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矛盾和事物的显著区别,通篇主要围绕一些论见和对矛盾性质、特点的理解,论述了矛盾不能一分为三,矛盾双方不能一方取代一方,同一性也非相对的、暂存的,“一分为二”不能作为认识与分析事物的方法,矛盾着的事物双方(如物质与意识)不能说是一对矛盾,否定了“矛盾即事物”等观点,辨明了对矛盾问题的若干误解,并提出了自己的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2.
“内”和“外”是一对矛盾,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双方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关系:一方面,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另一方面,矛盾的双方又相互依赖(即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即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3.
一事物矛盾的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论述了这一规律。他在分析事物对立的统一性时指出: 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如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  相似文献   

4.
转化是指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变,向着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变.在中学物理里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因素,如运动与静止、内部与外部、直线与曲线、常量与变量以及有限与无限等.如果我们能用转化的观点去看待上述处于对立关系的两个物理因素,恰当地运用转化思想,积极地创造条件,使这些矛盾相互转变,往往能够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为熟的效果.刘徽和祖冲之把“无限”转化为“有限”,从而创造了“割圆术”,成功解决了圆周率的近似值.这是古人运用转化思想的很好例证.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环节都存在着“讲”与“不讲”的问题。教师熟练地掌握“讲”与“不讲”的关系,不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自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讲,就是教师的启发诱导。不讲,就是启发诱导后,让学生自己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分析问题。  …  相似文献   

6.
一名教师首先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是”与“不是”之间不模棱两可,更不能自相矛盾。教学中,有那么一种现象:同一个汉字,教师板书在黑板上教给学生的读音是一个样儿,自己表述知识的读音又是一个样儿,如“诗”,黑板上注音“shi”(卷舌),自己口里讲出来的语言却变成“诗(si平  相似文献   

7.
在《唯物辩证法》的教学中,通常用运动的普遍性,来论证矛盾的普遍性。因此常引用“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这个观点,但很多学员对这个观点理解得不清楚、不准确。在某些著作中,把“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理解为“运动的源泉在于物质内部的矛盾性”,这更增加了混乱。事实上,前者讲的是运动状态本身包含着矛盾,而后者讲的是运动是怎样引起的,这是两个不同的命  相似文献   

8.
误区一:矛盾就是对立。简析: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此观点只看到了矛盾双方关系的一面,即矛盾的对立性。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该观点有合理的成分。此观点忽视了哲学矛盾双方关系的另一面,即矛盾的统一性。统一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两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观点没有全面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要求:1.要用自己的口吻写。 2.要通过一两件事表现“妈妈(爸爸)眼里的我”。【思路指点】 一个人从小学到了初中阶段,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他们希望不再依靠父母,而要按自己的意志去做事。然而在父母看来,他们年龄还小,还很不成熟,因此对他们的行为或打算常常是不放心,并且加以限制。这样,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便形成了“限制”与“抗争”的矛盾关系。具体地讲,在父母心目中“我”究竟有哪些特点?“我”对父母的一些看法持什么态度?按题目要求,必须通过一两件事加以具体表现。叙事中,可以进行对话或心理描写,在展示双方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议论文是由一连串概念、判断与推理组成的,而判断是其核心部分。正确的判断可使说理清晰准确,有利于阐明作者的观点。然而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常能见到一些不正确的判断,最明显的是说“过头话”,说“绝对化”的话。如:“要是缺乏意志,他将一事无成。”事实果真是这样吗?“缺乏意志”,不等于毫无意志,不一定严重到一事无成;对“一事无成”也要具体分析,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电与磁的关系,就体现了这一规律.在一切电磁现象和电磁设备中,都充满着电流与磁场的矛盾斗争.一、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依存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一个意义,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电流与磁场正是这样,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实验指出,当导线通有电流时,放在旁边的磁针会受力的作用而偏转(图1),说明电流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它像磁铁的磁场一样.  相似文献   

12.
论静     
本文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提出质疑,认为静止的本质是位定。它有停止、过程、态势等基本特征,并有振荡与安稳两种类型。在认识静止时,应知道它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产生静止的原因有二:一是矛盾双方斗争力量相等;二是矛盾双方处于调和之时。指出没有静止就没有物质、也没有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更没有事物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在学习的“知之”、“好之”、“乐之”的三个层次中,“乐之”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乐学才能真正学得好。从教以来,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的教学风格,虽然所教的学生不能保证次次考试都考第一,但成绩都是令人满意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能促其乐学。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呢?除了自己要求自己有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等基本的要素外,我还让自己在教学中有几小招,使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一、不早讲,不拖堂所谓“不早讲”是指不提前在上课铃响前讲课,所谓“不拖堂”即下课…  相似文献   

14.
高二《思想政治》第三课讲矛盾问题时指出 :“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它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喜与悲、难与易、福与祸、攻与守、胜与负、战争与和平、正确与错误等 ,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朝着对立的方面转化。”对此 ,有学生提问 :“生与死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在一定条件下生可以转化为死 ,这好理解 ,但死也能转化为生吗 ?有的学生作了否定的回答 ,甚至有学生由此否定矛盾转化的普遍性、客观性。那么 ,如何正确理解死可以转化为生呢 ?首先 ,从生物体自身的内部运动来看 ,任何生物体内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生与死的斗争和转化。生命…  相似文献   

15.
矛盾作为哲学范畴,就是标志着矛盾双方又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中对立双方的同一,通常称为矛盾的同一性.目前,教科书把同一性归结为两种情况,就是说同一性包含两方面的意义:第一,矛盾着的双方各以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  相似文献   

16.
和谐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方法大体上有如下四种:一是互相适应、互相协调。矛盾着的双方必须适应对方发展的需要,它本身才能存在和发展。在这样的矛盾中往往有一方是基本的,另一方首先必须适应这基本的一方。二是互相兼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争夺着某些共同需要的东西,每一方为了自己的发展都力求多占一些,但是如果占得太多,使对方占得太少,对方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对方反过来又会限制此方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兼顾对方的发展,自己的发展就应有所节制。三是并举和交替发展。并举是指对立双方同时得到发展。交替发展即“两条腿走路”,需一前一后交替着前进。  相似文献   

17.
马列哲学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同时也是指导教改,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武器。我们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以下共识的。 1、学习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教改的必要性,掀起教学改革的热潮。 毛泽东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毛泽东著作》下册766页)。那未,教学这事物矛盾着的“教”与“学”也必然是“又统一,又斗争”的。有的同志认为“年年讲教改,年年讲破除满堂灌,还不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2005,(1)
梁辰(18岁): 大人应该蹲下来同我们说话,而且要微笑着,必须注意听,不能走来走去或者突然接一个电话。他们要把自己不开心的事讲出来,不能随便就说:“你不懂!”不能骂孩子是“笨蛋”!  相似文献   

19.
在职业院校“校中企”与“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文中对经常出现的矛盾,如校企双方合作目标的差异矛盾、学生“学”和“做”的矛盾等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矛盾的合理化建议,为该类型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矛盾的含义1.辨析: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既互相排斥又互相斗争的关系。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是把事物自身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关系仅仅理解为在事物内部存在是不妥当的,它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例如,学校里的教和学是学校内部的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而学校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各有哪些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对矛盾双方之间所有“对立”和“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