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及就业制度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就业难现象。大专生相对本科生的学历劣势,使就业人际沟通对大专生的顺利就业显得更加重要。大专生必须掌握熟练的就业人际沟通的技巧,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的就业人际沟通,才能顺利地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提前进行企业人职培训体系”及“与企业进行多种方式的互动和沟通”。调查中,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仅为11.93%。在企业看来,大学生需要提高的地方有“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心理素质”、“品德”。工学结合,就是提前对大学生进行人职培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心理素质”、“品德”,这样,企业既能招到满意的大学生,学校又能提高大专生的就业率。所以,工学结合,构建高职大专生人职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廖丹 《学周刊C版》2019,(17):174-174
中国2018年6月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除去考研238万,将近有60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其中不乏大专生。随着就业形势日趋激烈,岗位竞争白热化,关注大专生职业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辅导员作为大专生思政工作的一线管理和教育人员,对大专生有着全方位的影响,并且在培养大专生职业规划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基本途径。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为今天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特别是大专学生要承受比过去更多的心理压力。与其它一些省市的大专生相比,特区大专生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获得更快捷的就业信息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一、在良好而又激烈的就业形势下,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调整好心态,从而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第一、依赖心理。深圳学生的父母社会关系比较多,在择业…  相似文献   

5.
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毕业生的“推销”浙江省电子工业学校校长徐绪卿:中专生的就业困难是一个客观事实,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注视。这一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很大,所以是一个社会问题,最终解决要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大专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6.
大专生所谓“就业难”只是一定层面、一定程度上的现象,我国各行各业目前仍然有广阔的用人空间,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讲唯学历论,而是以实力作为评判标准,在找工作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人决不是完全取决于学历起点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的能力,没有了学历优势,能力才是大专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要素,只要大专生合理定位、提高能力、转变观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就业信息,就一定能够成功就业。这样,加强大专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对大专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技能(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指导,是解决大专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学校要加强对大专生…  相似文献   

7.
打开搜索引擎g oog le,输入“心理高压人群”,在大约15000项符合要求的查询结果中,有一半以上是关于“大学生”的:“大学生:新的心理高压人群”、“三成大学生‘郁闷’,成‘高压人群’”、“毕业生成‘高压人群’”……这样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学生已成为新的心理高压人群,以就业压力尤为突出。一、大学生四年面对的典型心理问题笔者将大学生四年里面对的典型心理问题做了如下概括:新生综合症、考研综合征、“爱情VS学业”问题、就业焦虑症,而就业焦虑症在近几年成为焦点。据了解,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5…  相似文献   

8.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摆脱“毕业即失业”成为了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道德能力来解决就业困境就成了当下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口腔医学大专生基层就业现状及口腔医学大专生普遍就业能力不足的现象,探讨提高口腔医学大专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对策,以符合现阶段我国基层口腔医疗卫生机构的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10.
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如今遭遇寒流;报考时的“冷门”,却成了就业香饽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率的连年下降使得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造成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并相应提出了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型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力度、改变现有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应急型特征,增强政策“上游干预”作用和中长期战略定位等缓解和消除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3年6月,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课题组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虽然有不少地区也出现了大专生受欢迎的景象,但从总体状况来看,就业最困难的仍然是专科生。  相似文献   

13.
全社会都关心大学生就业,本来是件好事,但就业压力应逐级释放,不能全部压到大学生身上。现在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很多,有些新闻很客观,但有些却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做出耸人听闻的标题。比如沿海某家食品公司要求新进员工先到基层岗位锻炼,前来应聘的博士硕士较多,相关新闻就成了“数十博士硕士争抢卖猪肉的岗位”。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的政策,也被解读成危机加深的表现。这些都会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恐慌,  相似文献   

14.
两会期间,大学毕业生就业再成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其中,大学生淘粪工与蚁族现象,可谓今年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频率最高的两大“热词”。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希望多出点关于我们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文章,我会时刻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一起前进。宿州学院穆青建议贵刊刊登一些大专生找工作方面的文章、个人简历制作、名企的介绍及名企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否能增加一些招聘网的介绍。河南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常玉乐  相似文献   

16.
《教育导刊》2007,(4):48-48
中新社2月15日讯:最新公布的“2007届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报告”显示,九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感到就业压力大。其中六成七的学生认为“就业形  相似文献   

17.
《云南教育》2014,(7):32-33
“总理在报告里说要创造就业岗位。但我认为就业岗位并不缺,缺的是适合岗位的人……”在江苏省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一席话引爆会场。随后,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发难”:“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大专生也没有什么区别了。”(3月9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8.
“冷门有时成了热门,热门常常也没门”,这是近些年关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之间联系的一个比喻  相似文献   

19.
深入探析“00后”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契合大学生需求科学引导其就业、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江西省代表性高校“00后”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00后”大学生就业倾向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00后”大学生有“慢就业”现象出现;就业以稳定性和保障性相对较强的党政或事业单位为主导选择;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学习成绩、创业经历、网络信息获取效率、宏观环境对职业选择观念的影响均对“00后”大学生就业倾向具有显著影响。为提升“00后”大学生就业效率与质量,应多方联动助力“00后”大学生理性择业;结合“00后”大学生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就业指导方案并引导其理性看待宏观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加剧,凸现了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挤占效应”突出,就业成本增加等特点。从就业制度、就业管理体制、就业服务层面等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症结问题,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以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发展和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