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淮盐政是清朝经济命脉,然而自从康熙帝以来,两淮盐政一直弊端丛生。魏源所提出的盐务改革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两淮盐弊。因此,从两淮盐政的改革过程,最能够体现出魏源经济管理思想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王草 《兰台世界》2013,(10):124-125
两淮盐政是清朝经济命脉,然而自从康熙帝以来,两淮盐政一直弊端丛生.魏源所提出的盐务改革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两淮盐弊.因此,从两淮盐政的改革过程,最能够体现出魏源经济管理思想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苏鲁两省历来存在水利纠纷。民国初年,为了应付山东方面不断增强的治水压力和借款合治计划,苏北沿运之地方士绅运作特派江苏运河督办。由于张謇的影响力,地方士绅推举其为督办。但双方在治运策略上存在分歧,张謇主张导淮,而地方士绅主张治运以为治标之策。与此同时,北京政府出于平衡苏皖关系的考虑,不愿将导淮交由张謇督办。新治运机构的组建一度陷入停滞。有鉴于此,地方士绅提出“先规沂运”的设想并获得张謇认可,北京政府因财政紧张最终裁决先从治运入手。在地方士绅的推动下,督办江苏运河工程总局于1920年4月1日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4.
朱江 《档案与建设》2011,(9):41-42,44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在这个跌宕起伏的历史阶段,张謇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在家乡江苏南通进行的早期现代化实践,使南通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全国模范县。在政治舞台上,张謇亦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为近代中国追求资本主义民主作出了贡献。1925年12月,就在张謇辞世前不久,在其《啬翁自订年谱》的自序中,张謇对君主制度和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实业家张謇以好友张相文为纽带,通过参与筹建、运营西通垦牧公司而参与河套屯垦事业.在西通公司兴办及经营的过程中,张謇凭借手中掌握的经济及政治资源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西通公司的处境日益艰难,最终失败.这一结局说明边疆屯垦事业的振兴需要一系列条件的系统化配合,而不能仅仅依靠热情与感性.  相似文献   

6.
道光九年两淮盐务史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淮盐场是为清代十三大盐场中之最大,所产之盐涉及数省民生,所课之税为清政府较大一笔财政收入,历来清廷对此十分重视,设有两淮盐政等官员以专管,并以两淮总督、江苏巡抚协助之。但由于积年以来库款浮糜,总商剥削,众商转贷,商灶私煎,灶盐偷漏,奸商夹带,船产勾串,远乡缺盐等弊丛生。以致滞引过多,带数过重,旧课追不到,新课完不成,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及社会安定。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出有关道光九年奏销头年两淮盐务情形部分奏折,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编选者方裕谨两淮盐政福珠隆阿为…  相似文献   

7.
张謇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为了改变旧式的制盐方法,提高新法盐的销路,进行了一系列的盐业改革。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张謇的改革思想和方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福建巡抚庞尚鹏凭借着对两淮盐政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被历史研究者广为赞扬,本文通过对其具体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全面地展现出了这位明朝中期改革家的政治魄力以及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9.
嘉庆后期两淮盐务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以后,两淮盐政窳败,清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加强治理整顿。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中选辑的这组史料,反映了嘉庆后期,两淮等地区产盐行引销售、缉私卫引及办解纲银等方面的情况,从中可以了解当时清政府之盐务政策。现予刊布,以供研究清代盐业史参稽。  相似文献   

10.
福建巡抚庞尚鹏凭借着对两淮盐政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被历史研究者广为赞扬,本文通过对其具体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全面地展现出了这位明朝中期改革家的政治魄力以及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1.
道光初年两淮私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淮盐务自嘉庆朝后期,弊坏已极.如道光七年两江总督琦善、两淮盐政张青选指出,两淮之盐"从丙子(嘉庆二十一年)纲至乙酉(道光五年)纲近十余载,无一纲畅销足额者"①.全国各省盐课以两淮为最,两淮销引以湖广两省为最多,湖广销引又以汉口为最大②,然而在道光九年湖广等口岸存盐至二百余万引,按当时月销之数计算,最快也要到十一年末才能销完③.  相似文献   

