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理解教育涵义国际理解教育是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具体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第二条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 ,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 ,以增强普遍和平。”第三条为“促进国际合作 ,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 ,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就是要通过教育活动 ,增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尊重 ,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 ,促进人类和平共处 ,共同发展。197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为国际理解、合作…  相似文献   

2.
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谋求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通过积极的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性的重大共同问题,将事实的相互依赖变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国际理解实质在于养成国民宽容和尊重的态度,以及与别国沟通协商和共同行动的能力。笔者认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概念可概括为“尊重、沟通、和解”,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的态势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日趋明显,各类文化的共生共荣需要通过国际理解教育的推动而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要义在于培养国际理解精神、创建和平文化、推动和平、人权和民主以及促进理解、尊重及共同发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文化多元意识,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形成学生的平等观和关爱心并促进学生道德水准的实质提升。国际理解的达成需要在知识掌握、视野扩展、充分了解中,在扩大开放、增进交流、平等对话中,在环境浸淫、生活体验及实际行动中实现。  相似文献   

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强调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宽容、尊重与帮助。选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精读课文《太阳是大家的》是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钎》是叙事性文章,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宽容与合作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人类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国际文化理解教育资源,而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知古鉴今".在历史教学与"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互动中,使学生们在感叹历史中反思"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紧迫性;在感悟历史中洞悉"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现实性;使历史教学成为"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信使";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了解国际社会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中期,针对困二战所带来的国家间、民族间的仇恨,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在成立之初就在世界范围内倡导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冀望"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多年来,国际理解教育已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和支持,我国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加入了这个合作项目.国际理解教育的本质是对全人类文化的理解、尊重、共识和共享.其目的在于促进人类永久的和平与发展,增强全人类关于不同文明共存与共生的意识,认清和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的重大问题,共同创造全人类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7.
中学历史课程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凸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理解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国际理解”的本质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共识和共享,历史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历史教师应从共存、共生的角度审视历史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范畴与内涵、课程目标与实践,并由此归纳出历史学科国际理解教育的共同价值,旨在借助课程改革的动力进一步完善历史课程,使之为健全我国的公民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德洛尔报告”,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该报告提出的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4个支柱已成为目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学会共存”是这四个支柱的核心。十年来,人们以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式建构和实践着“学会共存”的教育理想,提出了和平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行动策略。“学会共存”教育的基础是人类普适伦理或共享价值,“学会共存”教育的过程是在文化互动中人们对普遍文化价值的建构过程。“学会共存”教育对于展现一个和平、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培养具有开放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未来公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国际理解作为它的基本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之一,.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教科文组织通过组织各种相关研讨项目、国际会议等多种活动促进各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并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和丰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国际理解教育在全球化的今天成为各国各级各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池田大作是日本著名的宗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其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提倡“人类和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影响了全世界,其德育理论也十分丰富。为此,文章系统分析了池田大作的“生态德育”“人本德育”“和谐德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等德育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21世纪教育的七大“核心价值观”:和谐教育、尊重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创价教育、生命教育、和平教育和幸福教育,总结了池田大作对21世纪人性革命和创造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共同重大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  相似文献   

12.
保罗·孟禄一生致力于国际教育合作,积极推进国际理解与世界和平。孟禄认为一个民族形成的根本在于拥有本民族的共同文化,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推进国际理解的重要方式,民族共同文化的形成主要通过教育来完成。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独特的价值,一是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二是促进国际理解的达成。孟禄建议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合格公民与国际理解四者有机结合,加强教育提高公民素养,发展教育繁荣民族文化,由此推进国际理解和世界人民友好相处。对于孟禄国际理解以美国利益为根本、确保西方教育的领导地位等观点,应客观认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课程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凸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理解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国际理解"的本质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共识和共享,历史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历史教师应从共存、共生的角度审视历史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范畴与内涵、课程目标与实践,并由此归纳出历史学科国际理解教育的共同价值,旨在借助课程改革的动力进一步完善历史课程,使之为健全我国的公民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相似文献   

15.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 ,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 ;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 ,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 ;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培养具有多元主义价值观的公民 ,增强其对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的理…  相似文献   

16.
浦东新区探索国际理解教育已有一段时间,许多学校都在思索:如何将碎片式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体系化、结构化?区域在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更希望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之路从粗放实践发展为实施体系的构建. 一、问题:国际理解教育如何走出碎片化 问题一:“珍珠”虽美,“珠线”难寻 访学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学会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生活态度、工作理念的差异;校园文化周活动既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文化传统,同时对别国的文化认知有了感性的了解;一些科技探索活动,让学生们懂得和谐生态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国际理解教育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受到了各国差异、强势国家的霸权主义、文化本身的异质性以及对历史持否认态度之行径等的阻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保证国际理解教育的顺利进行:教科文组织积极开展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多项活动;各国在实施过程中准确定位,以课程为载体;学校对教育中的诸要素的充分完善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人类活动的全球化日趋明显.在国际发展与危机并存的今天,世界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然而现在相当部分青少年既缺乏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视野和情怀,又缺乏基于国际理解的爱国主义.所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一方面我国通过举办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活动或积极参加国际活动来增进国际理解,如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无疑都有助于我国在自主展示中促进青少年的国际理解;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已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课程系统,主要以学科渗透或增设课程的方式将其引入教学过程,即以一种做加法的教育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理解是"倡导和平文化,养成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宽容态度,养成‘全球公民’的意识与国际素质"。在教学中,教育者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内容。结合体育教学实际,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提升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初步理解及体验。  相似文献   

20.
李艺 《四川教育》2014,(7):70-70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指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会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化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种新型国际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