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体是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我们可把此概念表述为:"那个‘本体'"是而且仅是使"那个"成为可能的全部东西.这表明本体的直观的两个相互一致的层次:当下的本体和作为对象的本体.前者只具有心理意义,作为对象的本体即"纯直观"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后者可严格表述为:(某一集合的)任何一成员u在集合S的本体中当且仅当对(某一集合的)任何成员v,若uRv,则都存在集合S中成员w使得vRw.按照这一定义,我们可证明本体的一些性质,其中一些性质已为亚里士多德所发现.获得所有这些性质是作为严格科学的形而上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想从初中数学的知识和方法上作些规律性探讨,旨在把握教材,提高质量. 一、从数学知识结构中的概念发展,谈统一性原则数学知识结构中的概念发展是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不断充实、丰富、深化.对基本要索的认识,采用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部分到整体的原则,有序地达到较高的抽象水平.概念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其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严谨地保持着一致、和谐,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即不变性含义.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中概念发展的统一性,表现于以下四个特征: 1.形式不变性数学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要求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形式,这就是形式不变性. 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它的质和量,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反映了概念外延中一切对象  相似文献   

3.
深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以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学习进阶为切入点,选取高一至高三2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实验室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为载体编制测试卷,分析不同年级学生所处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学习进阶水平与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常见的迷思概念.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所处的学习进阶水平不同,不同情境中学生所处的学习进阶水平也不同,且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存在较多的迷思概念: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的模糊对应、物质性质解释的还原论倾向以及忽略环境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在中学化学中,概念繁多且关系复杂,给学生理解、掌握、应用化学概念带来不少困难。如何搞好化学概念的教学,使学生能灵活掌握、熟练应用概念解决相关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的探讨。1注意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外延是概念的适用对象、范围、条件。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内涵与外延,才能灵活应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同系物的定义为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其内涵:结构相似必属于同一类物质,具有相同的通式。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外延:化合物且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又如,化学平衡概念其内涵:可逆反应速率相等;外延:可逆反应且在一定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只有条件一定,化学平衡状态才确定。2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化学中概念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对立关系的如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与分解,消去与加成。有包容关系的如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取代反应与硝化反应。有并列的如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交叉关系的如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分解反应等。这样就使得很多概念学生们很容易混淆,如裂化与裂解,元素的原子量...  相似文献   

5.
集合概念是一种比较特殊、比较难以把握的概念,由于集合概念的理论本身比较模糊,逻辑教材中对集合概念的定义又不够准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揭示其内涵——集合概念是指相对关系中的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同时,集合概念又是一个相对概念,要揭示其内涵,应将其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判别。该文提出了几种简易的识别方法:在性质命题的主项前加“每一”的方法。找到准确构成概念所反映事物的下一层的方法,构成性质命题的方法和三段论推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整体培训"的界定、核心概念、三层次理论及钻石模型 整体培训是培训管理机构和培训者通过组合设计,创造和提供培训项目或培训产品以满足培训对象需求,使其满意的一种管理过程。 这一定义中包含了以下核心概念:组合设计;培训需求;培训项目或产品;培训对象;满意。其中,组合设计体现了"整体"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数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保证.数学概念能够客观反映出现实世界数量关系,是对数学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反映,也是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理论工具.一、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高中数学概念方面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另一方面也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于1978年成立,十年来的办学实践使我们对教育学院的办学方向和它的性质、任务及特点进一步明确,思想更加统一.即认识到教育学院是承担培训中学在职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成人高等师范院校.其特点是培训对象的在职性和成人性.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题1.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它是一门科学。2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和的思维形式。3.概念的内涵 ,就是概念对思维对象的反映。4 .概念的外延 ,就是概念对思维对象的反映。5.根据概念的外延数量的不同 ,概念可分为概念和概念 ;根据概念是否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 ,分为概念和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分为概念和概念。6.定义是用简短的语句揭示的逻辑方法。7.划分是揭示的逻辑方法。8.分类是依据对象的或所作的划分。9.列举是揭示的逻辑方法。10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概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文[1]的续篇. 在文[1]中,我们介绍了格阵的概念和性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格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一些例子说明:一些与方格无关的问题,借助于格阵也可以获得简捷的解答.其基本方法是,将研究对象按一定的法  相似文献   

