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全新的理念。首先,它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格局,有利于营造  相似文献   

2.
温欣荣先生在《陌生化阅读: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一文中指出:“陌生化阅读”应成为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教师的“陌生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王纪人教授说:“作品意义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品文本所提供的意义框架,这是常量;另一是读者对文本的  相似文献   

3.
以习得一种语言为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 ,还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 :“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 ,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 ,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 ,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老用形象生动而又通俗的比喻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的真正…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给阅读教学作了这样的界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是一种阅读的新理念,它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本解读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 ,探究式阅读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效。它有鲜明的问题性特征 ,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 ,以问题贯穿始终 ,从问题开始 ,以问题结束 ,又带动更新更多问题的一种文本解读活动。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创新能力 ,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研究探究式阅读 ,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阅读去解读文本 ,于语文教学和语文课程改革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试着从一个侧面研究这种阅读方式。探究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是“探索追究”之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的定义是 :“…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的对象是文本,它是沉默的、潜在的,需要融入主体的理解,方能把潜在的文本变成现实的文本,而这一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但学生的阅读是一个不自足的系统,它需要唤醒、引领、提升,因此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唤醒”到“提升”的思维过程,是走向成功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没有自己对文本正确的、细微的、深入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所以要上好阅读课,细读文本是教师的头等大事."细读"的字面意思并不深奥,就是仔细地、认真地阅读.语文文本细读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把它看做一种文本研读的方式;二是把它看做一种文本阅读态度:三是把它看做一种引导学生阅读的语文教学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或预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研究性的阅读,应该是三种理解合一的细读.细读要掌握方法,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就是文本细读的重要内涵.下面,本人就文本细读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及体会.  相似文献   

8.
葛敏敏 《课外阅读》2011,(12):342-34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与文本对话,发掘和填充文本的“空白”。将教材内容变为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材料以生命力,使材料回归生活,走向学习者。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强调阅读教学活动的性质,它是一种对话行为过程,其中包含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是一种群体合作活动;二是强调个体学生的阅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基于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的阅读教学新理念启示我们: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作为与学生、文本平等对话一方的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建构意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发问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对话方式,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发问等。其中,教师就文本对学生的发问是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之一。它的实质是教师用自己与文本对话中产生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思维火种的过程。对话教育理念贯彻于阅读教学,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基于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之上的,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一种双向沟通的合作方式。它是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使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的一种理解方式,是学生对过去所沉积的经验等的反思性理解。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节课中,虞大明老师让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何阅读文本一直是语文老师们研究探讨的话题。小说是多方面、细致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且具有丰富意蕴和价值。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3.
<正>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它能使阅读更流畅;阅读为识字提供了语言环境,在阅读中识字,能让识字的内涵更丰富。陶行知先生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一文中指出:“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而且要启发学生使能自觉,要客观,要科学,不要限于一种,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在低年级的识字、阅读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动”学、“自觉”学、“客观”学、“科学”学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以上问题做出了提示。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这里的“对话”所蕴含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对话”是网状的。教师备课时,主要是教师和文本在对话;学生阅读时,主要是学生和文本在对话;当老师请学生谈感悟,谈理解和体会时,是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在对话;当学生讨论时,是学生个体与小团体的对话。总之,“对话”不仅是一种手段或方法,它更是一个理念与策略。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意味着…  相似文献   

15.
“注重感受”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又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感受”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色”,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实施的“方法”。学生作为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他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多元理解”、“独特感受”不能撇开文本而言它。阅读教学要从接受者,即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珍视其对文本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多元读解,读出新意思,培养阅读能力,使阅读教…  相似文献   

16.
所谓“初读”,是学生对课文的通读阶段,它是相对于阅读教学中的“精读”“美读”而言的。“初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地阅读那些  相似文献   

17.
观点     
王俊鸣《“阅读教学”价值的认知——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一》 要正确认知阅读教学的价值,必须明确,阅读能力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阅读是读者自由地与文本打交道的过程,阅读目的和方式因人而异,它主要涉及读者和文本两个因素;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阅读能力,而不是“传道”,它主要涉及读者、文本和教师这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阅读话题”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领悟文本内容、学习文本语言。设计阅读话题应注意下面几点。一、实践性例举《: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片段师:老师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课文的第6自然段(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  相似文献   

19.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和后天环境(包括教育)作用下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还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所谓探究性阅读,本人认为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文本,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文本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梁洪涛 《广西教育》2008,(20):54-55
设计思路: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思想。对于阅读,无论是教学评价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都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绿色蝈蝈》作为一篇昆虫观察记亦或科学随笔,无论是编辑意图还是文本作者及其文本自身,都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探究的导向和精神。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教学大纲建议在七年级的教学上淡化文体,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上,笔者做了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