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体育信息化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体育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的对策。特别是针对信息化环境给体育管理带来的冲击,提出了体育信息化与体育管理变革互动关系的观点,以体育信息化推动体育管理变革,从构建体育管理环境的角度推动体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奥运会给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给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与发展成果。从而为促进学校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依据.为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社会体育人才开发与管理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瓶颈,对社会体育人才进行有效的开发与管理,是促进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建立社会体育人才开发、管理体系,以促进我国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外体育管理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探讨了中外体育管理教育的兴起与现状,提出了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为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供求分析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概况,我们发现在城镇体育运动事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广大农村地区成为了体育发展的“瓶颈”。本研究从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对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路与策略提出建议,并通过城乡体育人力资源的比较,就未来我国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奥运会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与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融合与互动,也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文章结合我国城市街头体育发展的现状,探讨今后我国街头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奥运会后新一轮的群众体育改革路径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提出鼓励、扶植、正确引导、积极开展街头体育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体育管理部门制定街头体育发展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高校对体育休闲娱乐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彭文革 《体育学刊》2004,11(4):27-29
国外的体育休闲娱乐早已进入专业教育阵地,有许多高等院校部设置了与体育休闲娱乐相关的专业,其学科体系相当完备,就业市场十分广阔;而我国的体育休闲娱乐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几所院校开设了运动休闲或体育旅游管理专业。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加强休闲与娱乐管理类课程,拓展专业范畴,促使我国体育休闲娱乐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职业体育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访问法对国外的和我国的职业体育的管理与经营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国外职业体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找出了我国职业体育存在的问题。借鉴了西方职业体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为我国职业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9.
中外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分析国外体育管理专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指出国内体育管理专业发展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认为,应加强专业培养与职业联系,完善我国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组织结构,重视志愿者活动与实习等环节。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管理观念变革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后的管理观念。是阻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学校体育至今尚处于较严重的单纯“人治”状态:不少学校的领导者还把体育作为一门简单的“课程”对待;学校体育的时空,还被限制于学生在学习期间和狭小校园与课堂的小天地中。因此,树立新型的学校体育法治观、学校体育──“育”观和学校体育时空观。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管理观念变革的当务之急、只有实现了管理观念的根本变革,才能开拓我们更广的改革视角和更深的发展思路,推动我国学校体育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职业运动员体育经营风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体育已逐渐市场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今天,体育理论界仍缺乏对体育经营风险的分析与研究,体育人才培养机构也忽略了对体育工作者风险意识的培养,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对体育经营风险与风险管理的认识。分析了我国职业运动员体育经营风险的种类,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运作机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从社区体育的概念、特点、管理机制及社区体育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运作的过程,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区体育管理存在着经营型和非经营型不同的管理模式,对社区体育经营型管理模式的市场表现、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特征等几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我国社区体育经营型管理现实市场的成败。研究表明,社区体育经营型管理的存在是对非经营型管理不足的一种补充,对社区体育发展起到了一种合力的作用,解决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矛盾,经营型管理应从社区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简称FCSC)发展路径的研究与思考,并与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比较分析,探索在以"举国体制"为背景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发展模式。认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至少在7个方面存在可以改进之处,即,管理体制、法规体系、领导机构设置、运作模式、经济效益、管理人员素质、运动员管理模式。在对其现存问题的分析和与国际经验的比较下,对我国大学生体协对于中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校高水平体育运动发展以及探索转型期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新的发展模式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发展我国体育经纪人事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体育经纪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分类、特点和活动范围,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经纪人事业的对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从八个方面加强对体育经纪人的管理,鼓励女性成为体育经纪人。  相似文献   

16.
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体育现代化战略的重大突破和重要升华,研究认为,政府行为在我国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实现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在政府行为中:改革政绩评价体系,为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提供科学理念和行为指导;加强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利益协调职能,为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政策支持;通过体制改革促进体育发展动力多元化,为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路径选择;优化治理结构和体育公共服务方式,为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社区民众在中国体育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自己享有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其根本原因在于公众认识不深,政府定位不准;针对特殊群体的体育需求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缺乏完善的管理和维护机制;社区体育专业化组织程度不高,专业人才队伍缺乏。  相似文献   

18.
关系传播、关系营销、关系管理是当前国际社会科学领域的热门概念。当前,美国职业联盟的各俱乐部高度重视公共关系的传播、营销与管理,设立了大量的相关部门与岗位。在中国,北京奥运会引发的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体育组织、赞助企业形象传播的关系,职业体育俱乐部体制的完善所需要的关系营销,各级各类体育组织的发展所需要的特殊事件的公关管理,支持和谐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对于关系传播的要求,都对今后中国体育领域的关系传播、营销与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剑 《体育科研》2012,33(6):8-9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中国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要实现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并建立现代化的体育治理模式,而法治则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尽管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发布实施以来,中国的体育立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一些领域仍然滞后,特别是面对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带来的新问题反应比较慢。因此,社会管理和市场管理是加强体育立法的重要方向。管理机构应该围绕权利和秩序这两个着眼点,完善体育立法,健全救济机制。体育仲裁问题成为当前国内体育法研究和体育制度建设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已有多名来自中国的仲裁员参与了国际体育仲裁庭的仲裁事务。国际体育仲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对国际体育秩序的完善,同时它对各国国内体育救济机制的完善也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面向201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转变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向2010年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在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及其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就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类别、资格认定和考核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