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教版化学教材"化学能与电能"的实验操作是: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见图1).该实验以Zn+H2SO4=ZnSO4+H2为实验原理,用锌片和铜片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用导线连接构成闭合回路.通过此装置,学生了解了原电池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为了提高原电池的效率,以防电流在短时间内衰减.所以,在人教版化学教材"原电池"中将此装置进行了改进,改为"铜锌双液原电池",具体实验操作为:用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在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见图2).一段时间后取出盐桥,再次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盐桥在原电池装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原电也实验是电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理解电化学知识的关键。学生最初接触到的原电池装置是锌片和铜片直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组装而成的(如图1),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装置改为如下图2装置,使用了盐桥(作用:一是使两个半电池溶液连成一个通路,二是使两溶液保持电中性)。但有些中学实验条件较差,可能没有盐桥,而不能演示原电池实验,影响教  相似文献   

3.
一、铜锌原电池 教材上给出的装置是用烧杯盛装稀硫酸来做实验的,也可以用购买的原电池实验器来做铜锌原电池实验,但都是将铜片和锌片插入同一个反应空间,铜片和锌片相隔不远,锌片和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充满其中,影响了对铜片上是否有气泡产生的观察。若把反应容器换成较大的,使铜片和锌片距离相隔较远,观察铜片上产生气泡的效果较好些,可是又要消耗更多的稀硫酸。由于原实验方法存在上述缺点,笔者做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4.
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高中课本第二册第一章《电解质溶液》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高二课本中实验1—3原电池的装置做了较大改进,制作了“原电池化学原理”实验教具。改进后的原电池实验装置如右图。与课本原实验装置比较,新增加一个“对比装置”。同时把“插入式”改为“固定式”只在外电路中增加一个开关K。实验过程:一、1.A烧杯中装80ml2N稀硫酸。B烧杯中装80ml蒸馏水。将分别装有铜片和锌片的木板平放在烧杯上,使铜片和锌片大部分浸入溶液中。(此时开关K_A、K_B均未闭合)〔观察〕A烧杯中:锌片上不断逸出气泡,铜片上没有气泡生成。电流计G1指针不发生偏转。B烧杯中:锌片和铜片上均没有气泡产生。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使用教材:人教社2007年2月第3版)学生在必修《化学2》(人教社2007年3月第3版)中学习了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提出 原电池实验是电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理解电化学知识的关键。学生最初接触到的原电池装置是锌片和铜片直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组装而成的(如图1),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装置改为如下图2装置,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是农林院校本科生普化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氧化还原知识是电化学的基础,而原电池的基本知识则是电化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如何讲好这一节课一直是普化教师十分重视的课题。 一、从氧化还原反应入手,导入正题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导入正课,这是搞好原电池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家知道,将锌片插入铜的盐溶液,单质铜将在锌片上析出,这时锌与铜离子之间产生电子交换,体现的化学能将会全部转变成热能。但是,如果把锌片插入锌盐溶液,再把铜片插入铜盐溶液,用盐桥和导线将两个电极连接起来,闭合的线路中则会有电子流动。上…  相似文献   

8.
做铜锌原电池实验时,由于普通锌片中都含有杂质,所以用导线把铜片和锌片连接后浸到稀硫酸溶液中,锌片上仍有大量气泡。(锌和杂质构成原  相似文献   

9.
在讲授原电池原理时,课本上的演示实验[2—3],其现象是:铜片上产生气泡,锌片溶解且也可见气泡产生.在学生没有掌握原电池原理前,教师很难将锌片上产生气泡的原因解释清楚,从而影响学生逐步理解原电池原理.笔者认为,只有极大程度地提高锌片的表面纯度.对此,特将本实验做如下改进. 在大烧杯里加入浓ZnCl_2溶液,用一块锌片作阳极,另一块锌片作阴极.接通电压为12V的直流电源,阳极反应:Zn-2e=Zn~(2 )阴极反应:Zn~(2 ) 2e=Zn数小时后,作为阴极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点,也是高考化学试题的热点.现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为例说明其考查方式和解题思路,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一、考查原电池原理例1(2007年全国理综卷Ⅱ)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相似文献   

