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熊飞  郭秋光 《教学研究》2006,(2):118-121
当前,在中国高校,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部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有所淡化.这一淡化的主要原因有:全球化时代,西方意识形态向高校渗透,腐蚀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信念;社会转型时期,各种问题的产生,动摇了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缺失,影响了部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提升与巩固;大众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崇高理想失落.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部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有所淡化。高校和高校教师身负特殊使命。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重要境遇。在这样的境遇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部分学生怀疑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前途、怀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必要性以及政治素养低下、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要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应采取以下措施:坚持科学发展,夯实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更新观念,真正重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优化环境,营造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学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分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以及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包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改善互联网舆论生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正受到挑战,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就必须: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理论教育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和创新能力;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中构建多元表达机制;在完善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权体系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大课题。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影响不足的原因,探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途径,对增强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课题主要采取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了解国内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情况;通过问卷,对广州的六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情况的现状;通过比较研究,对比中国、美国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上不同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研究认为,第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对意识形态的认同由认知、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构成。第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自身的运作机制,主要通过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来进行。第三,社会转型期对大学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西方社会思潮、网络信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转型期社会的变革。第四,要完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方式。第五,要改进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具体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全球化背景的冲击下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当前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立足现实,全面分析了"微时代"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微时代"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创新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程度,关乎大学生的信仰坚定、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合理认识大学生的认同特点,正确把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规律,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者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当前主导性的文化形态,并且对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行为习惯产生诸多影响。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中,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遭遇新的挑战,需要从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上进行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德育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伴随着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的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现,我们原有的德育体系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分析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一样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认为网络文化以直接、快捷的方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亟需高等教育在网络文化视野中进行迫切的转变,以解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身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特有精神的表征,大学校训也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因此,不同的大学理念在校训中也有所体现。中国的大学校训中蕴涵了一种中国特有的大学理念:大学除探索知识外,还应当探索并完善道德;除为社会服务处,还应当在社会中倡导并践行道德。这种以道德为核心的大学理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大学中的体现,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和谐社会思想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民主法治思想、就业与创业思想等几方面的内容。加强大学生和谐社会思想培育,要从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教育、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三种途径抓起。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强调一个阶级掌握精神生产资料的重要性,葛兰西提出文化领导权理论,阿尔都塞则认为教育机器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社会主义大学作为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其校园文化主要通过营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氛围,通过大学校园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等基本形式,来实现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转变思想观念,学会用互联网思维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基于对大学生上网目的、方式、时间以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高校生源的地区性差异的客观存在会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心理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于这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上要正视这些差异,变学习差异为教育资源;在心理方面,要多渠道地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各种救助机制;在思想文化方面,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创设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立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经济、文化、思想、价值观均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特征做出了解读,对大学生道德、认知、责任三方面的特征做出了简要的分析。提出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教育过程必须要坚持一元价值主导,以正确的价值观与人格垂范力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面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现偏差,迫切要求高校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要求和大学生实际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