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三学生心理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高三学生"高压"心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对待高三学生应积极进行心理指导,提出缓解压力的途径、方法,适当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
当今学校教育体制下的中学生其主要压力源是考试。考试引起的心理问题既影响其考试成绩,又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考试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和学校,还包括学生个人因素。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心理、正确面对考试。  相似文献   

3.
"弱势群体子女在中小学阶段的心理问题与教育策略"课题组运用SCL-90自觉症状量表进行测量和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中女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学生年级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留守儿童"和"漂泊子女"呈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家庭经济贫困、家长文化水平低、农民工子女认知存在缺陷等。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要改革户籍制度,营造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公平的环境,同时要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另外,农民工子女自身也要有正确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4.
"情绪对人的活动效率、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及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对于高三学生产生的不良情绪引起的心理问题来说,只要我们教师随时注意其心理变化的发展,注意将解决的问题设计成符合高三学生的心理要求的阶梯,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不断地设计各种"诱因",就可控制其不良情绪的波动,引导其按我们关注的心理轨道的发展,高三学生的学习质量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当今学校教育体制下的中学生其主要压力源是考试.考试引起的心理问题既影响其考试成绩,又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考试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和学校,还包括学生个人因素.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心理、正确面对考试.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心理问题严重地阻碍着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不但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张宇 《快乐阅读》2011,(22):59-60
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要分析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各类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对其成长不利的心理问题,努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心理,让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树立自信心,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8.
职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复杂充满朝气的特殊群体,也是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他们来到职校学习,对专业认识不清,就会存在着这样及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其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妨碍了品格和个性发展。结合多年以来的工作实践,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之间的联系,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更好地引导学生顺利地走向社会,找到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发展建设过程中的衍生问题,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亟待解决的一种民生问题。在我国很多农村学校,学生的"留守"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亲情缺失、监护不力、精神世界贫乏的环境当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十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笔者以农村小学中、高年级的留守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的班主任教学经验,重点分析了这些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旨在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的心理问题是指学生在心理上,对促成自身身心发展正常因素的接收受到堵截,阻塞进而产生的排他性.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从留守学生的现象、现状和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着眼,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和留守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当不同能力、不同经历、来自不同地域的大学生聚集在同一班级,因缺乏理想、信念、沟通,心理问题会不断涌现。如何提高学生工作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因素所谓"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社会、学校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将影响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对心理问题的研究,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等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4.
社会日益进步,人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严重,"心理孤儿"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因素,寻找消除这种现象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这种现象的对策,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该文针对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论述了如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引导,查出并因解决问题,以达到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这些学生往往是在初中阶段不受重视的一些"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通常比较突出,容易产生困惑和强烈的受挫感。为此,本文针对职业教育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以期帮助这些学生不断改善和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7.
社会日益进步,人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严重,"心理孤儿"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因素,寻找消除这种现象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这种现象的对策,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目前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敌意与偏执,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与其身心的快速发展产生的不协调有关,又有其深厚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背景。学校心理教育的不足也使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引发更多的问题行为的产生。因此,改善其心理素质必须多管齐下,合力开展工作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9.
初高中衔接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剧变时期.高一新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走过了一段黯然神伤的历程.以人为本、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与发展,是教育永恒的理念,关注这一"群体",探究心理问题的缘起,给他们以真诚的关怀与帮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撷取一些高一新生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是高校学生中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在高校学生中占据一定数量的比重。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甚至造成悲剧。因此,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老师应当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挖掘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