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广大教师应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根本遵循,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以自身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易凌云 《人民教育》2023,(22):35-38
<正>为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2023年9月9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对全国教育工作者的问候祝福,肯定了广大教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的突出贡献。最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殷切希望全国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可以看出,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要求下,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的凝练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刁雅俊 《天津教育》2024,(10):12-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号召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是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对广大教师的新召唤、新要求,也是新时代广大教师的精神引领和根本遵循,广大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榜样要求,也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向度,通过明晰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可以发现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夯实教育强国战略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教师厘清价值导向、应对风险挑战、回溯教育真谛的现实要求,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标准体系、培养体系、制度体系是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全面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要求与深刻内涵,为新时代教师队伍投身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也是教育家精神转化落地的关键场域。每一位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书育人”“播种未来”,课堂孕育着一个又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家。从行动逻辑看,培养“从课堂里走出的教育家”是对以教育家精神涵养大国良师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论坛主持人王洪华:202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与嘱托,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是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培养一大批教育家,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诉求。立足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刘帅 《教育评论》2024,(1):17-23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教育家精神的引领。教育家精神凝结了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创建高质量教师队伍、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它包含了教师应有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具有人民性、广泛性、统一性的特征,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以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践行教育家精神,广大教师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逐步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9.
李政涛 《人民教育》2023,(24):38-39
<正>“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教育强国之需、时代变革之需和教育发展之需。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发展的灵魂和底蕴,也是教师成长的标杆和灯塔。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导下,这个新时代中国教师发展的魂魄已经明确,标杆已然树立,接下来的重大任务在于如何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进而实现一个目标:切实把教育家精神“活出来”,活在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从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实现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就必须要求建设强大的教师队伍,教师更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才能实现教育强国梦。  相似文献   

11.
<正>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了教育家精神,勉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努力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教育管理者应引领教师厚植情怀,为培根铸魂而担当;为人师表,为率先垂范而修为;关爱学生,为求真向善而正心;深耕课堂,为专业成长而赋能;虚心向学,为逐美前行而养气,有效引领教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开辟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性认识的新境界,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精神航标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统筹“两个大局”的时代使命、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需求。“理想信念”突出了政治灵魂维度,“弘道追求”侧重于价值取向维度,“道德情操、仁爱之心、育人智慧、躬耕态度”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职业素养维度。三个维度构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内蕴着外在引领和内在驱动两方面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教必先强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核心是教师。教育家是教师,更是教师群体中的模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系统梳理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历史源流,科学阐释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理性提出中国教育家精神传承弘扬的实践路径,有助于高效推动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持续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从而培育造就更多教育家型教师、校长和官员,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生成于中国优秀传统教育家精神的历史逻辑之下,成熟于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体系之中,服务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之需。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指南与实践依据,指引着每位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增强理想信念,培育道德情操,提升育人智慧,树立躬耕教坛的志向,以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塑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以评价管理制度改革、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完善和教师相关法治建设的健全为教育家精神的落地与实践提供外部支持,使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的思想共识,推动教师队伍质量提升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学锋 《教育》2024,(10):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教师队伍建设是其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这一论述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对教师队伍的关心关怀并提出殷切期望,不仅深刻阐释了人民教师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更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精神为当代教师明确了奋斗方向和使命追求。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时代内涵等表明,教育家精神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广大教师应将教育家精神作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从强化教师思想引领、深化教师道德操守、以智慧的方式开展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永葆教师仁爱之心、夯实天下为公情怀几个方面入手,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成长为具有教育家精神特质的教育家型教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文化精神的引领和支持,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梳理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分析其内涵特征并探索其践行路径,既是当下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教育救国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与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初心使命相契合,具有本土性、引领性、实践性、能动性。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在制度设计中融入教育家精神;优化学校内部治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浸润教育家精神;在教师教育项目中贯彻教育家精神,增强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1],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如此勉励广大师生,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四有”好老师的首次论述。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这一变化,是新时代教师成长必须赢得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站在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多次对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建设教育强国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论述是高校做好教师队伍建设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随着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逐步深入,高等学校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会愈加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