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一个小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这里面发生和演绎的故事丰富多彩,说不完,道不尽——真、善、美的,让人赞叹,催人奋发;假、恶、丑的,让人厌恶,给人教训。由于这些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老百姓也就最爱听最爱看。因此,说家庭是新闻的“富矿”一点也不错。 小家庭有“大新闻” 俗话说:一叶知秋,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个小家庭的人和事,也能反映国家兴衰、社会变迁、人类进步这种大变化,也能体现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风貌。也就是说,小家庭能出“大新闻”。 去年以来,《温州晚报》曾进行过这样一些尝试: ——组织“回首旧票证,喜看新变化”报道活动,请一些家庭以他们收藏的粮票、糖票、布票、煤球票等旧票证为引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就是找故事,从普通人的身上寻找故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在他的《找故事的艺术》一书中如是阐述道。实践证明,往往用讲述发生在人物身上故事的方法,能让枯燥乏味的经济报道显得生动。2008年,一个从“普通人的身上寻找故事”的专栏——“普通人的经济生活”获得了“中国地市报好专栏”一等奖的荣誉,这个荣誉的获得,既是对该专栏开办6年来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经济专栏“平民化、故事化”编排手法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尽管人们迅速遗忘过去,然而有一种能唤醒人们童年深沉记忆的母题——故事,却以片断、段落在残存着。吴文昶,这个生活在江南水镇的故事大王,没有被人们遗忘或者说没有从脑际彻底退却。享有“故事大王”荣誉者,据说要有三个条件:讲的故事至少要在千场以上,听众要在一百万次以上;创作发表的故事作品至少要在  相似文献   

4.
今年“五一”节期间,《北京晨报》连续三天报道了化名为“高振宁”的一个北京家庭长期捐助湖北一所聋哑特教学校的故事;5月11日,记者携带着“高振宁”送给孩子们的儿童节礼物远赴湖北这所特教学校采访;19日《北京晨报》推出一整版报道《这就是高爷爷捐助的那所学校》,介绍了孩子们拿到礼物的喜悦心情和老师们把“高振宁”的钱用在刀刃上的情况;25日,又在一版刊出《“高振宁”全家露面》一文,为这组报道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组连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报社陆续接到捐助特教学校的汇款单。  相似文献   

5.
12年前,我放弃了一个诘问你的机会.我轻信了专家们的结论,却忽视了一个孩子“活不下去”的焦虑——你想用生命表达的诉求.12年来我都没有忘记你——如果当时我能尽职尽责,来到你身边,把你的故事讲出来,也许今天不会有这么多的家庭重蹈你12年前的焦虑.  相似文献   

6.
盘点2022     
《中国记者》2023,(1):40-41
<正>我在现场新华社高访报道团置身大国外交最前沿,有幸成为中国元首外交世界魅力的见证者、感悟者,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壮阔实践的记录者、宣介者。——新华社高访报道团时代的大潮由一朵朵翻滚的浪花汇聚,厚重的历史因一个个鲜活的瞬间丰满。——翟健岚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系列报道中,我们努力秉持“官话民说、中话西说、长话短说、空话不说”的十六字“中新风格”,力争在新时代讲好香港故事、中国故事——范思忆随着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报道也呈现出高密度、常态化特点。——李国利黄一宸  相似文献   

7.
“总有一种思念让人刻骨铭心,总有一种关爱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激情让人浑然忘我,总有一种结合让人守候终身”这段话很熟,依稀记得好象是南方一家著名媒体的广告语,读着挺让人冲动的。但是,最近看到这段文字却是在一套“家庭书架”上,由期刊杂志界的一面旗帜——家庭期刊集团编辑推出的“家庭书架”,包括《婚姻物语》、《恋恋风尘》、《绝对诱惑》、《性趣盎然》等分册。“这里有最感人的故事,这里有最动人的情感”,无疑,“感动”是“家庭书架”的主打词,所以有评论:家庭书架——久违的心灵感动。“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匮…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郭君兴报道:由省委、省政府设立的全省新闻出版最高奖——第二届“湖北新闻出版名人佳作奖”评选结果近日在汉揭晓。雷刚、胡勋璧等19人分别获得“湖北新闻名人”、“湖北出版名人”奖;蔡祥斌、冯芳华等13人分别获得“湖北新闻名人”、“湖北出版名人”提名奖。《由“邯钢”经验引出的话题》等24篇作品获“湖北新闻佳作奖”。  相似文献   

9.
常听人说:“我肚里装着不少活蹦乱跳的人物形象,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究其原因,往往是缺乏一个可以让人物活动起来的“躯体”——故事和情节。戏剧研究家王国维有一句名言:“必合语言、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就是说,有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歌唱,要演绎成一个故事,才能形成一部完整的戏剧。没有故事和情节,人物再多再有性格,也是一盘散乱的珠子,等到找到好的故事和情节,像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10.
“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湖北风光”栏目,以唯美的画面、凝练的文字、诗意的标题在视觉栏目中脱颖而出,践行并坚持以“风光”视角讲好湖北故事。作为一个新媒体栏目,“湖北风光”不断推出优质产品,广受读者欢迎。本文从实操中总结栏目的创新探索和“出圈”经验。  相似文献   