12.
张謇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为了改变旧式的制盐方法,提高新法盐的销路,进行了一系列的盐业改革.、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张謇的改革思想和方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作为晚清状元暨近代实业大家,张謇一生主要生活在其家乡南通.袁世凯主政北洋政府期间,张謇曾受邀北上担任了两年多的内阁部长,所历两年春节均在北京香山度过,与香山结下不解之缘.张謇喜爱香山,也曾有过在香山建造私人别墅的想法,但并未付诸实施.现存相关文献所谓梯云山馆为张謇私人别墅,均为失察之论,本文结合《张謇全集》等相关资料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艰难过程中,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导致某些有力人物从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以“状元办厂” 闻名于世的张謇就是其中之一。自1899年通州大生纱厂开车出纱始,张謇在江苏通海地区办实业、办教育的大举措即受到广泛关注,学术界研究其人其事的兴趣也经久不减,成果丰硕。20世纪80年代以来,仅“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 就举行了三次,收录论文231篇,可见,张謇研究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抗拒的学术魁力。 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张謇研究专家,他的《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中华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真     
南通市档案馆为《菊师情深》提供档案近日,南通电视台《江风海韵》栏目正在拍摄专题片《菊师情深》,南通市档案馆向电视台提供了馆内保管的张謇在无锡读书时使用过的部分实物,积极配合专题片的拍摄工作。“菊师”本名赵菊泉,江苏无锡人,曾任海门督导,张謇曾师从赵菊泉,并在无锡赵菊泉家读书一年多时间。青年张謇在赵家读书时有专用书房,高中状元后,赵家将此房原样保持,不作他用。张謇之孙张绪武曾为赵菊泉住宅题写了匾额“张謇读书处”。南通市档案馆在得知线索后,立即着手征集张謇在无锡读书处遗留下来的有关档案,得到了赵菊泉后人的大力支…  相似文献   

16.
久所共知,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是“父实业”的开篇之作,在中国近代纺织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为规划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生纱厂创办后首先面临解决原料问题广泛动员城郊农民种植棉花仍不能满足工厂生产需要,张謇把眼光投向了海安东北部的围垦区《海安县志》有这样一段明确的记载:“民国初年,南通实业家张謇在李堡、角斜地区创办大赉公司,从启东、海门等地招雇农业工人在腰灶河以东至角斜场一带,开垦荒地,种植棉花,为大生纱厂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17.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晚年自号啬翁。张謇生前,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与经济舞台上担当过许多重要角色:清廷翰林院修撰、清末立宪派首领、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大生纺织公司总理……张謇身后,人们对他加封过许多褒扬不一的“谥号”:实业家、教育家、事业家、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中国农业近代化之父、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或许因为张謇的事业太辉煌,或许因为罩在张謇头上的光环太耀跟,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张謇在这个社会里.是如何担当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担当的“父亲”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角色。现在让我们走进南通市档案馆,去打开厚厚的张謇家书,看一看张謇是怎样做父亲的。  相似文献   

18.
信息传真     
《档案与建设》2005,(8):51-51
馆藏珍贵档案吸引莘莘学子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几位博士生与在校大学生,为深入探寻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循着历史的足迹,纷纷来到南通市档案馆查阅张謇与大生企业及有关各个时期南通地区社会、经济、建筑等方面的资料。市档案馆为《江苏近代建筑研究》博士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张謇与建筑师孙支厦的通信函,与近20卷反映南通张謇经济思想及建筑方面的大生企业档案;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民族工业与现代城市调查实践支队提供了《张謇全集》《、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档案。这些珍贵馆藏档案深深吸引了莘莘学子,也为…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火柴传入中国,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同时,也是"毒品","吞燐自杀"成为下层民众方便易得的自杀方式.彼时整个中国新旧交替,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在发生剧烈变革.南通由于张謇大力推动,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其地方商业性主要报纸之一的《通海新报》,忠实记录了社会发展.本文以该报对"磷"(同"燐")的报道为例,分析当时报纸和民众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变化.  相似文献   

20.
嘉庆晚期至道光初年,两淮盐政敝坏,私枭猖獗为诸弊之一。私枭成帮结伙,把持盐课捆掣之所,强行购私发卖,兼有运盐船只,致使正引滞销,国课无着,清政府财政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同时,私枭团伙为了对抗其他私枭以及抵制清政府整顿盐务,多数还组成武装,成为清政府心头大患。黄玉林系江苏仪征老虎颈地方私枭,迫于清政府压力,带同伙犯和船只、盐斤赴官自首,自愿效力赎罪,希图指引缉私得利,但因未能遂愿复萌重占仪征码头贩私之意。为惩儆私枭,道光帝否定两江总督蒋攸铦、新授两江总督陶澍、两淮盐政福森、运司王凤生所议,将黄玉林正法。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上谕档中,选辑黄玉林案专题史料,供研究参考。——编选者方裕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