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关于电视新闻画面真实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通过生动逼真的形象画面使观众产生纪实性和真实感。电视画面是电视记者传播新闻信息的语言,是体现电视新闻特点、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手段,也是电视记者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保持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性呢?  相似文献   

2.
陈凛  陈圆 《新闻前哨》2003,(10):54-54
电视新闻能形象地展现事物的原貌,既可目睹,又可耳闻,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满足人们眼见为实、眼见为快的心理需求。画面是电视优于其他媒体新闻的最大优势。那么,电视新闻的画面形象有哪些特性呢? 1、新闻现场的实证性。对于那些耳闻而非目睹的信息,受众总认为经过记者加工,而达不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电视新闻画面正是独具了观众所期待的现  相似文献   

3.
曲文波 《新闻窗》2012,(2):71-71
画面语言的视听享受电视新闻是电视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以其自身的特性——视觉与听觉的有效融合,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将新闻信息直接传达给广大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世界、认知社会、了解自身。电视新闻可反映动态新闻,传递新闻信息、表现新闻事件主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电视新闻给观众带来了一幅画面,  相似文献   

4.
电视画面是电视记者传播新闻信息的语言,也是电视记者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电视新闻画面拍摄不同于艺术创作,它只能面对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选择,画面必须准确清晰,主题明确,即必须遵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的画面细节,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现场摄取那些最能引起人们深刻思考、感悟,表现生活中的细节小事或人物细节动作,具有强烈视觉冲动力的画面,或是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根据新闻事实,利用电脑特技等手段,插入一些背景资料,制作出能强化对事实的证实能力,提高新闻传播的信息饱满度的画面。画面细节能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也是刻画新闻人物性格,透视新闻人物思想,社会本质的重要手段。如果说,有了现场画面,电视新闻变得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灵气,更具魅力。作为记者如何捕捉电…  相似文献   

6.
电视画面是电视记者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主要元素,也是电视记者报道新闻事件的基础。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于艺术创作不同,其只能面对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选择,画面一定要清晰,且主题明确,还需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文章主要针对新闻事件中电视画面拍摄的拍摄技巧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华华 《视听》2012,(7):28-30
电视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包括视觉和听觉两个部分,反映到受众面前就是声音、图像或字幕,形成声画字的立体表现形态[1]。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画面语言是它的基础语言,声音语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语言。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字幕逐渐成为传递新闻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条优秀的电视新闻是画面、声音和字幕完美统一的结晶。一、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电视画面语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电视视频画面信息及负载的同期声。它形象地为观众传递一种确定的信息,是构成电视节目的一大要素。在电视新闻这个现代化传播媒介中。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的画面细节是指电视新闻记在现场摄取那些最能引起人们深刻思考、感悟,表现生活中琐细小事或人物细微神态动作,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或是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根据新闻事实,利用电脑特技等手段,插入一些背景资料,制作出能强化对事实的证实能力,提高新闻传播的信息饱满度的画面。细节能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也是刻画新闻人物性格,透视新闻人物思想,揭示社会本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方汉林  张辉 《新闻前哨》2001,(11):29-29
要使电视画面语言成为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构图、布光、镜头运用、画面组接等各个方面下功夫,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要了解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当今世界瞬息万变,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主要是在最短时间和最快速度获取新闻信息,了解事件真相。因此,要求记者有扎实的基本功,记者所采制的新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观众易于接受。其次。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来说话。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真实并不等于拍出来的画面就一定真实。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中把握好摄影技巧的同时,必须摒弃导演、摆布的拍摄手…  相似文献   

