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十多年了,无数的语文教师参与其中、不断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走了很多曲折之路.形式大于内容的操作,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上要么浮光掠影,要么拿来主义,要么曲解误读,更有甚者直接脱离文本.顾黄初先生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生观”即“生命观”、“生活观”和“生态观”.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认为是“人性恶”的集大成者 ,是一个不被世俗所容的“异类” ,作者赋予其较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的生命意义 ,在这个人物身上首先奠定并完成了作者对女性悲剧生命观的认识。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女性七巧的女儿长安形象上又寄予着作者对人生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从这两个女性形象上反射出的女性命运的生存本相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正可视为《金锁记》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3.
周喜俊作品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塑造了一大批富有个性、充满女性意识和女性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其作品中的女性大多具有一种进取、好胜的男儿性格,而男性形象的性格要么懦弱、急躁,要么心胸狭窄,呈现出一种“女强男弱”模式的特征。这种模式既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内在的心理动因.也反映了社会外在创作环境、文化环境因素对其创作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其中的女性要么是软弱可欺,要么淫荡无耻,正面女性人物却带有明显的男性化色彩,这种女性形象塑造不能认为是作家对女性的淡薄与贬斥,也不是女性人物人性的异化.小说文本体现出来的女性观,和我国古代以来经过儒家道德影响形成的男尊女卑的公众心理和对女性的偏见有密切关系;也和水浒故事在市井社会丰富发展过程中注入了市民阶层的好恶与道德判断有密切关系.小说中有关具体的对女性的描写,是市民阶层的认知反映,表现出社会文化心理对世代累积性作品的道德影响,而非小说作者对女性独有的仇视.  相似文献   

5.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和冯梦龙的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重点分析了“三言”中的才智型和贞女节妇型女性形象,并由女性形象的塑造分析作者的妇女观。与晚明时代经济发展、思想变革相应,冯梦龙的妇女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他仍然极力推举贞节之操,他的妇女观更大程度上停留在封建教化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浒传》中三类女性人物形象的剖析,论证了作者在书中所表现的“女性祸水观”、“天理与人欲的矛盾”、“男尊女卑”等落后的女性观,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宗法思想对作者的深刻影响,造成了对不同性别人物形象所采取双重评价标准和不同价值取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在初步了解了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之后,便却步了,满足了。如果老师再问一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能把这思想内容表达得如此具体深刻?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命题?学生要么是缄默不语,要么表示对此不愿思考。而我们的教学目的常常是为弄清“为什么”而确立的。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评价各说一词,但总体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要么是美丽、温顺的“天使”,要么是具有破坏力的“妖魔”。但细读文本笔者认为作家在凯瑟琳这个女性人物身上不仅表现了作家本人的悲剧人生观,而且体现了他在其他作品中在男性人物身上所一贯表现的硬汉精神和英雄气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作者的女性观这一小侧面去透视、分析《女仙外史》。前人对《女仙外史》的女性观早有发掘和论述,但多是略讲一下其女性观的杰出之处。本文试图从作者女性观的先进性、保守性及其对后世作品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其女性观作深入且更全面、详备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小说《月下小景》与《主妇》可以代表其小说世界里“种族”与“女性”的两个题材,在“种族”与“女性”的叙述维度中,作者现实与文本隐含的“生活”与“生命”观多有抵牾,充满了潜在写作的无意识悖论.  相似文献   

11.
海勒笔下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海勒的小说从男性视角出发,遮蔽了女性的情感世界、自我主体;把女性塑造成低于男性的“第二性”、“他者”、“另类”,要么是自然“性”征的符号,要么是欲望的化身,要么是死亡的象征,处于边缘和弱势地位。女性作为一种意象,指代肮脏的、可怕的、疯狂的异己力量,它与荒诞的社会合谋,共同构成对男性安全感的威胁。海勒通过对女性角色的设置,进一步强化小说主题,但是文本叙述方式呈现出的贬损、消极、厌恶的基调隐含了其鲜明的男性主义立场和性别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12.
从“人的发现”到“女性的发现”是“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发现。周作人在其“人学”理论中所倡导的从“人的解放”到“性别的解放”这一“女性本位”解放观,时至今日都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眼标题“囚绿”,探讨了三个问题.首先是怎样看待“囚绿”的地位问题——是“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等五事并列,还是包括缘起、过程和结果的“囚绿”一事;其次是怎样看待作者和“绿”之“固执”行为的成败;最后是怎样理解“囚绿”的深刻而全面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蔡平 《学语文》2004,(3):34-34
好的作文是一种独创的精神产品,反映作者独有的个性,并打上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烙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写出真情实感。叶圣陶早就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中学生目前的作文状况却远非如此:要么是一副老气横秋的“照本宣科”,要么是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要么是一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被文学界誉为唯美主义作家、“现代第一人”,笔者认为他同时还是一位有着超前女性观的男性作家。19世纪后期兴起的女权运动和其家庭背景是王尔德女性观产生的主要原因。他的女性观在其作品和言行中均有表现。他所具有的女性观也应当是其“现代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的《围城》运用了大量的“讽刺的比喻”(或称为“讽刺性比喻”)。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贬低性”、“双向性”等特征,其中多与女性有关。《围城》中的比喻和讽刺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典范,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富有才华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才能超人。作者主要刻画了女性的考试才能、表达才能、管理才能、医疗才能、任侠才能和医疗才能等,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对于今天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伍艳妮 《培训与研究》2007,24(7):4-5,24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喜剧中的女性大部分处于主角地位,她们充满智慧、才能和美德,大胆反抗传统道德,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是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女性。悲剧中的女性退为次要人物,她们要么是纯洁的天使,要么是狠毒邪恶的恶魔,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入认识。喜剧和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认识生活和创作思想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作者男权意识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9.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古老的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自然反映到作者交给出版社的书稿上。当前,相当一部分编辑在加工书稿的过程中,对作者、特别是年轻作者稿子中语言的新变化要么放任自流,美其名日“文责自负”,要么胡涂乱改,自称“严格把关”,甚至上升到“捍卫祖国语言的纯洁性”的高度,其结果不是招来作者的不满、领导的指责,就是读者的意见纷纷。有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涉及其中的语言规范化、言语得体性及其与编辑加工的关系做一理论上的探讨。一、语言规范化是个动态概念1.1语言规范…  相似文献   

20.
四十回本《平妖传》通过对天界的九天玄女、妖界的圣姑姑、人间的胡永儿等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及其生活状况的关注,这些形象本身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体现了一种更为先进的女性观.表现了明后期对女性的尊崇和女性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