11.
《排球魂》     
《全国新书目》2023,(8):134-135
<正>本书通过几代排球人倾情讲述的心路历程,还原他们真实的情感和故事,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女排的拼搏精神、中国排球人的使命感,也为中国排坛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瞧瞧,咱们的小郎平出生喽!”1981年10月8日,距离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还有一个月,我在南京呱呱坠地。接生的护士们将净重八斤六两的我抱给我父母时,为我冠上了家喻户晓的名字——“铁榔头”。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之光”系列丛书的三个分册分别为《一粒种子》《一株小草》《一块石头》。《一粒种子》以一粒种子——“野败”姑娘——的视角,讲述了袁隆平等农业科学家寻找高产水稻的故事;《一株小草》则讲述了“青蒿精灵”帮助人类科学家屠呦呦寻找战胜疟疾大魔王利器的故事;《一块石头》讲述了书里的主角——小石头——寻找李四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25日晚,备受瞩目的“相约美丽——2005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总决赛”颁奖典礼在云南昆明民族村滇池大舞台落下帷幕,在与来自北京、云南等赛区的49名佳丽经过激烈角逐后,21岁的四川选手陶思媛一举夺得了“环姐中国小姐”的桂冠.同时还获得“最具人气小姐”和“最具活力小姐”两个单项奖?当陶思媛戴上象征荣誉的皇冠时.她不由一阵哽咽:“现在.虽然是我站在这个舞台上享受着成功的光荣,但在我成功的背后却有人为我付出的心血更多.她其实更应当和我一起站在这个舞台上.这个人就是生我养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14.
《河北广播》2007,(6):14
全国广告行业权威组织——中国广告协会,近日授予我台“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获此殊荣我台尚属首次。 “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评选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每两年一次,是全国广告行业的最高集体荣誉和诚信文明的象征。在今年的评选中,对参评单位的经营规模、行业自律、公平竞争、广告质量创优以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多方面都有严格的分类调查和量化考评。经严格筛选和评审,全国只有6家省级电台获此殊荣,我省仅有河北电台和河北日报两家省级媒体获此荣誉。  相似文献   

15.
王乔 《出版科学》2002,(1):52-53
2000年底,湖北辞书出版社约我为国家“九五”和“十五”重点图书——《典诠丛书》作书籍装帧设计。能为这样一套具有中国古典文学价值的大型工具书作“形象设计”,我感到很难得,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媒     
《纽约时报》12月3日发表专栏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Nicholas Kristof)的文章,题为《中国将偷偷超越西方吗?》 这是一个关于居住在中国偏僻的大别山区某戴姓家庭的故事,也是对我们现在尚未采取足够行动准备面对世界上最重要的长期趋势——中国的崛起——的一个提醒。 戴家居住在高山村(音),这是一个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的小村庄。我1990年  相似文献   

17.
崔敏侠 《档案天地》2013,(11):10-10
档案工作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不仅影响着我,还影响着我的家庭。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家庭档案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在目常生活中,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我积累了许多家庭档案资料,并且进行了分类整理,有当家理财档案,婚姻档案,学习、工作成果荣誉档案,照片档案,其他类档案等,在翻看这些档案资料时,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我从中体会到了无限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政经资讯     
话语“中国应还给世界五千年。”——百名学者倡议汉服为奥运礼仪服装“谁也不想忙活半天还倒贴钱。”——卫生部要求先抢救后缴费,医生观望“我只是讲了真话。”——湖北民警揭交警罚款任务被辞退“不拍脸怎么区分谁是谁?”  相似文献   

19.
冯隽 《新闻与写作》2001,(11):39-40
中央电视台的法制栏目“社会经纬”,伴随着中国法制化的进程而孕育、成长、壮大,如今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之一。它呈现给观众的大多数案件在中国当代司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经纬”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法制史的另一种读本。“社会经纬”在观众中保持高收视率和影响力的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故事性强,或曰法制专题故事化,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一、听故事、讲故事——观众接受“社会经纬”的基础 中国的老百姓爱听故事,听故事是一种享受,也是知识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社会经纬”每周一期,一期一案,每…  相似文献   

20.
经不起琢磨的“新闻”6月8日《羊城晚报》刊载的一版头条稿《阿梅与小刚:一撞结亲情》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离家出走的湖北大冶市13岁男孩黄刚刚,在广东佛山被个体女司机李碧梅开的小货车撞伤,李碧梅照料黄刚刚半年,直到黄刚刚说出家庭地址和电话,由家人领回。故事还算感人,但其中一些细节和描写经不起琢磨,愈看愈令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是不真实。稿子的开头说黄刚刚的母亲通过电话向远在佛山的交警致谢,小刚突然抢过母亲的话筒深情地说:“梅姨,我好想你。你对我就像亲妈妈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