10.
杜蕾 《新闻窗》2012,(5):72-73
电视新闻,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电视新闻编辑即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协调采编人员整合新闻资源,同时基于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进行新闻判断,并根据所作的判断去取舍新闻、整理原稿、制作标题、编辑画面,以求再现新闻真实、落实编辑政策、吸引观众收看、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画面不仅是电视新闻,也可以说是所有电视节目最基本的元素。人们褒扬某些电视新闻值得一看,就是因为它的画面在形体、色彩、表情、空间等要素中赋予了充足的信息细节,是在实实在在地说话。这是电视新闻区别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基本特征,一条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独具魅力的画面。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电视记者提供了大量值得记录的动人画面,精心策划、组织、拍摄好每一组镜头,无疑将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那么,要使每个画面都具有可视性,电视记者必须注重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真实性。在…  相似文献   

12.
实效美、真实美、信息美是电视新闻的生命。电视新闻是一种声像合一,画面与语言兼备的新闻传播形式,由于往往只注意到文字的新闻性,忽略了电视新闻画面的美感。那么,电视新闻的美感到底在哪里呢?从总体来说,电视新闻画面的美感应该表现在实效性、真实性和电视画面信息量的丰富上,要满足观众先睹为快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手段对新近发生地事实进行的报道,它通过电视荧屏形象地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一则电视新闻是由画面与解说词两部分组成的。因此,研究电视新闻解说词如何写作,是做好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建敏 《青年记者》2006,(14):83-84
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乐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虽然音乐并不是电视新闻传递的主要信息,但是18直着电视新闻的变革,音乐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到新闻中,对画面进行补充、深化、烘托和渲染(配合画面语言、字语言),使得电视新闻更加细腻、形象、丰富、生动,以独特的魅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声画结合是电视的最大优势。运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向受众展示事件及故事的全过程,其吸引力更强,这是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体所比不了的。但是,在电视新闻工作中,许多记者忽视画面的作用,认为电视新闻讲究平实、准确,对新闻信息的传递应以文字为主、画面为辅,画面更多的是强调规范、到位,  相似文献   

16.
李丹婷 《视听纵横》2007,(5):110-111
一、电视新闻导语强调是“声画合一”的优势,纸媒传达信息则较平实。 电视与纸媒体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因此,在电视新闻片制作中更加强调画面语言、文字语言并重,因此电视新闻导语与纸媒体的新闻导语相比有它的独特性。如在记者节当天,丽水各家媒体都以不同的形式报道了与记者节有关的新闻,《处州晚报》的记者写了下面的导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电视记者按照自己的美学思想,对生活现象,对新闻事实进行审美判断的过程,同艺术家是一致的,而表现方法则因新闻报道和艺术创作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新闻摄影的美在于运用摄影技巧真实地再现新闻事件。画面纪录新闻现场的真实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有人与物的真情实景,能把观众带到事实发生的现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满足人们眼见为实,眼见为快的心理需要。这样的新闻画面就具有了美感。具体来说,电视新闻画面有如下审美特征:第一,电视新闻画面具有形象真实美。电视新闻摄影所拍摄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失实的内容、艺术技巧再高超,…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具有将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人物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最大限度地拉近媒介与观众的距离,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现场感和感染力。它最大的长处是以视觉听觉形象传达信息和观念,并在短时间内给观众以深刻印象和心灵震撼。但是,要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归根到底,电视记者要做好现场报道,现场叙述至关重要。可能有人要说电视是画面和声音的组合,为什么要单强调语言呢,这是由于电视新闻现场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制作的程序及其要求有所改变,但无论如何变化,电视台管理以及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效果及其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将电视新闻采访与画面剪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制作出高水准的电视新闻节目,吸引观众的眼球。本文就针对电视新闻采访如何同画面剪辑相互结合这一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以期相关的研究内容能为实际工作的有序执行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曹晓明 《视听界》2000,(3):38-38
电视的最大特点是可视性,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画面来表情达意,传播信息。电视画面作为一种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撷取再现,必须完全以事实为依据。然而,在目前一些电视新闻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了这一原则,任意“挪用”画面,使画面语言漏洞百出,观众疑窦丛生,削弱了新闻内容的可信性,造成了新闻失真。以一个电视人的眼光观察,电视图像剪辑中画面“挪用”现象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