁坚 《父母必读》2020,(3):26-27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式上,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我们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是什么叫和孩子做朋友呢?可能很多家长并没有非常透彻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反而我看到了一些变形的做法,比如,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嘴上说着“和孩子做朋友”,却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仍然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这最多不过是在“迁就”孩子,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和孩子做朋友。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读者:我一生从事医务工作,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为了他们,我们要做很多事。这些保健小卡片。在孩子需要时,可以帮助你。  相似文献   

8.
我的女儿叫王诗,今年11岁。我们让孩子学琴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而且认为孩子做一件事坚持到底,对孩子的意志品质是个锻炼。孩子的爸爸在乐团工作,我本人在学校也搞艺术教育,家里早就有钢琴了。有这样的环境熏陶,但是女儿并没有主动要求学琴。 孩子4岁半时,我们找了老师教孩子学琴,但老师说她根本坐不住,再加上老师的授课方法也比较枯燥,所以,学了两次后,就停止了。到了孩子5岁时,我们认为必须要培养孩子的坐功了。一开始,孩子每周上一次课,每次 40分钟。老师留的作业很多,要练四五个新曲子。我的感觉是孩子完成…  相似文献   

9.
儿子上初一了,已经是个大小伙了,我想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是儿子原来养成了不劳动的坏习惯,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我们做父母的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做家务?内蒙古包头冯明秋要明确目的。教会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父母减少一些繁重的活儿,也不仅是为了教孩子怎样  相似文献   

10.
张密 《父母必读》2014,(2):102-103
正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幼小衔接上出现问题,所以想把孩子送到学前班,但是这样的选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学前班?上学前班会遇到哪些问题?为了给父母更好的建议,我们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低年级的老师进行了采访,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轮到自己班上公开课前,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表现,先给孩子打"预防针":今天有客人老师来听课,你们要表现好一点,不好好听老师讲要受批评……众多的警告无形中使孩子心中形成了一个公开活动可怕的印象。试问,这样的活动孩子怎么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呢?于是,公开课上,孩子失去了应有的活泼与热情,老师的独角戏乏味至极。 原本我也是这么做的,总想上最完美的课,怕孩子  相似文献   

12.
有的家长面对很陌生的奥数题目一筹莫展;有的家长则面对似曾相识的奥数题目苦苦思索;有的家长则为孩子买了大量的奥数的书籍等等。让自己的孩子学好奥数,这是我们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的目标。其实为了能实现这个很难达到的目标,我们的家长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相似文献   

13.
季燕 《山东教育》2007,(4):9-10
一、亲子阅读的条件创设 “您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亲子阅读的?当时考虑过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读书吗?” “为了当好妈妈我还是做了比较充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在怀同同的时候,我就特意选择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看,很多资料上都指出,要和孩子多读书,这样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4.
做个称职的父母,这是很多父母的努力目标。如何做到这一点,却令父母们困惑。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施教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一点很多父母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 其实父母们有一条捷径可以走,那就是在解决孩子的问题的时候,让我们回到童年。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我们做家长的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同时,使孩子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16.
让妈妈讲讲     
孩子,你已经上幼儿园,是个大孩子了。为了你的成长,爸爸妈妈付出了很多心血。今天,就给你讲讲每天早晨妈妈为你做了哪些事情。 六点钟,天才朦朦亮,妈妈就起床了,那时,你还睡得很沉。妈妈赶快漱口洗脸,烧早饭,还给你煮一个鸡蛋。你每天早晨一定要吃鸡蛋、肉松,爸爸妈妈都买了。我们舍不得吃,都留给你吃。早饭烧好后,如果你还没醒,妈妈就抓紧时间先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说到底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为之献身的事业,最后都要交给我们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广泛深入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显得举足轻重,意义重大。一、把握内涵、明确意义,增强“荣辱观”“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18.
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许多做父母的,都愿自己的孩子能到一所有名气、教育质量好的学校读书。居家所在地区有所好学校,那是孩子的福气。如果家门口没有好学校,有些父母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哪怕是花很多钱,也要把孩子送到离家远的好学校去读书。 我家过去住北京市东城区,户口所在地的小学是一所市重点小学。当女儿五岁半时,单位调房,我们从东城搬到城南的新建小区。为了让女儿能上重点小学,我们克服生活中的许多不便,户口仍保留在东城没迁。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留心观察那些每天背着书包挤车上学的  相似文献   

19.
田春艳 《父母必读》2023,(S1):48-51
<正>父母要做的,不仅是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条件,还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学会如何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这种对成长的认知,不只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生命孕育直到生命结束。父母应为孩子在人生开端就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人生是一场长跑,孩子的发展也具有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在抚养孩子时,我们往往要担心很多事情。做妈妈就必须要培养过滤的能力,哪些事情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哪些事情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它过去,要迅速作出判断。我们可以向家人、朋友讨教经验,咨询建设性意见,同时也要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家特定情况的方法。毕竟,为孩子选择最好培养方式的决定权在妈妈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