11.
我们研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概念间的各种关系,探讨如何运用限制、概括、下定义、划分等逻辑方法,目的在于对别人所用概念的理解以及自己对概念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能做到明白正确.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另一方面:模糊概念.科学家在对某一现象所作研究的初始阶段,依靠假说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假说中的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是不清楚的,以后才可能逐步明确起来.当其处在不清楚状态时便是模糊概念.不过,这里所讲的不是科学假说中的模糊概念,而是语词所反映的概念的模糊性问题.模糊概念,它的内涵是很明确的;在外延方面,它的核心部分也很清楚,只是边缘部分不清楚.比如,“宇宙空间”,它的内涵是“包括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它的外延的核心部  相似文献   

12.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了解概念间的关系,形成概念体系.一、数学概念的结构任何概念所反映的对象都有它一定的范围与本质属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在两个同类的概念中,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着反变关系.就是说,当概念的外延缩小时,它的内涵反而增多.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外延缩小为菱形的外延,少了"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这两个量,菱形的内涵就比平行四边形的内涵多了"有一组邻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通常说的概念的含义是指概念的内涵,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属性。概念的适用范围指概念的外延,它说明概念反映的是哪些对象,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质和量的两个方面,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混淆。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准确地使用概念。所谓概念明确,就是要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什么本质属性,明确概念所指的是哪些对象。教师讲授一个新的概念时,通常是先举一些实例,通过分析归纳其本质属性,然后给出定义。为了明确外延,通常再给出一些例子,由学生独立作出判断,看其是否具有所述属性,确定该例是否为所论述的对象。如果所选的例题恰当,分析、推理过程合乎逻辑、抓住本质,而且得出的结论明确、简炼,所确定  相似文献   

14.
一、从揭示概念的内涵中辨析概念内涵是概念的对象所有本质属性的总和,给概念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因而定义是辨析概念的根本依据。遇有难以释疑的概念,不要单凭望文生义或“想当然”来理解,最好找出它的定义,字斟句酌仔细推敲,以明确其含义。[例1]有人说:“在自然数列中最小的一位数是1,在扩大自然数列中最小的一位数是0”对吗?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是由概念、方法和命题组成的逻辑系统,而概念是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的反映.人们以数学概念为思维细胞,通过数学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数对象,揭示数学的结构与关系.可以说,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认识到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概念的实际来源和意义;完整、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本质属性;培养学生逐步地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做好制定教学策略和完成基本  相似文献   

16.
关系议论文     
一、什么叫关系议论文?在命题议论文中,有一种议论文,其议论的对象必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或判断,它不是简单地去说明这些概念和判断,而是重在阐述这些概念或判断间的关系.这样的议论文,我们就叫它关系议论文.关系议论文与概念议论文的区别:数量不同,前者至少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或判断,后者一个就可,多了也无妨;范围不同,前者涉及概念与判断,后者只谈概念;议论重点不同,前者重谈相互间关系,后者主要从概念的内涵、或外延、或内涵与外延两方面进行议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一直未能进入研究视野.在厘清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等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课程论,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的实践,初步简要探讨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具体包括评价的目的、作用、功能,评价的对象与范围,评价的服务对象,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数学概念教学之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对数学概念的“多层面的理解”上来确认。数学概念的核心,就逻辑学而言是其内涵与外延及其反变关系;就数学史而言是其内涵与外延的演变及其历史境遇;就教育心理学而言是其形成和同化的获得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就数学心理学而言是其“过程-对象”的双重性及其过程向对象的凝聚和对象向过程的展开。因此,整体的数学概念框架应该是设计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概念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一般的和共同特征的概括,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确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的对象范围。我认为要讲清一个概念,必须注意下列几点:1.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外延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譬如,讲授化学平衡概念,其定义内涵包括:“一定条件、可逆反应、V_正=V_逆、反应混和物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这些不可缺一,否则,定义就不成立。定义的外延则包括:“一切可逆的化学反应”。又如:固体物质的  相似文献   

20.
内涵与外延是任何概念都具有的两种逻辑性质。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也不例外。正确认识哲学物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这里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 要正确认识物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首先得从恩格斯关于物质概念的论述谈起。 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在谈到物质概念时指出:“像‘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自然辩证法》第204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