11.
锌铜稀硫酸原电池是高中阶段认知原电池的启蒙性实验。文中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创新设计:①采用石蜡处理锌片解决了单液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实际现象和理论现象不一致的困惑。②通过对琼脂盐桥的创新设计,知道水果泥也可以用来做盐桥。③采用吸水性较好的生活用品,如脱脂棉、滤纸、纸巾、毛巾、纱巾等材料成功制作微型化的锌铜原电池。这些改进避免了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实验在教学中应用的不便,具有操作简易、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实验效率高等特点,且在探究中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得以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原电池实验更直观、形象,动态感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学习兴趣,笔者根据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化学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制作原理:把锌片嵌入小船外侧,再把小船放入酸液中,锌片的一面与酸液反应放出氢气,推动小船向相反方向运动.二.制作步骤及制作方法:1.木制船体用木头做一小船,船的两头外侧,分别嵌入一块同样质量的钢片和锌片.铜片和锌片背后各连一导线,导线从船头穿入,在小船上方可以相连.使用时,取一透明的玻璃容器(大烧杯或玻璃水槽);加入6毫升的稀盐酸.把小船放入容器内,首先导线断开,锌片上…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时,通常运用电流计。经研究,用小灯泡显示原电池原理的实验,小灯泡能够较长时间发光,现象明显,更有说服力。一、用小灯泡显示原电池实验1.Zn—Cu原电池。用锌片(长10 cm,宽3 cm)、铜片(长10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课本(选修)第三册第55页[实验2-3],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三个: ①形成原电池后,所接电流计指针摆动. ②未形成原电池闭合电路时,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③形成原电池闭合电路时,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而锌片上很少有气泡.  相似文献   

15.
庞涛 《化学教学》2000,(2):46-47,49
一、奇异的实验现象将锌粒、铜片一起放入浓的NaOH溶液中 ,不仅可以看见气泡产生 ,还可以看见红色的铜片上覆盖了一层银灰色 (若用锌粉则为银白色 )的固体 ,过一段时间取出铜片 ,刷洗掉松散的固体 ,原来红色的铜片表面变成了光亮的银白色 .这一现象看起来象电镀 ,跟微电池原理有关 ,姑且叫做“微电镀” .锌可以跟浓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Zn 2NaOHNa2 ZnO2 H2 ↑ ,但铜片表面的银白色金属是什么物质 ?从何而来呢 ?笔者进行了如下实验探讨 :二、实验方案及报告在 2 5 0mL烧杯中分别盛入 80mL指定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原电池大多采用锌片、铜片作为电极,但铜片上产生气体的现象不明显;传统的原电池实验用电流计的偏转来检测电流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计表面太小,指针太细,不便于学生观察;判断正、负极需要推理,不直观,而且电流计价格较高。为了增强原电池实验的直观...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知识在中学化学中占有一定比重,而原电池原理又是电化学知识的基础。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使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做好原电池原理实验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因此对电池原理实验作了以下的改进。1 实验仪器及药品 幻灯机及附件,培养皿,大烧杯,灵敏电流计,导线,稀硫酸,锌片,铜片,细锌条,细铜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中师教材中原电池实验,在教学中往往出现实验失误有两种情况,一是锌和铜相连接后,电流计指针偏转,而铜片上无明显气泡发生;二是锌和铜相连接后,电流计指针偏转,而锌片和铜片同时放出气体,甚至锌片上气泡比铜片上气泡还要多。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及反复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19.
<正>电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这四部分内容。原电池的内容主要是让同学们通过学习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原理。本文将对电化学基础中的原电池这方面内容结合相关例题做一定总结。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课本(选修)第三册第55页[实验23],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三个:①形成原电池后,所接电流计指针摆动。②未形成原电池闭合电路时,锌片上有气泡产生。③形成原电池闭合电路时,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而锌片上很少有气泡。但按课本上的装置操作,第②、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