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权力下放显示了教育民主化的基本趋势以及对教师专业权利的重视。然而,我国课程权力下放远未实现它所背负的期望,教师的课程权利意识还相当薄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末期,北欧五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相继发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一方面源于时代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北欧民众对本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深切关注,改革的重点不约而同地聚焦于学生基础学力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课程改革的特点体现在:课程目标日渐明晰、课程内容日趋综合、课程管理在权力下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责任制、课程评价的力度加强、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家长在课程改革中的高层次参与等等。  相似文献   

3.
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概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的重点项目 ,由国家拨专款设立。项目在教育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进行 ,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改革的重大举措。项目将涉及课程改革总体规划、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材的编写与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政策等各个方面 ,其分为以下子项目 :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制定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 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打破了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决策机制。此外,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声势浩大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悄然兴起并得到蓬勃发展。校本课程的发展,强调了学校一级的课程决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原来集中于国家的课程决策权力下放,实现课程决策的…  相似文献   

5.
影响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管理体制的适当与否,直接制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的运行。制约课程管理体制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和民族文化传统等;内部因素主要有教育目标、教育者素质及教育的阶段性。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影响课程管理体制的各种因素,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创造性地组织并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课程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难点,其权力的掌控是课程朝向掌控者预期或利益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城乡教育统筹理念的不断深入,城乡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权力的探讨不可回避。权力代表着利益,长期以来,课程管理权力向城市的倾斜使得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处于弱势的状态。为了更好地贯彻统筹理念,保证城乡课程实施的高效性及教育的公平性,必须澄清城乡课程管理权力的重要价值、掌握其向度并提出实现举措,这是逐渐使利益的天平回复到促进城乡互利共存的正确位置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学校有效地进行课程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制度重建势在必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制度重建,主要由课程管理、教学管理、评价管理和校本发展管理等重建组成。  相似文献   

8.
学校课程管理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赋予中小学校的主体权责。从"外控管理"到"内控管理"、从"教学管理"到"课程管理"、从"任其发生"到"使其发生"、从"奖惩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是既有学校课程管理典型案例研究中的主体意蕴。它们不仅是这些"名校"迈向课程管理新境界的成功经验,而且对当前其他学校的课程管理改革也极具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校本课程建设成为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项难点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根据这一要求,本文试图从开发与管理的角度谈谈课程改革实验区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一、校本课程管理——规范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从传统的教育来看,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就目前教育改革而言,也存在着理论有、实践少,原则有、经验少的问题。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在本地区有序地进行,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科研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  相似文献   

10.
许珂 《教育革新》2007,(5):16-17
课程改革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管理中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不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问题,当前学术界存在着适应国情论和不问国情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中,不问国情论是新课改理论专家所坚持的,它承认新课改脱离国情,认为适应国情论是过时的观念,国情是可以改变的,课程改革不必适应国情而贵在适应潮流和真理。这些认识,值得商榷。第一,关于要不要适应国情的论争,贯穿于20世纪的中国历史进程,而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是只有适应国情才能获得成功。第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适应真理,这个真理就是教育的一般规律、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中国现代教育的特殊规律。适应真理最核心的工作,不是脱离国情去宣扬空洞的理念,而是要深入研究中国基础教育实际,全面把握中国教育的国情。第三,国情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历史存在,人创造历史又为历史所创造。国情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只有深刻地洞察国情,积极利用国情资源,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主体能力,才有可能积极改善国情。由此可见,不问国情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的思想原则。为了健康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深入揭示课程改革的国情制约性规律,努力全面地、辩证地、理性地认识中国国情,能动地适应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2.
郑庆全 《教育学报》2007,3(2):35-40
针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结合对20世纪国外新教学论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路考察,总结出20世纪国外新教学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如下启示:如何对我国教育传统进行继承与批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理论和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原有的理论如何匹配和衔接;如何衡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条件性因素;如何调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隔离;如何更好地应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制约课程评价改革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评价正在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焦点和难点,课程评价改革也因此被认为是课程改革的瓶颈,突破瓶颈是一个关系到课程改革全系统的问题,但实事求是地弄清制约课程评价改革的条件因素,无疑是系统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社会发展实际水平是选择适切性课程评价的客观条件,制度化课程管理是课程评价改革的中介性阻障,教师素质状况是选择适切性课程评价的主观条件,而课程与教学传统则是课程评价改革无法逾越的精神文化事实。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Bridgeport大学和我国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与创新教育相关的本科课程设置体系的分析,认为课程设置直接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并影响创新教育的开展。因此,我国大学教育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所“扬弃”,才能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培养科学创新基础能力是日本大学教养教育演化与运行的基本逻辑。日本大学教养教育通过理念目标的科学定位、课程体系的一般性、课程教学的探究性、课程管理的专一性来促进教养教育目标的实现。日本大学教养教育的发展过程对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特别是公共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管理上存在一种计划与市场的博弈关系,在实施中表现出"市场化设计、计划性操作"的特征,并暴露出计划无力、市场缺位的突出矛盾。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在管理上应强化"市场思维",使课程改革按"市场化设计、市场化操作"的思路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历史学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紧密关切人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素质的教育,人文精神是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对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历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变革。在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课程目标价值取向、课程结构与形式、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及策略、课程发展的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变革性实践,以及课程改革构建的方法论问题应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电大开放教育毕业作业实践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指导理念不严谨、运行模式不合理、资源系统不支持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不良状况。制止毕业作业的形式化倾向,提升其运作水平和实际效果,最优化的出路是尽快实现毕业作业的课程化转型。为此提出并讨论包括课程建设理念与基本原则、教学目标与内容要目、教学方式与资源规划在内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