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媒体革命的数字结构变动正塑造着视听产业的新身份。借助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路径,文章将数字化的资本积累循环作为传播过程,把视听产业平台化转型置于马克思关于资本再生产相对于价值实现和加速流通的视角下进行考察,并折射出全球市场变化。首先,平台化转型背后的加速逻辑被体现为产业生态中的数字发行革命,如电影流通平台的基础设施化接管了内容发行和播映的物理空间,不可逆转地重塑了内容消费。其次,文章从电视和音乐两个方面分析了流媒体平台在一系列复杂市场中的嵌入性,即整合多重市场的能力,并透露着策展权作为平台经济中广泛的社会技术特征——“选择”的政治。同时,国家权力通过政策手段持续回应和干预着视听产业平台化进程,在调节这一技术资本联合体的创造性力量的同时,实现对其有效运用,在发展与治理的框架下促进利益联盟的可能。最后,全球语境下视听产业的多线程平台化进程不断深入,“平台资本主义”正驱动一种文化生产与资本循环动力的快速融合,而这一融合正在重组着视听产业的全球格局及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
<正>由传统影视广播与拥有人性化互动思维的新兴载体融合发展而来的视听数字媒体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平台化、移动化、社交化已经成为视听数字媒体在当今社会的一个发展主题。界面设计因具有承载内容、引导用户等功能而成为视听数字媒体实现平台化、移动化、社交化的重要途径,而受到各大视听数字媒体企业的追捧。本文从用户目标、承载终端等方面来分析视听数字媒体用户界面设计。  相似文献   

3.
任健  郭杨潇 《编辑学报》2016,28(3):209-212
从构建我国科技期刊云平台目标出发,基于“内容即服务”这一核心理念,结合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知网和SpringerLink等国内外数字期刊出版平台案例,从语义化、可视化、交互化和再生产化4个层面进行系统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下科技期刊云平台基于内容资源优势,在构建新型平台服务产品体系时所面临的内容资源组织模式、利益分配机制、平台治理结构、内容产品化、商业模式和细分维度等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出版商平台、集成平台是论文开放获取的重要途径。版权问题则是影响平台论文开放获取出版、集成或服 务的重要因素。首先研究出版商Springer、Wiley、SCIRP、PLOS及集成平台DOAJ、GoOA的版权政策,然后从版权许 可协议、让渡模式和利益相关方对集成平台和出版商平台的版权政策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国内开放获取 平台的版权政策的制定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首兵  朱泓宇 《现代传播》2023,(11):162-168
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制,是一个国家“自上而下”与“从下至上”相结合的、参与国际数据治理的战略体系,其规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国家与区域安全考量、跨境平台经济市场稳定维护与全球信息传播秩序完善等方面。在平台化时代,规制的主体论与类型学可被建构为“政府、国际组织、数字平台”等协同主体与“信息技术规制、法律规制、经济规制、社会文化规制”等在内的专业性框架。从数字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当前跨境数据流动规制主要以数字主权之争与数据流动竞合为主要特征。在众多国际实践中,中国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破题,不断提升规制效能和国际共识,为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提供了谋求最大公约数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英国Ofcom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广播电视行为准则,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监管,着重受理针对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机构及其节目违反内容标准、“公正和隐私”规定的投诉,并对涉嫌违反“公正和隐私”的行为进行立案、调解和处罚。Ofcom不断完善“公正和隐私”类案件的判罚指标体系,以期避免广播电视机构在节目中不公平、不公正地对待其他个人或组织。目前,英国Ofcom对违反“公正和隐私”节目的监管呈趋严态势,本文对我国提升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内容管理,以及我出海平台防范海外传播法律风险等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技术赋能之下数字阅读平台的数智化转型迫在眉睫。从媒介可供性视角出发,通过审视数字阅读平台中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移动可供性的设计实践,具化了“文字—盘活内容生产”“圈层—增强情感体验”“场景—实现随需遂意”三组情境与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内容传播池、延伸互动仪式链、建构数字生态圈三条数字阅读平台数智化纵深发展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8.
任翔 《出版广角》2011,(11):14-17
数字出版已经从概念变成了潮流,出版产业的数字转型也成大势所趋。与国外以出版商为主体的数字化不同,国内数字出版呈现出平台主导的趋势。在数字出版初期,平台主要由非内容方构建:比如,由技  相似文献   

9.
