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ARM7核心芯片LPC2138,设计了一套短消息和电话网络协同工作的远程监控系统,并将μC/OS-Ⅱ操作系统移植到该系统上、给出了硬件电路设计过程与软件编程技巧。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CTI技术的特点、系统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详细论述了CTI技术的核心设备CTI服务器(电话服务器)的典型结构及其与PBX和座席端的通信模式,以及以电话服务器为核心的大型企业及电信呼叫中心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梁胜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6):54-56,60
电容是电路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元件之一。在电路设计中,恰当选择与使用电容能实现许多功能。但是若电容的选取或使用不当,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破坏系统。根据电路的设计原理和不同结构电容的特点,结合相关研究,讨论了电容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技巧,对电路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以专用集成电路LZ110为核心的快速充电机电路设计,以解决现有充电机电路复杂、维修难的问题。本文给出了较详细的电路和工作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5.
Protel Dxp 2004电子设计软件课程是一门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单纯通过理论知识无法掌握其内容核心和精髓,而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Protel Dxp 2004电子设计软件的深入学习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Protel Dxp 2004在电路设计软件中的应用,并对Protel Dxp 2004电路设计软件在电子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PCB的可靠性设计来提高高速电路设计技术已经成为电子系统设计师必须采取的设计手段,PCB的布线、布局为印刷板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高速电路设计手段,实现设计过程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节拍控制声光转换器的原理、电路设计和实现方法。论述采用单片EPROM和一些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软硬件设计和实际装调,由于采用EPROM存储器,使转换器线路得以简化,各方面性能得以提高,转换器功能也大幅度增加。从而实现音乐节拍控制的声光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简单电路设计中用系统而科学的组合技巧,让学生感知电路设计的原理与乐趣。  相似文献   

9.
设计型实验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也是高三复习教学的重点之一.设计型实验主要以电路设计为主,电路设计经常要涉及到定值电阻,定值电阻的灵活运用能力成为了电学实验的常规考查方向之一.定值电阻在电路中一般可起到如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个人通信终端实现对电器设备的远程控制是许多通信设备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智能电话远程控制系统(ITRCS)的概念,并对其系统结构、各部分功能实现和系统软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设计中的细节越来越关注人的因素。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一些女性化的设计符号,从设计形态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其实质是在诠释女性的魅力,可带给我们女性化的设计感受。同时它可让人们感受设计中温暖、贴心、人性化关爱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220 kV变电工程设计中重复性设计工作量大、建设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了变电站电气部分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对变电工程设计中实行模块化初步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把变电站电气部分分模块分别设计,再根据各个变电站的具体要求选择模块进行组合.结合实例探讨了其对提高电力工程设计质量及效率的重大意义,为设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identifying the problems that pervade design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design in China so that a way forward can be proposed to make improvements that will enable the Chinese design industry to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after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The authors gathered data from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observations in situ, as well as surveys they commissioned. They found that there are numerous endemic,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design education across the whole education sector. Fortunately, many Chinese design educators and managers of design companies are cognizant of these problems and are motivated to institute changes, even though they are unsure of what these changes should be or how they should be implemented. The authors conclude by making their own recommendations for effecting improvements in design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文化与包装设计在一切设计表现中并不是对立和矛盾的,两者之间存在借鉴和互动的过程。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约思想在包装设计的渗透为出发点,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神韵与魅力,使之同包装设计风格相互融合,并结合设计符号学理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包装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扬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文章分析了课程设置的内涵和原则,指出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设计出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教育游戏,使设计出的游戏充分考虑到学习者需求,既重视游戏方式和内容的科学性,又强调游戏方法和形式的趣味性,基于斯坦福D.school设计思维模型,结合“趣思维”游戏案例设计过程,从游戏设计前期分析、内容及方向确定、游戏设计与制作、反复测试再调整等方面,具体阐述教育游戏设计方法。“趣思维”案例的成功设计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够运用于具体教育游戏设计中,可以设计出更贴合用户想法、兼顾教育与趣味的教育游戏。基于设计思维模型五环节提出的教育游戏设计方法,能够充分了解用户需求,使设计思路更加清晰,设计出内容丰富、条理明确、更有市场的教育游戏,初步实现设计思维与教育游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减速器的传统设计方法与优化设计方法进行对比,概述了减速器优化设计问题的主要类型.讨论了减速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提出了减速器优化设计应考虑的约束条件,并指出减速器优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在设计艺术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一个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就是,设计艺术不再局限于对象的"物质性",而逐渐趋向对"非物质性"的表达或设计。设计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实体的产品,它也可以是某种信息或服务,这使得设计艺术在以往许多设计思维、设计方法方面的限制被突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逐渐在设计领域的渗透,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获取信息的种类都是空前的,这使得设计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同时,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人的"问题"。数字化的设计创作也是根植于人的思想,始终不能代替人的思维创造,离不开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进超正交空时格码的设计,提出了基于迹准则的设计方法.分析了传统基于秩行列式准则设计方法的缺点,以及基于迹准则设计的优点.研究了基于迹准则的设计方法中STBC方案、集分割、网格结构、信号子集与STBC方案在网格中的分配这四大要素的优化原则,并依据这一原则给出了码的系统化手工设计的具体步骤.再通过星座扩展的方法,可以使设计出的码性能进一步提高.文中给出了码的设计结果,仿真表明得到的新码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心理学家》2013,48(4):255-260
The call for design research, design-based research, or design experiments arose from the recogni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classroom interventions and dissatisfaction with existing methodologies for exploring the outcomes from such interventions. The goal of the proposed design research was to describe how interventions worked and was less about documenting that they worked. The concerns voiced are not new, and the emergence of proposals for alternatives was a natural outgrowth of trend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dvances are only beginning to be made in the articulation of a design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ome of the criticism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rogress are described. The articles in this issue provide examples of design research and point to some issues that still require attention. Among these are the need to clarify the nature of design research and the role of context in such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