陈莉 《编辑学报》2019,31(3):308-312
自JoVE开始,国际出版商和科技期刊采用视听化手段进行出版成为新趋势。中国科技期刊也开始探索视听化表达,在这一新领域,中国科技期刊视听探索多样、网站视听策划全面、社交平台视听化影响增强;但是在视听化普及程度、视听表达意识、视听分享渠道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欠缺,呈现出复杂的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借鉴国际科技期刊视听化经验提出了进行科学视听教育、借助多方力量推动视听化普及、鼓励和引导多渠道分享等策略以优化当前的科技期刊视听化表达,提高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物网络分销平台评价与选择指标体系可包括平台可信度、营销能力、服务能力和合作意愿四个方面,以此构建的评价与选择模型可用于数字出版商挑选合适的网络分销平台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22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事件为观察对象,重点回顾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北京冬奥会报道与抗击新冠疫情报道等重大题材的新闻实践,从新闻生产、技术采纳与新闻业态三个维度出发阐述本年度新闻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归纳当前数字新闻业在平台社会语境下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从生产到传播各环节的“常态接合”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生产的平台化、触达技术的智能化、治理理念的生态化。数字新闻业的“生产-触达-治理”模式,是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常态接合”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新闻传媒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沟通的能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期刊国际发布平台,是传播与交流国家科技信息成果、引导国家科技研究发展方向、提升国家科技形象、维护国家科技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重要载体。我国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科技信息的共享交流。2013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要建立数字内容生产、转换、加工、投送平台,丰富信息消费内容产品供给。然而,目前我国的优秀科技期刊基本上都是和国外出版商合作,借助其发布平台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3.
刘俊 《编辑之友》2024,(2):14-20
基于对当下代表性数字视听内容样态的分析,文章探讨数字视听文化迭进的规律,并立足于媒介文化的历史与社会角色展开反思。通过对网络综艺、网络微短剧、剧场化平台和虚拟现实项目四种样态的考察,提出当代数字视听文化在演进过程中体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呈现出结构化和展演性的新特征,并以智能化为未来向度。据此,可从五个方面展开对数字视听文化的速朽性的批判性反思。数字视听文化发展的基本矛盾是其艺术属性与媒介属性关于传播效能问题的分歧,应以对抗速朽为价值目标检视数字技术加诸文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理论的方式,探索以坚持历史标准和公共旨趣的“活文化”来对抗速朽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内容传播平台是融合了内容生产、管理、营销和信息服务的出版支撑平台.欧美各大出版集团普遍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与数字出版内容传播平台,其建构理念主要包括专业化、信息服务化、内容与技术融合集成化.基于全球经验和国内实际,国内数字出版内容传播平台需要解决“定位大而全”及“严重同质化”的问题,构建差异化、专业化、服务化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网络视听向数字技术拓展,向数字空间延伸。数字化赋能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是使命所系、大势所趋。要处理好发展前沿与国家战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守正与创新“三大关系”。通过树立数字思维,深耕内容建设,对接群众需要,加强数字治理,推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作为区别于传统出版的新模式,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的版权法与侵权法均制定于纸质出版时代,在调整数字出版平台所涉侵权行为时显得力不从心。当前的法律规定未考虑数字出版平台所涉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加之司法实务中未对数字出版平台的法律属性进行准确界定,由此造成了当前法律适用标准不统一和法律规则设置不完善的双重困境。本文通过对数字出版平台的法律属性进行划分,确定其具有网络内容提供者(ICP)与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ISP)两种不同属性,应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则。开放型数字出版平台作为ISP应直接适用《民法典》关于网络侵权的相关规则,包括“避风港原则”与“红旗规则”。封闭型数字出版平台作为ICP对作品负有事先的审查义务,应对其出版的作品内容是否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人格权等合法权益进行合理审查,否则应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媒介业务模式的不断演进,科技期刊的“平台化”出版转型将是科技出版界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对科技期刊“平台化”转型的本质进行理论梳理、界定的基础上,归纳了未来科技期刊运营平台的主要内容,并从实际操作角度分析了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平台化”出版转型需要把握的三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我国网络视听平台的内容生态,分别梳理了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网络纪录片与动画片等主流内容类型在2020年的发展概况,提出主流网络视听平台存在内容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以及来自短视频平台的竞争隐忧。本文认为,可以基于如下三种对策实现网络视听平台的优化发展:大力开发原创内容、合理规划网络视听内容的商业元素,以及探索长、短视频平台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出版社加强对内容资源的控制 “我们应该联合起来,以反对数字出版商的霸权”,对于数字出版商以控制内容资源为目的的合作模式,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在不同场合喊出了反对的声音,明确表示不愿受制于人,“我们不会将出版社的资源贱卖!”商务印书馆信息中心主任、北京商易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成勇透露,商务印书馆正在通过谈判,给数字出版商施压,以使其回归“技术提供商”的角色定位,并由出版社来提出给数字出版商的利润分成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刘意 《出版参考》2016,(8):43-44
“互联网+”这个词已经被提了很多年,许多传统媒体趋之若鹜地进行尝试,但至今为止,成功转型者却寥寥无几.原因在哪里?因为大多数的媒体只是把自己原有的内容放到了新媒体上,或增设了新媒体阅读方式,却没有真正将互联网思维注入媒体内容的创造与运营方式之中.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提出“真正应该成为媒体转型融合发展主流模式的是与互联网逻辑吻合的平台型媒体”.“平台型媒体”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人乔纳森·格里克在2014年2月发表的文章《平台型媒体的崛起》中提出的.平台型媒体是Platform(平台商)和Publisher(出版商)两词合成后的新词,平台型媒体是指既拥有媒体的专业编辑权威性,又拥有面向用户的平台所特有的开放性的数字内容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